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茂和专利>正文

一种创口包扎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5301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创口包扎结构,包括置于胸口位置处的本体,所述本体为纯棉材质,所述本体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对应创口的开孔,在所述本体的前端面设置有覆盖该开孔的布片,所述本体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开孔的外圈位置处设置有勾面,所述勾面为一环形,在所述布片的后端面位置处设置有粘附所述勾面用的毛面,所述布片的后端面处缝合有一环形的气囊,所述气囊连接有充气用的气嘴,所述气嘴向前贯穿至所述布片的外部,在所述本体的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根以上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本体之间缝合固定,在人体的后背、位于脊椎的两侧位置处黏贴有固定片;本装置可以在患者卧床状态下实现对创口的灵活换药,无需移动患者的。

A wound bandage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ound dressing structure, including a body placed at the chest position, the body is made of pure cotton, a corresponding opening is arranged at the center position of the body, and a cloth sheet covering the opening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face of the body, and the front face of the body is located at the opening. A hook surface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outer ring, the hook surface is a ring, and a wool surface for adhering the hook surface is arranged at the position of the back end face of the cloth sheet. A circular air bag is sewn at the back end face of the cloth sheet, and the air bag is connected with an inflatable air nozzle, the air nozzle is penetrated forwar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loth sheet, and the air bag is stitched at the back end face of the cloth sheet. More than four connecting bar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at the two sides of the body, and the connecting bars are sutured and fixed between the body and the body, and fixed sheets are pasted at the back of the body and at the two sides of the spine; the device can realize flexible dressing change of the wound without moving the patient while the patient is in b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创口包扎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创口包扎结构。
技术介绍
患者在手术完成后,需要对创口进行包扎,现有包扎方式主要是通过胸带,胸带具有较佳的束缚力度,因此佩戴后的牢固度较佳,但是胸带固定后,换药操作时,需要将整个胸带卸下,卸下胸带时,需要频繁的翻转患者的身体,容易使创口裂开,造成对患者的二次伤害,恢复效果变差。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可以在患者卧床状态下实现对创口的灵活换药,无需移动患者的创口包扎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在患者卧床状态下实现对创口的灵活换药,无需移动患者的创口包扎结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创口包扎结构,包括置于胸口位置处的本体,所述本体为纯棉材质,所述本体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对应创口的开孔,创口位于开孔的轴心位置处,在所述本体的前端面设置有覆盖该开孔的布片,所述本体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开孔的外圈位置处设置有勾面,所述勾面为一环形,在所述布片的后端面位置处设置有粘附所述勾面用的毛面,所述布片的后端面处缝合有一环形的气囊,所述气囊连接有充气用的气嘴,所述气嘴向前贯穿至所述布片的外部,在所述本体的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根以上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本体之间缝合固定,在人体的后背、位于脊椎的两侧位置处黏贴有固定片,在所述固定片的表面位置处缝合设置有多个套环,所述连接条远离所述本体的那一端穿过所述套环,所述连接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毛面,所述连接条穿过套环的那一端设置有第一勾面,所述第一勾面配合所述第一毛面。优选地,所述固定片为麻质,所述固定片与人体之间粘附有防汗的双面胶层。优选地,在所述布片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给创口透气用的透气网,所述透气网为纱网,所述透气网缝合设置有两层以上,通过透气网避免创口不透气而导致的化脓。优选地,在所述本体的前端配合有一悬挂在人体颈部位置处的悬挂条,所述悬挂条的后端面设置有第二勾面,所述本体的前端面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二勾面的第二毛面,通过悬挂条可以形成上方提拉效果,便于在固定本本体时,实现与创口的定位。