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5814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包括辊轴及通过一固定件与所述辊轴连接的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辊轴通过所述固定件旋接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辊筒的内表面具有数个平行等距设置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温度范围控制在90~120℃,在所述辊筒的外表面设有一导热缓冲层,所述导热缓冲层与所述加热板平行设置,所述导热缓冲层包括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设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高度为1~10cm,在所述第一导热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设有软毛刷层,所述软毛刷层的软毛长度为0.2~1cm。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导热缓冲层能够减少辊筒表面的氨纶纱因张力造成断纱的几率。

Roller body for spandex spinning machin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ller body for spandex spinn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roller shaft and a roller connected with the roller shaft by a fixed piece. The two ends of the roller are provided with openings. The roller shaft is rotated in the openings by the fixed piece, and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roller has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and equidistant heating plates.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the hot plate is controlled in the range of 90-120 C. A heat conduction buffer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oller in parallel with the heating plate. The heat conduction buffer layer comprises a first heat conduction layer, a second heat conduction layer and a buffer layer between the first heat conduction layer and the second heat conduction layer. The height of the buffer layer is 1-10 cm, and a soft brush layer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thermal conductive layer away from the buffer layer, and the soft brush length of the soft brush layer is 0.2-1 cm. The roller body of the spandex spinning machine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spandex yarn breaking due to tension on the roller surface can be reduced by setting a heat conduction buffer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氨纶纱生产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氨纶纺纱机的辊体通常不具备弹性缓冲功能。因此,氨纶纺纱机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纺织机辊体表面的氨纶纱因张力过大往往会造成氨纶纱断裂的问题,而且,由于张力过大还会导致辊体表面的氨纶纱难以取下来。为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包括辊轴及通过一固定件与所述辊轴连接的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辊轴通过所述固定件旋接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辊筒的内表面具有数个平行等距设置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温度范围控制在90~120℃,在所述辊筒的外表面设有一导热缓冲层,所述导热缓冲层与所述加热板平行设置,所述导热缓冲层包括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设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高度为1~10cm,在所述第一导热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设有软毛刷层,所述软毛刷层的软毛长度为0.2~1cm。优选的,所述缓冲层采用弹簧缓冲结构,所述弹簧缓冲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热层及所述第二导热层一体成型设置。优选的,所述弹簧缓冲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热层及所述第二导热层的材质相同。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的厚度为1~3cm。优选的,相邻所述加热板之间的距离为5~15cm。优选的,相邻所述加热板之间的距离为10cm。优选的,所述缓冲层的高度为5cm。优选的,在所述辊筒的外表面还设有一温度控制器,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加热板的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导热缓冲层能够减少辊筒表面的氨纶纱因张力而造成断纱的几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中导热缓冲层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现有技术中,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的结构复杂、氨纶纱断纱的几率较大。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包括辊轴及通过一固定件与所述辊轴连接的辊筒,所述辊筒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辊轴通过所述固定件旋接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辊筒的内表面具有数个平行等距设置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温度范围控制在90~120℃,在所述辊筒的外表面设有一导热缓冲层,所述导热缓冲层与所述加热板平行设置,所述导热缓冲层包括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设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高度为1~10cm,在所述第一导热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设有软毛刷层,所述软毛刷层的软毛长度为0.2~1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中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导热缓冲层能够减少辊筒表面的氨纶纱因张力而造成断纱的几率。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的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包括辊轴1及通过一固定件3与所述辊轴1连接的辊筒2,所述辊筒2的两端设有开口21,所述辊轴1通过所述固定件3旋接在所述开口21中,以使得所述辊轴1在进行旋转时能够带动所述辊筒2同时进行旋转。在所述辊筒2的内表面具有数个平行等距设置的加热板22,其中,相邻所述加热板22之间的距离为5~15cm,优选的,相邻所述加热板22之间的距离为10cm。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加热板22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平行设置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加热板22还可以采用相互垂直的方式进行设置,或者,所述加热板22还可以采用平行与垂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置。在所述辊筒2的外表面设有一温度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温度控制器用以控制所述加热板22的温度,所述加热板22的温度范围控制在90~120℃,优选的,所述加热板22的温度控制在110℃。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中导热缓冲层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辊筒2的外表面设有一导热缓冲层23,所述导热缓冲层23与所述加热板22平行设置。其中,所述导热缓冲层23包括一第一导热层231、一第二导热层232及设于所述第一导热层231和所述第二导热层232之间的缓冲层233,所述缓冲层233的高度为1~10cm,优选的,所述缓冲层233的高度为5cm。所述第一导热层231和所述第二导热层232的厚度为1~3cm,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层231和所述第二导热层232的厚度为2cm。其中,所述缓冲层233采用弹簧缓冲结构,所述弹簧缓冲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热层231及所述第二导热层232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进行设置。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弹簧缓冲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热层231及所述第二导热层232的材质相同,且采用金属材质制成,这样具有较好的传热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设置所述导热缓冲层23不仅能够提高导热效果,而且还能够减少所述辊筒2表面的氨纶纱因张力而造成断纱的几率,从而大大提高氨纶纱的良率。请继续参阅图1,在所述导热缓冲层23远离所述外表面的一侧设有软毛刷层24,所述软毛刷层24的软毛长度为0.2~1cm,优选的,所述软毛刷层24的软毛长度为0.5cm。通过设置所述软毛刷层24,可以清除掉氨纶纱表面的杂质,从而能够提高氨纶纱的清洁度。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包括辊轴及通过一固定件与所述辊轴连接的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辊轴通过所述固定件旋接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辊筒的内表面具有数个平行等距设置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温度范围控制在90~120℃,在所述辊筒的外表面设有一导热缓冲层,所述导热缓冲层与所述加热板平行设置,所述导热缓冲层包括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设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高度为1~10cm,在所述第一导热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设有软毛刷层,所述软毛刷层的软毛长度为0.2~1c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包括辊轴及通过一固定件与所述辊轴连接的辊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的两端设有开口,所述辊轴通过所述固定件旋接在所述开口中,所述辊筒的内表面具有数个平行等距设置的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温度范围控制在90~120℃,在所述辊筒的外表面设有一导热缓冲层,所述导热缓冲层与所述加热板平行设置,所述导热缓冲层包括一第一导热层、一第二导热层及设于所述第一导热层和所述第二导热层之间的缓冲层,所述缓冲层的高度为1~10cm,在所述第一导热层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侧设有软毛刷层,所述软毛刷层的软毛长度为0.2~1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氨纶纺纱机的辊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层采用弹簧缓冲结构,所述弹簧缓冲结构与所述第一导热层及所述第二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凯利雅特种纺织纱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