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禄财专利>正文

伞体自锁式下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03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伞体自锁式下巢,包括活动套接于伞中棒(10)上的下巢体(40)、套于下巢体(40)下段的活动套筒(50)及限位件(30);所述下巢体(40)的外壁上凸设有与伞骨(12)连接的外环巢部(41),下巢体(40)下段的环形侧壁上设有剖切口及连接于剖切口处的至少两个弹性卡钩(43),所述活动套筒(50)内壁对应每个弹性卡钩(43)处设有凹槽(51);所述限位件(30)为固定套设在中棒(10)上且外径小于下巢体(40)内孔径的限位套体,其侧壁上凹设有卡槽(31);上推活动套筒(50)可使弹性卡钩(43)扣入限位套体(30)的卡槽(31)内将下巢体(40)沿纵向和横向固定,从而避免伞撑开时因左右晃动而使弹性卡钩脱离限位体造成滑脱现象。(*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晴雨伞的自锁式下巢,尤其涉及伞撑开时用于将下巢固定的下巢展开定位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一种用于晴雨伞的自锁式下巢,如图1所示为其结构分解图,该自锁式下巢是在伞中棒10上段固定套设有两个环体11,在中棒10下段则活动套设一下巢体20,该下巢体20的外壁上凸设有可供伞骨连接的外环巢部21,其下段的环形侧壁上开设有两剖切口,两剖切口上连接有两个弹性卡钩23,下巢体20下段外套有一可上下滑移的活动套筒22,其内壁对应两弹性卡钩23处设有顶部呈倒斜面的凹槽24。图2和图3分别为伞面在展开和收合两种状态下伞中棒10与上述自锁式下巢的剖面图,从图中可知,当开伞时,将伞中棒10上的下巢体20上推可使弹性卡钩23自动钩住伞中棒10上的固定环体11将下巢体20固定,从而支撑各伞骨12维持在伞面展开的状态;当收伞时,只需将活动套筒22向下拉,即可通过其凹槽24顶部的倒斜面压迫弹性卡钩23的顶部斜面使其往外移动从而脱离固定在中棒10上固定环体11,伞面张力透过各伞骨12将下巢体20向下推回收合状态。然而上述自锁式下巢仅靠固定在中棒10上的固定环体11供下巢体20的弹性卡钩23卡往来支撑伞面的展开状态,但固定环体11对弹性卡钩23只有纵向的限位作用,并没有任何横向限位约束作用,故此很容易因伞面的摇动、晃动或转动而带动下巢体20转动和晃动,从而使弹性卡钩23从固定环体11上脱离,导致下巢体20被伞骨12推回收合状态,无法将伞面牢固地维持在展开的正常使用状态,这是该自锁式下巢的最大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伞体自锁式下巢,在伞面展开状态下,该下巢能被纵向和横向固定维持伞面的正常展开状态。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伞体自锁式下巢,包括活动套接于伞中棒上的下巢体、套于下巢体下段可上下滑移的活动套筒、及固定在中棒上的限位件;所述下巢体的外壁上凸设有与伞骨连接的外环巢部,下巢体下段的环形侧壁上设有剖切口及连接于剖切口处的至少两个弹性卡钩,所述活动套筒内壁对应每个弹性卡钩处设有凹槽;上推或下拉活动套筒,所述弹性卡钩卡住或脱离固定于中棒上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为固定套设在中棒上的限位套体,其外径小于下巢体的内孔径,其侧壁上相对每个弹性卡钩处凹设有可供所述弹性卡钩扣入的卡槽。该卡槽对扣入其内的弹性卡钩具有纵向和横向的限位作用,能防止因伞面的摇动、晃动而造成弹性卡钩脱离限位体。所述弹性卡钩的底端与下巢体连接,其顶部自由端为一往内凸设的三角形卡爪,该卡爪具有向内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活动套筒的凹槽顶部为一呈倒斜面的、用于对卡爪的斜面施加压力的顶掣部。所述下巢体环形侧壁上的剖切口及其上的弹性卡钩各有两个,并分布在下巢体环形侧壁的径向两端。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伞体自锁式下巢的限位套体上开设的纵向卡槽31供下巢体弹性卡钩上端的卡爪扣入时,除了能纵向卡扣固定下巢体外,又能对弹性卡钩的卡爪形成横向移动的限位,避免因为伞体的摇动、转动或晃动,造成伞中棒下巢体也因回转、晃动而产生弹性卡钩脱落的现象,能牢固地支撑伞骨维持伞面处于展开的正常使用状态。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自锁式下巢的部件分解图;图2为伞面展开的状态下现有的自锁式下巢及中棒10的剖面图;图3为伞面收合的状态下现有的自锁式下巢及中棒10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自锁式下巢的部件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自锁式下巢组合状态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自锁式下巢的俯视图;图7为伞撑开时本技术自锁式下巢的剖面图;图8为伞收合时本技术自锁式下巢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如图4和图5所示,本技术伞体自锁式下巢主要包括固定套设于伞中棒10上段的一限位套体30、活动套接于限位套体30以下的一下巢体40及其活动套筒50,其中所述限位套体30为具有适当长度的筒状套体,其外侧壁上镂设有两个纵向卡槽31。