优选地,所述固定片的表面位置处设置有拉孔,位于同一层次的两片所述固定片之间通过所述拉孔配合有拉绳,通过设置拉绳,可以连接两片位于同一层次的固定片,即使固定片与人体之间脱离,依然可以通过拉绳保持连接,两片固定片保持连接,使得本体两侧的连接条处于收紧状态。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定位本体,使得创口暴露在开孔内,而后使用纱布、棉对创口进行常规的包扎,包扎时无需使用胶布固定,而后通过本体配合布片,布片处设置的气囊压制在包扎位置的表面,实现压紧,避免脱落,压紧的力度可以通过气囊的充气量进行调节;该种方式适用于需要频繁换药的创口;气囊压制的优点在于,可以满足压制需要,当压制力较大时,布片与本体之间所配合的勾面与毛面脱离,起到创口保护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初次固定时,即将本体固定在患者的胸口位置处,在前期患者卧床状态下,可以拆卸布片后对创口处的纱布、药材进行更换,更换时,患者无需移动,避免创口二次伤害,在患者康复后期,换药的间隔时间变长,此时可以偏置本体,使得开孔位置与创口位置错开,通过本体压制创口处的包扎材料,方便患者移动,避免患者移动时,包扎材料与创口之间产生错位,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穿戴较为方便,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为布片的后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创口包扎结构,包括置于胸口位置处的本体1,所述本体1为纯棉材质,所述本体1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对应创口的开孔101,开孔的外圈位置处需要缝合包边,创口位于开孔101的轴心位置处,在所述本体1的前端面设置有覆盖该开孔101的布片2,所述本体1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开孔101的外圈位置处设置有勾面111,所述勾面111为一环形,在所述布片2的后端面位置处设置有粘附所述勾面111用的毛面211,所述布片2的后端面处缝合有一环形的气囊3,所述气囊3连接有充气用的气嘴301,所述气嘴301向前贯穿至所述布片2的外部,在所述本体1的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根以上的连接条4,所述连接条4与所述本体1之间缝合固定,在人体的后背、位于脊椎的两侧位置处黏贴有固定片5,在所述固定片5的表面位置处缝合设置有多个套环501,所述连接条4远离所述本体1的那一端穿过所述套环501,所述连接条4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毛面411,所述连接条4穿过套环501的那一端设置有第一勾面412,所述第一勾面412配合所述第一毛面411。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固定片5为麻质,所述固定片5与人体之间粘附有防汗的双面胶层(未图示)。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布片2的轴心位置处设置有给创口透气用的透气网222,所述透气网222为纱网,所述透气网222缝合设置有两层,通过透气网避免创口不透气而导致的化脓。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本体1的前端配合有一悬挂在人体颈部位置处的悬挂条6,所述悬挂条6的后端面设置有第二勾面(未图示),所述本体1的前端面设置有配合所述第二勾面的第二毛面661,通过悬挂条可以形成上方提拉效果,便于在固定本本体时,实现与创口的定位。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固定片5的表面位置处设置有拉孔511,位于同一层次的两片所述固定片5之间通过所述拉孔511配合有拉绳512,通过设置拉绳,可以连接两片位于同一层次的固定片,即使固定片与人体之间脱离,依然可以通过拉绳保持连接,两片固定片保持连接,使得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创口包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胸口位置处的本体,所述本体为纯棉材质,所述本体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对应创口的开孔,创口位于开孔的轴心位置处,在所述本体的前端面设置有覆盖该开孔的布片,所述本体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开孔的外圈位置处设置有勾面,所述勾面为一环形,在所述布片的后端面位置处设置有粘附所述勾面用的毛面,所述布片的后端面处缝合有一环形的气囊,所述气囊连接有充气用的气嘴,所述气嘴向前贯穿至所述布片的外部,在所述本体的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根以上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本体之间缝合固定,在人体的后背、位于脊椎的两侧位置处黏贴有固定片,在所述固定片的表面位置处缝合设置有多个套环,所述连接条远离所述本体的那一端穿过所述套环,所述连接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毛面,所述连接条穿过套环的那一端设置有第一勾面,所述第一勾面配合所述第一毛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创口包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胸口位置处的本体,所述本体为纯棉材质,所述本体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一对应创口的开孔,创口位于开孔的轴心位置处,在所述本体的前端面设置有覆盖该开孔的布片,所述本体的前端面、位于所述开孔的外圈位置处设置有勾面,所述勾面为一环形,在所述布片的后端面位置处设置有粘附所述勾面用的毛面,所述布片的后端面处缝合有一环形的气囊,所述气囊连接有充气用的气嘴,所述气嘴向前贯穿至所述布片的外部,在所述本体的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四根以上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与所述本体之间缝合固定,在人体的后背、位于脊椎的两侧位置处黏贴有固定片,在所述固定片的表面位置处缝合设置有多个套环,所述连接条远离所述本体的那一端穿过所述套环,所述连接条的表面设置有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茂和
申请(专利权)人:李茂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