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光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902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5: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泛光灯,包括散热器模组,散热器模组包括透光底面、环形侧壁以及多片鳍片;环形侧壁与透光底面匹配设置形成一个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内设置各所述鳍片,且各鳍片将容置空间分为多个区域;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固定设置各区域内;电源模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与发光元件电性连接;支架,与环形侧壁活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泛光灯通过环形侧壁与透光底面匹配设置形成一个容置空间,通过鳍片将容置空间分为多个区域,且各区域内设置发光元件,从而可增大发光面,提高透光底面的利用效率;电源模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与散热器模组固定连接,则电源模组与透光底面之间有鳍片,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泛光灯
本技术涉及LED发光
,特别是涉及一种泛光灯。
技术介绍
现有的灯具一般为由电源(恒流驱动)、光源(LED灯板)以及外壳(散热体)组成,且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但是,现有的灯具具有以下缺点:1、现有发光面小,利用效率低;结构复杂,不利于生产组装,安装方式单一,可调角度小或无。2、PCB板采用焊接接线,不利于生产组装,制作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泛光灯,可增大发光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泛光灯,所述泛光灯包括:散热器模组,所述散热器模组包括透光底面、环形侧壁以及多片鳍片;所述环形侧壁与透光底面匹配设置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各所述鳍片,且各所述鳍片将所述容置空间分为多个区域;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固定设置各区域内;电源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散热器模组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发光元件电性连接;支架,与所述环形侧壁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支架上标记有刻度。可选的,所述泛光灯还包括:两组第一凸起部以及两组第一螺钉,各组第一凸起部对称设置在不同的区域内,并与所述散热器模组固定连接,且各组第一凸起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电源模组对称设有两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螺钉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螺钉通过所述弯折部上的第一开孔与对应的第一凸起部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泛光灯还包括:两组第二凸起部、两组第二螺钉及螺母,各组第二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的边沿上,各组第二凸起部上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二螺钉的直径相同;所述支架的两个端部分别对称设有一组第三开孔,所述第三开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二螺钉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孔、第三开孔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可选的,所述支架能够绕所述环形侧壁在0-360°范围内旋转。可选的,所述透光底面为透镜或者玻璃。可选的,各所述鳍片绕所述透光底面的中心点成流线发散形均匀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根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泛光灯通过环形侧壁与透光底面匹配设置形成一个容置空间,通过鳍片将容置空间分为多个区域,且各区域内设置发光元件,从而可增大发光面,提高透光底面的利用效率;电源模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与散热器模组固定连接,则电源模组与透光底面之间有鳍片,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提高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泛光灯的爆炸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泛光灯的组装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泛光灯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泛光灯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泛光灯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泛光灯的左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泛光灯的右视图。符号说明:散热器模组—1,环形侧壁—11,鳍片—12,电源模组—2,弯折部—21,支架—3,第二凸起部—41,第二螺钉—42,第三开孔—4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泛光灯,通过环形侧壁与透光底面匹配设置形成一个容置空间,通过鳍片将容置空间分为多个区域,且各区域内设置发光元件,从而可增大发光面,提高透光底面的利用效率;电源模组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与散热器模组固定连接,则电源模组与透光底面之间有鳍片,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提高散热效果。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7所示,本技术泛光灯包括散热器模组1、发光元件、电源模组2及支架3。其中,所述散热器模组1包括透光底面、环形侧壁11以及多片鳍片12;所述环形侧壁11与透光底面匹配设置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各所述鳍片12,且各所述鳍片12将所述容置空间分为多个区域;所述发光元件固定设置各区域内;所述电源模组2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散热器模组1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发光元件电性连接;所述支架3与所述环形侧壁11活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模组2与散热器模组1采用分离方式组装,电源模组2与散热器模组1的透镜底面之间有鳍片,从而可提高散热效果。其中,所述支架3能够绕所述环形侧壁在0-360°范围内旋转,在0-180°范围固定,便于照明。如图1和图2所示,各所述鳍片12绕所述透光底面的中心点成流线发散形均匀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优选地,所述支架3上标记有刻度,根据所述刻度调整所述支架3的旋转角度。进一步地,本技术泛光灯还包括两组第一凸起部以及两组第一螺钉,各组第一凸起部对称设置在不同的区域内,并与所述散热器模组1固定连接,且各组第一凸起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电源模组2对称设有两组弯折部21,所述弯折部21上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螺钉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螺钉通过所述弯折部21上的第一开孔与对应的第一凸起部固定连接。此外,本技术泛光灯还包括两组第二凸起部41、两组第二螺钉42及螺母,各组第二凸起部41设置在所述环形侧壁11的边沿上,各组第二凸起部41上设有第二开孔,所述第二开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二螺钉的直径相同。所述支架3的两个端部分别对称设有一组第三开孔43,所述第三开孔43的孔径与所述第二螺钉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开孔、第三开孔43与所述螺母固定连接。此外,所述透光底面为透镜或者玻璃,更换简单,且多种透镜角度可选,此处不再详细论述。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泛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泛光灯包括:散热器模组,所述散热器模组包括透光底面、环形侧壁以及多片鳍片;所述环形侧壁与透光底面匹配设置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各所述鳍片,且各所述鳍片将所述容置空间分为多个区域;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固定设置各区域内;电源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散热器模组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发光元件电性连接;支架,与所述环形侧壁活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泛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泛光灯包括:散热器模组,所述散热器模组包括透光底面、环形侧壁以及多片鳍片;所述环形侧壁与透光底面匹配设置形成一个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各所述鳍片,且各所述鳍片将所述容置空间分为多个区域;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固定设置各区域内;电源模组,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与所述散热器模组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发光元件电性连接;支架,与所述环形侧壁活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标记有刻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泛光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泛光灯还包括:两组第一凸起部以及两组第一螺钉,各组第一凸起部对称设置在不同的区域内,并与所述散热器模组固定连接,且各组第一凸起部设有内螺纹;所述电源模组对称设有两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上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的孔径与所述第一螺钉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福凯半导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