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38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镜头组件包括镜头筒、收容于镜头筒内的镜片组,镜头筒包括第一筒壁、第二筒壁,镜片组包括第一镜片,第一镜片包括靠近第一筒壁的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一平面、第一斜面以及第二平面,下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第三平面、第二斜面以及第四平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相互抵接,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相互抵接。通过镜头筒与第一镜片的结构设计可以提高设计前期的可行性和自由度,使得所述镜头组件的装配工艺自由,光学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不断地朝着智能化发展,除了数码相机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等也都配备了拍照摄像功能的镜头组件,以满足用户随时拍照的需要。镜头组件通常包括镜头筒和设置在镜头筒内的多个镜片,通常镜头筒的内壁采用平面结构或阶梯结构,镜片,尤其是作为玻璃镜片的第一个镜片抵接在镜头的内壁上或抵接在阶梯结构上实现镜片的固定,然而这种结构在设计前期成型可行性差,镜片与镜头的配合自由度低。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镜头组件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镜头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成型可行性差,自由度低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所述镜头筒包括开设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筒壁包括靠近所述镜片组的下表面和与所述下表面相对设置的上表面,所述镜片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筒壁的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为玻璃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光学部和由所述第一光学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筒壁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所述第一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自所述第一光学部水平延伸的第一平面、自所述第一平面向靠近所述第一筒壁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以及自所述第一斜面水平延伸的第二平面,所述下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三平面、自所述第三平面向靠近所述上表面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以及自所述第二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四平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互抵接,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相互抵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的第二镜片和第一遮光片,所述第二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二光学部和由所述第二光学部向外延伸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镜片的第三表面,所述第一遮光片位于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三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自所述第二光学部水平延伸的第五平面、自所述第五平面向远离所述第一筒壁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三斜面以及自所述第三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六平面,所述第二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七平面、自所述第七平面向远离所述第一筒壁方向倾斜延伸的第四斜面以及自所述第四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八平面,所述第三斜面与所述第四斜面相互抵接,所述第六平面与所述第八平面相互抵接。优选的,所述第五平面和所述第七平面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遮光片位于所述第五平面和所述第七平面之间。优选的,所述第二镜片为玻璃镜片。优选的,所述第三平面与所述第二斜面圆弧连接,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四平面圆弧连接,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圆弧连接。优选的,所述镜片组件还包括一个压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镜头组件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至少一个镜片,所述镜头筒包括开设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以及由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形成的容纳腔,所述镜片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筒壁的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光学部和由所述第一光学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一筒壁坎合连接。通过连接部与第一筒壁的坎合连接可以提高设计前期的可行性和自由度,使得所述镜头组件的装配工艺自由,光学性能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镜头组件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镜头组件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B部分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第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镜头组件100,包括镜头筒1、收容于所述镜头筒1内的镜片组2。镜头筒1包括开设有通光孔110的第一筒壁11、自第一筒壁11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12以及由第一筒壁11和第二筒壁12形成的容纳腔10。第一筒壁11包括靠近镜片组的下表面112和与下表面112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11。镜片组2包括自物侧向像侧依次且共光轴堆叠设置在容纳腔10内的多个镜片,还包括压环3以及遮光部件,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镜头组件100共有5个镜片,包括第一镜片21、第二镜片22、第三镜片23、第四镜片24和第五镜片25,其中第一镜片21为玻璃镜片。第二筒壁12的内表面设置有阶梯状的固定台阶121,固定台阶121具有多个,其数量与位置与镜片组2的各个部件一一对应,从而使得镜片抵触在固定台阶上以定位镜片组2的具体位置。遮光部件包括位于镜片之间的遮光片4和遮光板5,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遮光片4至少包括位于第一镜片21和第二镜片22之间的第一遮光片41和位于第二镜片22和第三镜片23之间的第二遮光片42。遮光板5位于第四镜片24和第五镜片25之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提供的镜头组件100可以适用于各种不同结构的镜片组合,且镜片的数量可为任意,具体视情况而定,为了方便说明,本实施方式仅试举其中一个例子,并非对本技术具体结构和保护范围的限制。同时参照图2和图3,镜片组2包括充当成像区的光学部和由光学部向外延伸的连接部,其中,第一镜片21为最靠近第一筒壁方向的镜片,第一镜片21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光学部211和由第一光学部211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部212;第二镜片22包括用于成像的第二光学部221和环绕第二光学部221的第二连接部222。第一连接部212包括靠近第一筒壁11的第一表面213、与第一表面213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214以及连接第一表面213和第二表面214的侧面215;第二连接部222包括靠近第一镜片21的第三表面223和与第三表面223相对的第四表面224。第一遮光片41位于第二表面214和第三表面223之间。第一表面213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自第一光学部211水平延伸的第一平面2121、自第一平面2121向靠近第一筒壁11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2122以及自第一斜面2122水平延伸的第二平面2123。对应的,第一筒壁11的下表面112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三平面1121、自第三平面1121向靠近上表面111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1122以及自第二斜面1122水平延伸的第四平面1123。第一斜面2122与第二斜面1122相互抵接,第一平面2121与第三平面1121相互抵接,第二平面2123和第四平面1123间隔设置。进一步的,第三平面1121与第二斜面1122为圆弧连接,第二斜面1122与第四平面1123为圆弧连接,对应的,第一斜面2122与第二平面2123为圆弧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表面214和第三表面223均为平面结构,第一遮光片41由第二表面214和第三表面223夹设固定。压环3与第二筒壁12的内壁抵接并抵接与镜片组2的像侧,用于实现镜片组2的固定,进一步的,压环3通过点胶方式将镜片组2固定于镜头筒1内。进一步的,本技术的遮光片4共有多个,其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组件,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所述镜头筒包括开设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筒壁包括靠近所述镜片组的下表面和与所述下表面相对设置的上表面,所述镜片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筒壁的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为玻璃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光学部和由所述第一光学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筒壁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自所述第一光学部水平延伸的第一平面、自所述第一平面向靠近所述第一筒壁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以及自所述第一斜面水平延伸的第二平面,所述下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三平面、自所述第三平面向靠近所述上表面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以及自所述第二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四平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互抵接,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相互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组件,包括镜头筒、收容于所述镜头筒内的镜片组,所述镜头筒包括开设有通光孔的第一筒壁、自所述第一筒壁弯折延伸的第二筒壁,所述第一筒壁和所述第二筒壁形成容纳腔,所述第一筒壁包括靠近所述镜片组的下表面和与所述下表面相对设置的上表面,所述镜片组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筒壁的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为玻璃镜片,所述第一镜片包括充当成像区的第一光学部和由所述第一光学部向外延伸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靠近所述第一筒壁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自所述第一光学部水平延伸的第一平面、自所述第一平面向靠近所述第一筒壁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一斜面以及自所述第一斜面水平延伸的第二平面,所述下表面由内向外依次包括水平延伸的第三平面、自所述第三平面向靠近所述上表面方向倾斜延伸的第二斜面以及自所述第二斜面水平延伸的第四平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互抵接,所述第一平面与所述第三平面相互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面和所述第四平面间隔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镜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的第二镜片和第一遮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言俊杰韦传冬
申请(专利权)人: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加坡,SG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