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再生草生产多花黑麦草种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4897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饲草种子的生产方法,利用再生草生产多花黑麦草种子的方法,通过刈割使一年生多花黑麦草再次发芽长成植株,利用再生植株开放授粉生产种子。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再生草生产多花黑麦草种子的方法,利用一年生多花黑麦草具有很极强的再生能力特性,刈割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蘖,株高随刈割次数增加而降低、分蘖数随刈割次数增加而增加;株高降低可增强植株抗倒伏性,分蘖数增加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

Method for producing Lolium multiflorum seeds by regenerated gras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roducing forage seeds, which utilizes regenerated grass to produce Multifloral ryegrass seeds, makes annual Multifloral ryegrass germinate and grow into plants again by mowing, and produces seeds by open pollination of regenerated plants. The invention utilizes regeneration grass to produce multi-flowered ryegrass seeds, utilizes annual multi-flowered ryegrass to have very strong regeneration ability characteristics, mowing affects plant growth and tillering, plant heigh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owing times, tiller number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mowing times, plant height decreases can enhance plant lodging resistance, score. The increase of tiller number is beneficial to increase seed yie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再生草生产多花黑麦草种子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饲草种子的生产方法,尤其是利用再生草生产多花黑麦草种子的方法。技术背景禾本科黑麦草属(LoliumL.)植物作为人工栽培的饲用植物已有几百年历史。黑麦草属包括8个种,其中利用最多的是多年生黑麦草(Loliumperenne)和一年生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二个种。一年生多花黑麦草是一种具有世界栽培意义的优良禾本科饲草,其产量高、品质好、消化性好、适口性佳,被广泛用作牛、羊、免、鱼等的饲料。作为南方地区种草养畜和退耕还草的主要草种之一,在长江流域以南大部分地区广泛栽培,为南方地区的畜牧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多花黑麦草在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育成品种少,仅有“上农四倍体”、“长江2号”、“南黑1号”、“赣选1号”、“贵草1号”等少数几个;种子生产技术落后,饲草生产所需的种子大量依靠进口。每年生产所需的黑麦草种子约4000吨左右,而国内年产量只有250吨左右,其余全部依靠进口。由于育种环境的差异,国内自主育种的本土品种通常比引进品种具有更好的生态适应性。数量巨大的进口种子客观上存在可能带入恶性杂草和严重病虫害的生态安全隐患。无论是品种还是种子,过度依赖进口,一遇国际形势变换往往易受制于人。因此,应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品种,同时积极研究配套的种子生产技术,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满足生产之需。制约一年生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的最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种子随熟随掉的落粒性,二是植株抵抗风雨能力较差的倒伏性。落粒性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可通过遗传改良进行解决,培育抗落粒性好的品种。植株倒伏性既受遗传因素控制同时也受农艺栽培技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植株倒伏,有效提高多花黑麦草种子产量的农艺方法。通过调节恰当的播种时间,配合合理的肥培管理措施,采用刈割处理抑制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发育,增加可育小花形成可育种子数;适期收获成熟种子、减少落粒损失,从而提高单位面积种子产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具体技术方案实现:利用再生草生产多花黑麦草种子的方法,通过刈割使一年生多花黑麦草再次发芽长成植株,利用再生植株开放授粉生产种子;包括以下步骤:1、适期播种不同于专门的种子生产,利用再生草生产种子是在饲草饲料生产的同时额外收获种子,为保证合理的饲草产量,同时避开初夏高温对种子发育的不利影响,播种时间应适当提前,充分利用秋后艳阳气候促进植株生长,保证春节前收获一茬饲草。