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手动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816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手动翻转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设备主体上位于左侧的第一阻尼器和第二阻尼器,两阻尼器分别包括壳体和盖,壳体内设有弹性件、阻尼移动块、轴承和旋转轴,弹性件包括内压簧和外压簧,轴承套装于旋转轴上,旋转轴包括内轴部、咬合体和外轴部,咬合体的外端设有圆周凹槽,在凹槽内设有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安装有销轴,销轴顶端略高于外轴部;在凹槽内插装有U型弹弓,弹弓的两个支脚安装于壳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但实现了轻松开启翻转体的目的,还实现了在小角度30°以下缓慢、更安全闭合翻转体的目的,翻转体行程控制更稳定可靠,提高带手动翻转件的设备主体的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手动翻转装置
本技术属于工业控制
,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手动翻转装置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日常使用的电器产品的控制程度和安全性能需求越来越高。其中包含家用电器、汽车等,这些产品多数都带有翻转件(例如盖子或门),为了实现翻转件的轻松开启及安全关闭功能,众多厂商都在抓紧研制相应的产品机构,尤其是要解决小角度(30度以下)情况,阻尼器效果失去作用会导致翻转件关闭速度过快而产生碰撞及夹伤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寿命更长、行程控制更稳定可靠的新型手动翻转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手动翻转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设备主体上位于左侧的第一阻尼器和固定安装于设备主体上位于右侧的第二阻尼器,两阻尼器分别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和安装于壳体开口外端的端盖,壳体内设有弹性件、阻尼移动块、轴承和旋转轴,上述弹性件包括套装于旋转轴里端的内压簧和套装于内压簧外周的外压簧,轴承套装于旋转轴上,上述旋转轴包括位于内端的内轴部、位于中部与阻尼移动块咬合连接的咬合体和伸出端盖外端的外轴部,上述咬合体的外端设有圆周凹槽,在凹槽内设有一安装孔,在安装孔内安装有一销轴,销轴顶端略高于外轴部;在凹槽内插装有一U型弹弓,弹弓的两个支脚安装于壳体上。优选的,上述咬合体的咬合起始端为圆角。优选的,上述销轴顶部呈球面状。优选的,上述内压簧和外压簧长度相同。本技术具有以下显著效果:本技术手动翻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翻转体行程控制更稳定可靠,通过设置销轴和弹弓,在压簧的阻尼、销轴与弹弓摩擦挤压的共同作用下,不但实现了轻松开启翻转体的目的,实现了在开盖30°以上时,可任意停止;而且在小角度关盖时,例如30°以下,及时提供了阻力,仍能平稳缓慢闭合,而在15°时,翻转件会自动缓慢下降,实现了更安全闭合翻转体的目的,消除了夹伤手的风险,克服了市面上翻转机构小角度30°以下合盖时阻尼失效的问题,提高带手动翻转件的设备主体的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提高产品使用寿命,以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阻尼器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阻尼器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图1A-A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技术阻尼移动块、旋转轴和外压簧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1壳体2端盖4阻尼移动块5轴承6旋转轴61内轴部62咬合体621凹槽622安装孔623咬合起始端63外轴部7内压簧8外压簧9销轴10弹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如附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揭示的手动翻转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设备主体上位于左侧的第一阻尼器和固定安装于设备主体上位于右侧的第二阻尼器,两阻尼器分别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1和安装于壳体1开口外端的端盖2,壳体1内设有弹性件、阻尼移动块4、轴承5和旋转轴6,弹性件包括套装于旋转轴6里端的内压簧7和套装于内压簧7外周的外压簧8,内压簧7和外压簧8的长度相同,轴承5套装于旋转轴6上,两阻尼器分别通过旋转轴6与翻转体连接。