所述下巢体40的内部有一套孔42,其外部上段凸设可供伞骨连接的外环巢部41(如图4所示),下巢体40位于该外环巢部41以下的下段环形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剖切口,剖切口处连接有向外扩张的两个弹性卡钩43,该弹性卡钩43顶部自由端向内凸设有三角形卡爪44,该卡爪44具有一向内向下倾斜的斜面,两弹性卡钩43之间的下巢体40侧壁上再凹设有定位导槽45。所述活动套筒50套于下巢体40外环巢部41下方,其内壁上相对两弹性卡钩43的位置处由下向上开设有两凹槽51,凹槽51顶部为与三角形卡爪44配合的呈开口向下的倒斜面的顶掣部52,凹槽51内壁顶部再凸设一定位凸块53恰可嵌入下巢体40的定位导槽45内固定。当然,所述弹性卡钩43可以有两个以上,相应地下巢体40上的剖切口及限位体30上的卡槽31也为两个以上。上述自锁式下巢的各部件在安装时,将下巢体40的定位导槽45对准活动套筒50的定位凸块53来嵌套定位,通过定位凸块53及定位导槽45来限制下巢体40径向转动,而令三角形卡爪44恒定朝向于活动套筒50的凹槽51方向(如图6所示),使活动套筒50活动套接于下巢体40外并能作小距离的上、下位移。如图7所示,当要开伞时只要向上推活动套筒50,活动套筒50即可顶推下巢体40的外环巢部41而带动下巢体40上滑,在弹性卡钩43滑至伞中棒10上段的限位套体30时,弹性卡钩43顶端的三角形卡爪44被限位套体30向外推至凹槽51中,当到达限位套体30的纵向卡槽31时,则利用本身恢复弹力向内位移使弹性卡钩43顶部三角形卡爪44恰好卡扣于纵向卡槽31中,即能将下巢体40沿纵向和横向稳固定位,防止其脱落而维持在伞骨撑开的伞面展开状态。如图8所示,在要收伞时,只要将限活动套筒50向下拉,活动套筒50内壁凹槽51顶端的斜面顶掣部52会顶压弹性卡钩43顶端的三角形卡爪44斜面,往外推动三角形卡爪44脱离纵向卡槽31而进入于凹槽51中,解除对限位套体30的卡扣限位,此时,活动套筒50即可带动下巢体40沿伞中棒10下滑直至完全收伞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伞体自锁式下巢,包括活动套接于伞中棒(10)上的下巢体(40)、套于下巢体(40)下段可上下滑移的活动套筒(50)、及固定在中棒(10)上的限位件(30);所述下巢体(40)的外壁上凸设有与伞骨(12)连接的外环巢部(41),下巢体(40)下段的环形侧壁上设有剖切口及连接于剖切口处的至少两个弹性卡钩(43),所述活动套筒(50)内壁对应每个弹性卡钩(43)处设有凹槽(51);上推或下拉活动套筒(50),所述弹性卡钩(43)卡住或脱离固定于中棒(10)上的限位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0)为固定套设在中棒(10)上的限位套体,其外径小于下巢体(40)的内孔径,其侧壁上相对每个弹性卡钩(43)处凹设有可供所述弹性卡钩(43)扣入的卡槽(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体自锁式下巢,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钩(43)的底端与下巢体(40)连接,其顶部自由端为一往内凸设的三角形卡爪(44),该卡爪(44)具有向内向下倾斜的斜面,所述活动套筒(50)的凹槽(51)顶部为一呈倒斜面的、用于对卡爪(44)的斜面施加压力的顶掣部(5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伞体自锁式下巢,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体自锁式下巢,包括:活动套接于伞中棒(10)上的下巢体(40)、套于下巢体(40)下段可上下滑移的活动套筒(50)、及固定在中棒(10)上的限位件(30);所述下巢体(40)的外壁上凸设有与伞骨(12)连接的外环巢部(41),下巢体(40)下段的环形侧壁上设有剖切口及连接于剖切口处的至少两个弹性卡钩(43),所述活动套筒(50)内壁对应每个弹性卡钩(43)处设有凹槽(51);上推或下拉活动套筒(50),所述弹性卡钩(43)卡住或脱离固定于中棒(10)上的限位件(3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30)为固定套设在中棒(10)上的限位套体,其外径小于下巢体(40)的内孔径,其侧壁上相对每个弹性卡钩(43)处凹设有可供所述弹性卡钩(43)扣入的卡槽(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禄财
申请(专利权)人:黄禄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