长江中下游地区以9月上旬播种为宜,厢宽3m为宜,条播,行距30cm,播种深度1-2cm,细土覆盖。2、适量播种,控制群体密度播种密度大小影响个体发育和群体动态。播种密度大,植株个体间对于水、肥、气、热等生长要素存在激烈竞争,群体内部光照不足,个体光合强度降低,合成纤维素、木质素的碳水化合物减少,细胞伸长快,节间长度与茎粗的比值增大,茎壁变薄,茎秆强度降低,容易倒伏。播种量以15kg/hm2为宜。3、合理施肥,防止后期徒长倒伏肥料是植株生长建体的物质基础。肥料分底肥和追肥二次施用。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复合肥600kg/hm2作为底肥;第一次刈割后由于气温较低不施肥;第二次刈割后混合施入尿素200kg/hm2、过磷酸钙250kg/hm2、硫酸钾150kg/hm2作为追肥,特别注意氮肥不能过量施用,以免植株徒长容易倒伏。4、适时刈割一般9月上旬播种的春节前苗高可达40cm以上,此时可进行第一次刈割;其时气温较低,刈割后不施肥。第二次刈割在3月下旬至4月初苗高40-50cm时进行,刈割后及时按量施入追肥,促进再生草发育健壮,奠定种子生产基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专门生产饲草的每年可刈割3-4次;兼作饲草和种子收获的可收草2次,第三茬草生产种子。5、适时收获种子由于多花黑麦草种子成熟时容易脱落,恰当的收种时间也是增加种子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当种穗80%的小穗变黄、种子含水量45%左右时即应收种。植株倒伏往往造成大量授精合子败育而减少种子产量;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可以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提高光合效率,从而提高种子产量;同时还可以使种子成熟期趋于一致,减少因种子成熟不一致,随成熟而脱落的损失。增强植株抗倒伏性的农艺技术施有多种,如选择少被大风吹掠的背风港作为制种基地、少氮多钾的肥培管理技术、喷施能使植株矮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刈割调节植株高度等。其中通过人工刈割调节植株高度,从而增强植株抗倒伏力、提高种子产量是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利用再生草生产多花黑麦草种子的方法,利用一年生多花黑麦草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特性,刈割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蘖,株高随刈割次数增加而降低、分蘖数随刈割次数增加而增加;株高降低可增强植株抗倒伏性,分蘖数增加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以“南黑1号”一年生多花黑麦草为例。1、播种在饲草研究基地选择一块面积为10m×3m的沙壤地作试验地。耕翻土壤20cm深,除去杂草、石砾,结合深耕施入复合肥1.8kg,按30cm行距开播种沟。9月7日准确称取种子45g均匀撒入整理好的试验地块,覆盖细土1-2cm,机动喷雾器洒水,使土壤充分湿润。2、田间管理及刈割收获9月13日开始出苗,出苗后注意清除杂草;久旱不雨及时浇水促进生长。12月21日苗高45cm时第一次刈割,小区收获鲜草84.5kg,折合28164kg/hm2。第二年4月3日,苗高长至50cm,第二次刈割,小区收获鲜草112.3kg,折合37430kg/hm2。刈割7天后施追肥,行间开浅沟,小区内混合施入尿素600g、过磷酸钙750g、硫酸钾450g,施肥后覆土、浇水。3、种子收获6月底种子成熟,及时收割、晾晒、包装,小区收种3.25kg,折合1083kg/hm2,低温保存。经测试:种子千粒重3.53g,发芽率95.83%。种子繁育后代植株性状:须根发达,入土深度15~20cm。平均株高182cm,茎秆粗壮,直径0.5~0.7cm,分蘖旺盛;叶色浓绿,叶片长46~55cm、宽1.7~2.1cm;穗状花序,长40~48cm,宽1.4~2.0cm;平均单序小穗数39个,小穗长2.6cm,宽0.5cm;单穗小花数17朵,芒长5.7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利用再生草生产多花黑麦草种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上旬播多花黑麦草种,厢宽3m,条播,行距30cm,播种深度1‑2cm,细土覆盖;播种量为15kg/hm2;(2)施肥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复合肥600kg/hm2作为底肥;第一次刈割后由于气温较低不施肥;第二次刈割后混合施入尿素200kg/hm2、过磷酸钙250kg/hm2、硫酸钾150kg/hm2作为追肥;(3)刈割9月上旬播种的春节前苗高达40cm以上,进行第一次刈割;第二次刈割在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初,苗高40‑50cm时进行,刈割后及时按量施入追肥;专门生产饲草的每年刈割3‑4次;兼作饲草和种子收获的收草2次,第三茬草生产种子;(4)收获种子当种穗80%的小穗变黄、种子含水量45%时收种。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再生草生产多花黑麦草种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播种长江中下游地区9月上旬播多花黑麦草种,厢宽3m,条播,行距30cm,播种深度1-2cm,细土覆盖;播种量为15kg/hm2;(2)施肥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复合肥600kg/hm2作为底肥;第一次刈割后由于气温较低不施肥;第二次刈割后混合施入尿素200kg/hm2、过磷酸钙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周和左艳春严旭王红林刘俊凤张浩仁张智勇刘彬斌陈义安寇晶周晓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