本实施例中,旋转轴6包括位于内端的内轴部61、位于中部与阻尼移动块4咬合连接的咬合体62和伸出端盖2外端的外轴部63,在咬合体62的外端设有圆周凹槽621,在凹槽621内设有一安装孔622,在安装孔622内安装有一销轴9,销轴9顶部呈球面状;在凹槽621内插装有一U型弹弓10,弹弓10的两个支脚安装于壳体1上,销轴9顶端略高于外轴部623,以使销轴9在随旋转轴6旋转时能够对弹弓10进行挤压。当两阻尼器初始状态时,旋转轴6的咬合体62与阻尼移动块4咬合紧密连接,内压簧7和外压簧8均处于压缩状态,翻转体处于合盖状态,同时,销轴9随旋转轴6朝向弹弓10的U型槽内;当手动打开翻转体时,旋转轴6正向旋转,咬合体62远离与其配合的阻尼移动块4,即旋转轴6外移,内压簧7和外压簧8的弹力释放,同时,销轴9随旋转轴6旋转,直至开盖后,销轴9朝向弹弓10的开口处。内压簧7和外压簧8的弹力释放,以及咬合体62与阻尼移动块4的分离,为开盖提供助力,并且具有开盖角度机械限位功能,咬合体62与阻尼移动块4的咬合设计大大减小了摩擦阻力,开盖过程轻便省力。当需手动盖上翻转体时,手动按下翻转体,旋转轴6反向旋转,咬合体62朝阻尼移动块4移动,即旋转轴6内移,内压簧7和外压簧8受挤压,弹力逐渐增大,同时,销轴9随旋转轴6旋转,销轴9逐渐旋转,触碰并挤压弹弓10,弹弓10变形,直至咬合体161与阻尼移动块14咬合紧密连接,在合盖过程,不但内压簧7和外压簧8提供了阻力,而且,销轴9从触碰开始挤压弹弓10至合盖完成也提供了阻力,销轴9与弹弓10挤压运动配合,达到了缓冲减速的效果,更好的消除了合盖过程中重力转换时产生的冲击问题,全程更平稳缓慢闭合,消除了夹伤手的风险。由于销轴9顶部呈球面状,销轴9与弹弓10的挤压运动,不会刮花弹弓10,不会产生铁屑等杂质。本实施例中,咬合体62的咬合起始端623为圆角,从而旋转轴6带动咬合体62与阻尼移动块4咬合工作时,咬合起始端623不会刮花阻尼移动块4,不会产生铁屑等杂质,防止杂质影响咬合传动,避免了造成卡顿情况,保证咬合工作更稳定和更可靠。本技术手动翻转装置结构设计合理,翻转体行程控制更稳定可靠,通过设置销轴9和弹弓10,在压簧的阻尼、销轴9与弹弓10摩擦挤压的共同作用下,不但实现了轻松开启翻转体的目的,实现了在开盖30°以上时,可任意停止;而且在小角度关盖时,例如30°以下,及时提供了阻力,仍能平稳缓慢闭合,而在15°时,翻转件会自动缓慢下降,实现了更安全闭合翻转体的目的,消除了夹伤手的风险,克服了市面上翻转机构小角度30°以下合盖时阻尼失效的问题,使用更安全,寿命更长。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实现的优选方案,并非限定性穷举,在相同构思下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变换形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技术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手动翻转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设备主体上位于左侧的第一阻尼器和固定安装于设备主体上位于右侧的第二阻尼器,两阻尼器分别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1)和安装于壳体开口外端的端盖(2),壳体内设有弹性件、阻尼移动块(4)、轴承(5)和旋转轴(6),所述弹性件包括套装于旋转轴里端的内压簧(7)和套装于内压簧外周的外压簧(8),轴承套装于旋转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包括位于内端的内轴部(61)、位于中部与阻尼移动块咬合连接的咬合体(62)和伸出端盖外端的外轴部(63),所述咬合体的外端设有圆周凹槽(621),在凹槽内设有一安装孔(622),在安装孔内安装有一销轴(9),销轴顶端略高于外轴部;在凹槽内插装有一U型弹弓(10),弹弓的两个支脚安装于壳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手动翻转装置,包括固定安装于设备主体上位于左侧的第一阻尼器和固定安装于设备主体上位于右侧的第二阻尼器,两阻尼器分别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1)和安装于壳体开口外端的端盖(2),壳体内设有弹性件、阻尼移动块(4)、轴承(5)和旋转轴(6),所述弹性件包括套装于旋转轴里端的内压簧(7)和套装于内压簧外周的外压簧(8),轴承套装于旋转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包括位于内端的内轴部(61)、位于中部与阻尼移动块咬合连接的咬合体(62)和伸出端盖外端的外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紫虹吴建成
申请(专利权)人:仝达科技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