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20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健身器,其包括有:一主杆设置有一把手与一旋转装置,一连接座固定于该把手与该旋转装置之间,且该连接座平行弯设有一第一板体与一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开设有一弧形槽,且该第二板体有一折收孔、一第一定位孔、一第二定位孔及一第三定位孔,一副杆于一端开设有一通孔与一连接孔,且该副杆插设于该连接座并形成枢接,该副杆于该连接孔处设置有一控制件,且该控制件一端穿出该弧形槽与该折收孔而收合该主杆与副杆,并能选择该插销插入该第一定位孔、该第二定位孔及该第三定位孔形成不同角度的站立踩踏姿势,以兼具容易调整架立角度与提供多种健身模式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健身器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健身器,尤指一种容易调整多种健身模式的站立式踩踏健身器材。
技术介绍
如今,由于现代人生活忙录,导致生活作息与饮食不正常,更有多数人长期缺乏运动,为克服时间及天候等限制,市面上提供许多运动器材,为现代人喜爱的健身运动的首选,其中以踩踏机为例,主要有二踏板供使用者以站立方式双脚进行相对踩踏,以得到踏步健身的功效,但详观上述现有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系归如下:该简易式的踩踏机虽然具有体积小的优势,但该功能性低,且无握把提供手握,使得踩踏运动过程还要分心注意身体平衡,且仅适合进行低速踩踏,其健身运动的效果有限,如中国台湾第M435283号的“踩踏机结构”,该踩踏机虽然改良有具有把手功能,但其缺点仍然相当明显,主要为该组成结构复杂,该折收操作步骤多而较为麻烦,且该折收后亦无法有效固定,再者,该踩踏机只有一种踩踏模式,单纯调整该踩踏阻力明显不符健身运动的使用需求,此为本案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欲达成的目的在于解决的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选择将插销插入多个定位孔中的某一个,进而形成不同角度的站立踩踏姿势的健身器。一主杆的一端形成有一后置脚架,且该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对把手,且该主杆贯穿设置有一旋转装置,且该旋转装置的两侧均连接有一踏板,并由该踏板驱动该旋转装置产生踩踏健身效果,一连接座固定于该把手与该旋转装置之间的该主杆处,且该连接座平行弯设有一第一板体与一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贯穿有一轴孔,并于该轴孔处穿设有一转轴,且该第一板体于距离该轴孔的等距位置并以该轴孔为中心开设有一弧形槽,且该第二板体对应该弧形槽开设有一折收孔、一第一定位孔、一第二定位孔及一第三定位孔,而该折收孔相对靠近该主杆,且依序排列该第一定位孔、该第二定位孔及该第三定位孔而逐渐远离该主杆,一副杆于一端开设有一通孔与一连接孔,且该副杆插设于该连接座的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并以通孔穿设该转轴形成枢接状,而该副杆另一端形成有一前置脚架,且该副杆于该连接孔处设置有一控制件,且该控制件一端穿出该第一板体的弧形槽而形成有一拉钮,且该控制件另一端延伸有一插销,并由该拉钮带动该插销选择插入该折收孔,借此收合该主杆与副杆而形成快速收纳状态,再由该拉钮带动该插销选择插入该第一定位孔、该第二定位孔及该第三定位孔形成不同角度的站立踩踏姿势。其中,该连接座于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一体连接有一挡板,并由该挡板阻挡该副杆,进而形成该插销插入该第三定位孔时的辅助支撑。其中,该控制件于该拉钮与该插销以一螺纹段锁设于该副杆的该连接孔处。其中,该旋转装置的两个踏板处均装设有一脚套,并以脚套防止双脚滑离该踏板。其中,该主杆处装设有一调整钮,并由该调整钮控制该踏板驱动该旋转装置的踩踏阻力。其中,该主杆于设有该把手处装设有一显示器。本技术的第一主要目的在于,该旋转装置与该把手之间的主杆位置固定有连接座,且该副杆一端穿入该连接座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进而形成该副杆枢设于该连接座,且该控制件设置于该副杆的连接孔,形成该拉钮穿出该第一板体的弧形槽,并以该控制件的插销穿设于该第二板体,该拉钮带动该插销选择插入该折收孔,借此收合该主杆与副杆而形成快速收纳状态,再由该拉钮带动该插销选择插入该第一定位孔、该第二定位孔及该第三定位孔形成不同角度的站立踩踏姿势,以兼具容易调整架立角度与提供多种健身模式的功效。本技术的第二主要目的在于,该控制件以螺纹段锁设于该副杆的连接孔,形成该拉钮穿出该第一板体的弧形槽,并以该控制件的插销穿设于该第二板体,通过拉钮带动该插销的抽离,让该控制件能沿着该连接座的弧形槽进行滑移,该副杆靠合该旋转装置一侧后,以该插销插入该折收孔形成折收状的定位,就能快速缩小其体积,以通过快速折收达到容易收纳的目的。本技术的第三主要目的在于,该连接座于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一体连接有挡板,并由该挡板阻挡该副杆,进而形成该插销插入该第三定位孔时的辅助支撑,借此提高主杆与副杆架立的结构强度。其他目的、优点和本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轻量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局部辅助状态示意图。