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衬油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72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衬油管接头,内衬油管接头的两端均设置有锥形连接孔,锥形连接孔内表面上设置有与内衬油管锥管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两个锥形连接孔的小径开口相对布设,两个锥形连接孔的小径开口处均连接有锥形导向孔,两个锥形导向孔的小径开口相对布设,两个锥形导向孔的小径开口之间通过圆形孔连通,圆形孔与内衬油管同轴,圆形孔的直径不大于内衬油管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当抽油杆在内衬油管中作往复运动时,抽油杆接头在锥形导向孔的引导下,能够顺利进入圆形孔内,再进入到内衬油管中,不会与内衬油管的端面发生碰撞,能够有效保护内衬油管,延长内衬油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衬油管接头
本技术属于油田开发
,涉及一种井下管柱工艺配套使用的工具,具体涉及一种内衬油管接头。
技术介绍
内衬油管是在钢制普通油管内衬一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采用专用技术使衬管与钢制油管紧贴在一起,形成“管中管”结构。这种内衬油管不仅可以解决油管偏磨、腐蚀、结蜡等难题,同时由于其摩擦系数较低,还可降低油井光杆负荷、抽油杆柱底部应力,延长抽油杆柱的寿命。目前很多油田都在使用这种内衬油管,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图1所示,安装在内衬油管2端部的内衬油管接头1,内衬油管接头1的内部只开设有锥形连接孔1-1,并在锥形连接孔1-1内表面上设置与内衬油管2锥管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实际使用时,当抽油杆3在内衬油管2内作往复运动时,内衬油管接头1不能对内衬油管2进行有效的保护,会造成抽油杆接头4撞击内衬油管2端面的现象,特别是在斜井或水平井中,使得内衬油管服役时间缩短,提前失效。为此设计了一种内衬油管接头,能有效避免抽油杆接头撞击衬管端面,延长内衬油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内衬油管接头,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当抽油杆在内衬油管中作往复运动时,抽油杆接头在锥形导向孔的引导下,能够顺利进入圆形孔内,再进入到内衬油管中,不会与内衬油管的端面发生碰撞,能够有效保护内衬油管,延长内衬油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油田开发效益。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衬油管接头,内衬油管接头的两端均设置有锥形连接孔,所述锥形连接孔内表面上设置有与内衬油管锥管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两个所述锥形连接孔的小径开口相对布设,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锥形连接孔的小径开口处均连接有锥形导向孔,两个所述锥形导向孔的小径开口相对布设,两个所述锥形导向孔的小径开口之间通过圆形孔连通,所述圆形孔与内衬油管同轴,所述圆形孔的直径不大于内衬油管的内径。上述的一种内衬油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导向孔的锥度为35°~4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两个所述锥形连接孔的小径开口处均连接有锥形导向孔,两个所述锥形导向孔的小径开口相对布设,两个所述锥形导向孔的小径开口之间通过圆形孔连通,且圆形孔的直径不大于内衬油管的内径,实际使用时,当抽油杆在内衬油管中作往复运动时,抽油杆接头在锥形导向孔的引导下,能够顺利进入圆形孔内,再进入到内衬油管中,不会与内衬油管的端面发生碰撞,能够有效保护内衬油管,延长内衬油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油田开发效益。3、本技术所提供的内衬油管接头采用整体式结构,便于拆卸和安装,不仅能够满足连通内衬油管的使用要求,而且能够起到保护内衬油管的作用,使用效果好。4、本技术通过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成本低,便于推广应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当抽油杆在内衬油管中作往复运动时,抽油杆接头在锥形导向孔的引导下,能够顺利进入圆形孔内,再进入到内衬油管中,不会与内衬油管的端面发生碰撞,能够有效保护内衬油管,延长内衬油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油田开发效益。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衬油管接头;1-1—锥形连接孔;1-2—锥形导向孔;1-3—圆形孔;2—内衬油管;3—抽油杆;4—抽油杆接头。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的一种内衬油管接头,内衬油管接头1的两端均设置有锥形连接孔1-1,所述锥形连接孔1-1内表面上设置有与内衬油管2锥管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两个所述锥形连接孔1-1的小径开口相对布设,两个所述锥形连接孔1-1的小径开口处均连接有锥形导向孔1-2,两个所述锥形导向孔1-2的小径开口相对布设,两个所述锥形导向孔1-2的小径开口之间通过圆形孔1-3连通,所述圆形孔1-3与内衬油管2同轴,所述圆形孔1-3的直径不大于内衬油管2的内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内衬油管接头1不仅能够满足连通内衬油管的使用要求,而且能够有效防护内衬油管2的端面,避免内衬油管2的端面受到抽油杆接头4的碰撞,更换方便,可重复使用,使用效果好。本实施例中,所述锥形导向孔1-2的锥度为35°~40°。使用时,按照规定扭矩将内衬油管接头1拧紧在内衬油管2的端部。实际使用时,如图3所示,将内衬油管接头1通过锥管螺纹连接在内衬油管1的端部,当抽油杆3在内衬油管2中作往复运动时,抽油杆接头4在锥形导向孔1-2的引导下,能够顺利进入圆形孔1-3内,再进入到内衬油管2中,不会与内衬油管1的端面发生碰撞,能够有效保护内衬油管,延长内衬油管的使用寿命,提高油田开发效益。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衬油管接头,内衬油管接头(1)的两端均设置有锥形连接孔(1‑1),所述锥形连接孔(1‑1)内表面上设置有与内衬油管(2)锥管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两个所述锥形连接孔(1‑1)的小径开口相对布设,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锥形连接孔(1‑1)的小径开口处均连接有锥形导向孔(1‑2),两个所述锥形导向孔(1‑2)的小径开口相对布设,两个所述锥形导向孔(1‑2)的小径开口之间通过圆形孔(1‑3)连通,所述圆形孔(1‑3)与内衬油管(2)同轴,所述圆形孔(1‑3)的直径不大于内衬油管(2)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衬油管接头,内衬油管接头(1)的两端均设置有锥形连接孔(1-1),所述锥形连接孔(1-1)内表面上设置有与内衬油管(2)锥管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两个所述锥形连接孔(1-1)的小径开口相对布设,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锥形连接孔(1-1)的小径开口处均连接有锥形导向孔(1-2),两个所述锥形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久魏继军胡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奥宏石化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