提供了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生物特征识别组件和终端设备。该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包括:固定架;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区域;生物特征识别模组,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安装到所述固定架,并通过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其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生物特征采集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架将该生物特征识别模组与该显示屏的下表面进行分离设计,能够降低拆卸该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难度,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可维修性。进一步地,还能够降低生产显示屏下该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复杂度并提高生产成功率,进而降低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生物特征识别组件和终端设备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02月0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PCT/CN2018/075450、专利技术名称为“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生物特征识别组件和终端设备”的国际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生物识别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生物特征识别组件和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屏下指纹识别方案是将光学或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贴合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OLED)屏幕的底部,也就是不管光学指纹识别模组还是超声波指纹识别模组都需要和屏幕底部发光层紧密粘结在一起。对于目前这种指纹识别模组的固定方案,虽然实现了屏下指纹识别,但基本上都要求指纹识别模组和OLED屏幕紧固连接,这样的问题就是:1.OLED屏幕成本很高,且很脆弱,指纹识别模组贴合上后很容易弄坏OLED屏幕。2.指纹识别模组直接贴合在OLED屏幕之后更换难度较大,进一步地,在进行指纹识别模组更换时容易损坏OLED屏幕;也就是说,由于指纹识别模组和OLED屏幕完全粘在一起,如出现指纹识别模组损坏,在拆卸指纹识别模组时很容易损坏OLED屏幕。3.将指纹识别模组直接贴合到OLED屏幕的贴合工艺复杂。由于以上问题,目前屏下指纹识别模组不可避免出现良率偏低,成本过高,且贴合工艺复杂等问题,因此导致终端设备的成本和复杂度增加,可维修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提供了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生物特征识别组件和终端设备。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屏幕下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和OLED屏幕固定在一起出现的维修难,易损坏屏幕,且贴合工艺成本高等问题。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包括:固定架;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区域;生物特征识别模组,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安装到所述固定架,并通过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其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生物特征采集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固定架将该生物特征识别模组与该显示屏的下表面进行分离设计,能够降低拆卸该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难度,进而提高终端设备的可维修性。进一步地,能够降低在该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生产过程中将该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安装到该显示屏下方的复杂度,并提高该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生产成功率,进而降低的生产成本。此外,也不会影响该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生物特征识别稳定性和性能。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应用在终端设备,所述固定架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中框。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通过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进行非接触式地安装固定,以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和所述显示屏之间形成间隙。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框支撑所述显示屏,且所述显示屏的下表面的边缘与所述中框的上表面贴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框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安装区域形成有开孔,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开孔的正下方。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为具有光学感应阵列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显示屏发出的光信号经过手指反射而形成的反射光穿过所述显示屏并通过所述中框的开孔被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光学感应阵列接收。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固定到所述中框的下表面位于所述开孔周围的区域。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框的上表面在所述开孔边缘通过倒角处理形成有斜角,所述斜角使得所述中框上表面的开孔宽度大于所述中框下表面的开孔宽度。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框的上表面在所述开孔的边缘区域形成有台阶结构。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框的下表面在所述开孔的外围区域向下延伸形成有凸起结构,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安装在所述凸起结构的内部。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框的下表面在所述开孔的边缘区域向上延伸形成凹槽结构,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安装在所述凹槽结构。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架还包括:模组支架,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通过所述模组支架安装到所述中框。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侧表面与所述模组支架的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或者所述生物识别模组的上表面与所述模组支架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并且,所述模组支架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开孔的孔壁固定相连,或者所述模组支架的上表面与所述中框的下表面在开孔边缘处固定连接。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模组支架设置有空腔结构,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至少部分容纳并固定在所述空腔结构内,其中所述空腔结构的顶部边缘向内延伸形成有环状固定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上表面与所述环状固定部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框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通过以下安装方式中的任一种进行的安装固定:螺钉安装固定方式、胶材贴合固定方式、焊接固定方式以及耦合固定方式。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生物特征识别组件,应用于具有显示屏的终端设备,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组件包括生物特征识别模组,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通过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显示屏的下方,其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组件与所述显示屏之间存在间隙,并且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生物特征采集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之中。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架为中框,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通过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进行非接触式地固定。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模组支架,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块通过所述模组支架安装到所述中框。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为具有光学感应阵列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显示屏发出的光信号经过手指反射而形成的反射光穿过所述显示屏并通过所述中框的开孔被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光学感应阵列接收。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中任一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以适用的移动终端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沿A’-A’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图3是一种典型的通过点胶方式将生物特征识别模组贴合在显示屏的下表面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另一种典型的将生物特征识别模组贴合在显示屏下表面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侧视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性设计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的示意性设计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生物特征识别组件的示意性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随着智能终端步入全面屏时代,智能终端正面指纹按键的空间受到全面屏的挤压,因此屏下(Under-display或者Under-screen)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所谓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是指将生物特征识别模组(比如指纹识别模组)安装在显示屏下方,从而实现在显示屏的显示区域内部进行生物特征识别操作。作为一种常见的应用场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可以适用于任何配置有显示屏和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终端设备。例如,智能移动电话、平板电脑和其他小型个人携带型设备,如掌上电脑(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电子书(electroni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区域;生物特征识别模组,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安装到所述固定架,并通过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其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生物特征采集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之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2.06 CN PCT/CN2018/0754501.一种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架;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具有显示区域;生物特征识别模组,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安装到所述固定架,并通过所述固定架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下方,其中,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生物特征采集区域位于所述显示屏的显示区域之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应用在终端设备,所述固定架为所述终端设备的中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通过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进行非接触式安装固定,以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和所述显示屏之间形成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支撑所述显示屏,且所述显示屏的下表面的边缘与所述中框的上表面贴合。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在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安装区域形成有开孔,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开孔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为具有光学感应阵列的光学指纹识别模组,所述显示屏发出的光信号经过手指反射而形成的反射光穿过所述显示屏并通过所述中框的开孔被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的光学感应阵列接收。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固定到所述中框的下表面位于所述开孔周围的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上表面在所述开孔边缘通过倒角处理形成有斜角,所述斜角使得所述中框上表面的开孔宽度大于所述中框下表面的开孔宽度。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上表面在所述开孔的边缘区域形成有台阶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下表面在所述开孔的外围区域向下延伸形成有凸起结构,所述生物特征识别模组安装在所述凸起结构的内部。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屏下生物特征识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的下表面在所述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