图中:主杆10;后置脚架11;把手12;显示器121;旋转装置13;踏板14;脚套141;调整钮15;连接座20;第一板体21;第二板体22;弧形槽211;折收孔221;第一定位孔222;第二定位孔223;第三定位孔224;轴孔23;转轴24;挡板25;副杆30;通孔31;连接孔32;前置脚架33;控制件34;拉钮341;插销342;螺纹段3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先请由图1至图3所示观之,一种健身器,其包括有:一主杆10、一连接座20及一副杆30,一主杆10的一端形成有一后置脚架11,该主杆10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对把手12,且该主杆10于设有该把手12处装设有一显示器121,且该主杆10贯穿设置有一旋转装置13,且该旋转装置13的两侧均连接有一踏板14,且该旋转装置13的两个踏板14处均装设有一脚套141,并以脚套141防止双脚滑离该踏板14,借此踩踏该踏板14驱动该旋转装置13产生健身效果,另该主杆10处装设有一调整钮15,并由该调整钮15控制该踏板14驱动该旋转装置13的踩踏阻力,一连接座20固定于该把手12与该旋转装置13之间的该主杆10处,该连接座20平行弯设有一第一板体21与一第二板体22,且该第一板体21与该第二板体22贯穿有一轴孔23,并于该轴孔23处穿设有一转轴24,且该第一板体21于距离该轴孔23的等距位置并以该轴孔为中心开设有一弧形槽211,且该第二板体22对应该弧形槽211开设有一折收孔221、一第一定位孔222、一第二定位孔223及一第三定位孔224,而该折收孔221相对靠近该主杆10,且依序排列该第一定位孔222、该第二定位孔223及该第三定位孔224而逐渐远离该主杆10,一副杆30于一端开设有一通孔31与一连接孔32,该副杆30插设于该连接座20的该第一板体21与该第二板体22之间,并以通孔31穿设该转轴24形成枢接状,而该副杆30另一端形成有一前置脚架33,且该副杆30于该连接孔32处设置有一控制件34,且该控制件34一端穿出该第一板体21的弧形槽211而形成有一拉钮341,且该控制件34另一端延伸有一插销342,且该控制件34于该拉钮341与该插销342以一螺纹段343锁设于该副杆30的该连接孔32处,并由该拉钮341带动该插销342选择插入该折收孔221,借此收合该主杆10与副杆30而形成快速收纳状态,再由该拉钮341带动该插销342选择插入该第一定位孔222、该第二定位孔223及该第三定位孔224形成不同角度的站立踩踏姿势,另该连接座20于该第一板体21与该第二板体22之间一体连接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主杆,该主杆的一端形成有一后置脚架,且该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对把手,且该主杆贯穿设置有一旋转装置,且该旋转装置的两侧均连接有一踏板,并由该踏板驱动该旋转装置;一连接座,该连接座固定于该把手与该旋转装置之间的该主杆处,且该连接座平行弯设有一第一板体与一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均贯穿有一轴孔,并于该轴孔处穿设有一转轴,且该第一板体于距离该轴孔的等距位置并以该轴孔为中心开设有一弧形槽,且该第二板体对应该弧形槽开设有一折收孔、一第一定位孔、一第二定位孔及一第三定位孔,而该折收孔相对靠近该主杆,并依序排列该第一定位孔、该第二定位孔及该第三定位孔而逐渐远离该主杆;以及一副杆,该副杆于一端开设有一通孔与一连接孔,且该副杆插设于该连接座的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并以通孔穿设该转轴形成枢接状,而该副杆的另一端形成有一前置脚架,且该副杆于该连接孔处设置有一控制件,且该控制件的一端穿出该第一板体的弧形槽而形成有一拉钮,且该控制件的另一端延伸有一插销,并由该拉钮带动该插销选择性地插入该折收孔、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或第三定位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健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主杆,该主杆的一端形成有一后置脚架,且该主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对把手,且该主杆贯穿设置有一旋转装置,且该旋转装置的两侧均连接有一踏板,并由该踏板驱动该旋转装置;一连接座,该连接座固定于该把手与该旋转装置之间的该主杆处,且该连接座平行弯设有一第一板体与一第二板体,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均贯穿有一轴孔,并于该轴孔处穿设有一转轴,且该第一板体于距离该轴孔的等距位置并以该轴孔为中心开设有一弧形槽,且该第二板体对应该弧形槽开设有一折收孔、一第一定位孔、一第二定位孔及一第三定位孔,而该折收孔相对靠近该主杆,并依序排列该第一定位孔、该第二定位孔及该第三定位孔而逐渐远离该主杆;以及一副杆,该副杆于一端开设有一通孔与一连接孔,且该副杆插设于该连接座的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之间,并以通孔穿设该转轴形成枢接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震洋
申请(专利权)人:富薇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