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其结构由:安装底座(1),二次热媒出口(2),二次热媒进口(3),控制柜(4),冷凝水精准调控阀(5),冷凝水出口(6),关断阀(7),蒸汽出口(8),模块式交换器(9),初级侧进水管(10),次级侧进水管(11),次级侧出水管(12),初级侧出水管(13),连接管A(14),连接管B(15),连接管C(16),连接管D(17),压力表A(18),压力表B(19),中间连接管(20)构成,所述的初级侧出水管(13)与冷凝水出口(6)相连,在初级侧出水管(13)与冷凝水出口(6)之间串联一个冷凝水精准调控阀(5),其目的在于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以解决技术背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
本技术属于生产、生活热水、暖通空调及其他工艺用热交换
,具体涉及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设备,是使热量由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过程工艺条件的需要。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其他工艺介质加热冷却等近30多种产业。但是目前国内换热器行业在节能增效、提高传热效率、减少传热面积、降低压降、提高装置精准控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针对使用场所给定的工况不确定所产生的问题,促使我们创新设计理念,采用模块化单元技术,在有限的空间根据工况的增减来增减模块化换热器单元,而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同时,改变传统换热流程控制思路,采用在冷凝水(疏水侧)出口处调控二次侧介质媒介温度,可以对换热系统二次侧温度变化产生快速反应,实现精准调控温度,使蒸汽热源与冷凝水形成闭合式回路优势,有效提高能效,在节约能源、节省后续投资、降低运维费用等方面优势突出。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控制温度部分都是热源一次侧控制,需要加装蒸汽调节阀和计量装置,温度和流量控制不稳定,容易产生水锤现象。在遇到项目未来时间工况不确定时,容易受当前基建空间的制约而加大后续基建及设备设施投资成本。冷凝水回收需要单独设置冷凝水回收机组,增加设备投资。传统换热器传热系数低,能源浪费严重,运行费用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以解决以上技术缺陷。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其结构由:安装底座(1),二次热媒出口(2),二次热媒进口(3),控制柜(4),冷凝水精准调控阀(5),冷凝水出口(6),关断阀(7),蒸汽出口(8),模块式交换器(9),初级侧进水管(10),次级侧进水管(11),次级侧出水管(12),初级侧出水管(13),连接管A(14),连接管B(15),连接管C(16),连接管D(17),压力表A(18),压力表B(19),中间连接管(20)构成,所述的初级侧出水管(13)与冷凝水出口(6)相连,在初级侧出水管(13)与冷凝水出口(6)之间串联一个冷凝水精准调控阀(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其所述的初级侧出水管(13)通过连接管D(17)与模块式交换器(9)相连,同时所述的次级侧进水管(11)通过连接管C(16)与模块式交换器(9)相连,所述的次级侧出水管(12)通过连接管B(15)与模块式交换器(9)相连,所述的连接管A(14)通过中间连接管(20)与连接管B(15)相连。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其所述的初级侧进水管(10)与连接管A(14)相连,所述的次级侧进水管(11)与二次热媒进口(3)相连,在次级侧进水管(11)与二次热媒进口(3)之间串联一个压力表B(1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其所述的次级侧出水管(12)右端与二次热媒出口(2)相连,所述的初级侧进水管(10)与关断阀(7)和蒸汽出口(8)三者通过管道串联在一起,在所述的初级侧进水管(10)这个管道中设有一个压力表A(18),所述的控制柜(4)设置在安装底座(1)背板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高效节能,有效节约能源;结构紧凑,有效节约占地空间;运行稳定,配置多种控制方式;经济性高,降低运营,维护费用;省去疏水侧的疏水阀;凝结水可靠自身压力回收,省去凝结水回收设备;可按客户要求定制型号,为客户进行精准化设计,实现用户界面简单友好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中所述的模块式交换器(9)与各连接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3中所标注的序号分别表示为:安装底座(1),二次热媒出口(2),二次热媒进口(3),控制柜(4),冷凝水精准调控阀(5),冷凝水出口(6),关断阀(7),蒸汽出口(8),模块式交换器(9),初级侧进水管(10),次级侧进水管(11),次级侧出水管(12),初级侧出水管(13),连接管A(14),连接管B(15),连接管C(16),连接管D(17),压力表A(18),压力表B(19),中间连接管(20)。【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至图3对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做进一步说明。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优选的实施例中,其结构由:安装底座(1),二次热媒出口(2),二次热媒进口(3),控制柜(4),冷凝水精准调控阀(5),冷凝水出口(6),关断阀(7),蒸汽出口(8),模块式交换器(9),初级侧进水管(10),次级侧进水管(11),次级侧出水管(12),初级侧出水管(13),连接管A(14),连接管B(15),连接管C(16),连接管D(17),压力表A(18),压力表B(19),中间连接管(20)构成,所述的初级侧出水管(13)与冷凝水出口(6)相连,在初级侧出水管(13)与冷凝水出口(6)之间串联一个冷凝水精准调控阀(5)。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优选的实施例中,其所述的初级侧出水管(13)通过连接管D(17)与模块式交换器(9)相连,同时所述的次级侧进水管(11)通过连接管C(16)与模块式交换器(9)相连,所述的次级侧出水管(12)通过连接管B(15)与模块式交换器(9)相连,所述的连接管A(14)通过中间连接管(20)与连接管B(15)相连。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优选的实施例中,其所述的初级侧进水管(10)与连接管A(14)相连,所述的次级侧进水管(11)与二次热媒进口(3)相连,在次级侧进水管(11)与二次热媒进口(3)之间串联一个压力表B(19)。在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优选的实施例中,其所述的次级侧出水管(12)右端与二次热媒出口(2)相连,所述的初级侧进水管(10)与关断阀(7)和蒸汽出口(8)三者通过管道串联在一起,在所述的初级侧进水管(10)这个管道中设有一个压力表A(18),所述的控制柜(4)设置在安装底座(1)背板上。,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以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技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技术构成任何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1),二次热媒出口(2),二次热媒进口(3),控制柜(4),冷凝水精准调控阀(5),冷凝水出口(6),关断阀(7),蒸汽出口(8),模块式交换器(9),初级侧进水管(10),次级侧进水管(11),次级侧出水管(12),初级侧出水管(13),连接管A(14),连接管B(15),连接管C(16),连接管D(17),压力表A(18),压力表B(19),中间连接管(20)构成,所述的初级侧出水管(13)与冷凝水出口(6)相连,在初级侧出水管(13)与冷凝水出口(6)之间串联一个冷凝水精准调控阀(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1),二次热媒出口(2),二次热媒进口(3),控制柜(4),冷凝水精准调控阀(5),冷凝水出口(6),关断阀(7),蒸汽出口(8),模块式交换器(9),初级侧进水管(10),次级侧进水管(11),次级侧出水管(12),初级侧出水管(13),连接管A(14),连接管B(15),连接管C(16),连接管D(17),压力表A(18),压力表B(19),中间连接管(20)构成,所述的初级侧出水管(13)与冷凝水出口(6)相连,在初级侧出水管(13)与冷凝水出口(6)之间串联一个冷凝水精准调控阀(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凝水精准调控模块式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初级侧出水管(13)通过连接管D(17)与模块式交换器(9)相连,同时所述的次级侧进水管(11)通过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本全,侯普色,
申请(专利权)人:侯本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