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柄伞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18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单柄伞具结构,包括一握持部,其由中棒的上端装设一伞骨结构,该伞骨结构以一顶套固设在中棒端部;一滑动套亦套置在中棒上,传供推动滑动套使伞体开启收合,其中,该滑动套的内置管外缘设有一环凸缘,在周缘处剖设有一剖槽,其将该内置管插置定位于一外套管中,使内置管的环凸缘可紧固定位于外套管的环沟中,该外套管周缘处剖设有一深沟及一镂槽,一按压块装设在镂槽中。上述结构组设定位效果好,使用安全,方便。(*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单柄伞具结构,尤其是一种组设定位效果极佳,可避免使用者手指遭到割伤,进而确保使用安全、方便实用的单柄伞具结构。公知的可供使用者进行遮雨蔽日的雨伞结构,如图7所示,其以一握持部30的中捧31一端套置一可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32,另一端装设一放射状的伞骨结构40,该伞骨结构40以一顶套41装设定位于握持部30的中棒31顶端,使复数支呈分布放射状的主伞骨42连设在该顶套41上,且以连设复数支副伞骨43的中空滑动套44套置在握持部30的中棒31上,使副伞骨43固设在主伞骨42的适当处。而当使用者欲使用时,往上推滑该滑动套44至抵卡上顶止片45,使整个伞骨结构40可作撑开的动作,反之在收合时,需先按压上顶止片45,使滑动套44可脱离上顶止片45顶卡,而可向下推滑滑动套44,使整个伞骨结构40呈收合状态,并使该滑动套44顶卡在下顶止片46上。然而,伞体的这种结构,不论在开启或收合伞体时皆需先以手指按压上、下顶止片45、46,使滑动套44可脱离上、下顶止片45、46的抵卡,但一般设置的上、下顶止片45、46为铁质材料,因此,使用者稍有不慎即会不经意割伤手指,使用上甚为危险,由于上述的种种缺陷,实有将公知伞体结构作进一步改进的必要。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根据个人长期对于伞具结构的研究及融会贯通的构思,而创作出一种组设定位效果极佳,且可避免使用者手指遭到割伤,进而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的单柄伞具结构,使其在使用上更具有安全、实用性。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柄伞具结构,使用者通过按压滑动套上的按压块,使之推压固设在中棒的下顶片,并向上推动滑动套,使内置管的剖槽可脱离下顶止片的限制,在整体使用时可确实避免使用者的手指遭到上、下顶止片割伤,进而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柄伞具结构,因滑动套整体是以内置管的环凸缘紧固定位在外套管的环沟中,可确实防止两者产生上下位移,且内置管的剖槽上、下端设有至少一挡块,可确切定位在外套管的深沟中,避免内置管及外套管产生相对转动,使整体的组设定位效果极佳。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柄伞具结构,包括一握持部,其由中棒的上端装设一伞骨结构,该伞骨结构以一顶套固设在中棒端部;一滑动套亦套置在中棒上,传供推动滑动套使伞体开启收合,其中,该滑动套的内置管外缘设有一环凸缘,在周缘处剖设有一剖槽,其将该内置管插置定位于一外套管中,使内置管的环凸缘可紧固定位于外套管的环沟中,该外套管周缘处剖设有一深沟及一镂槽,一按压块装设在镂槽中。该内置管的剖槽上、下端具有至少一可确实定位在外套管的深沟中,避免内置管及外套管产生相对转动的挡块。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1、可有效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性使用者通过按压滑动套上的按压块,使之推压固设于中棒的下顶片,并向上推动滑动套,使内置管的剖槽可脱离下顶止片限制,令整体使用时可确实避免使用者的手指遭到上、下顶止片割伤,进而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2、组设定位效果极佳因滑动套整体是以内置管的环凸缘紧固定位在外套管的环沟中,可确实防止两者产生上下位移,且内置管的剖槽上、下端设有至少一挡块,可确实定位在外套管的深沟中,避免内置管及外套管产生相对转动,整体的组设定位效果极佳。因此,本技术提出的单柄伞具结构,其组设定位效果极佳,且可避免使用者手指遭到割伤,进而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具有便利性和实用性。为使审查委员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以下兹举一最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将本技术的结构内容及其所达到的效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柄伞具结构的整体搭设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柄伞具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柄伞具结构的立体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柄伞具结构的滑动套卡固在下顶止片的组合剖面图;图5A、B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单柄伞具结构滑动套卡固在上顶止片的组合剖面图;图7为公知结构的整体搭设外观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10、握特部 11、中棒 111、上顶止片 112、下顶止片12、握把20、伞骨结构 21、顶套 22、主伞骨23、副伞骨 24、滑动套241、内置管2411、环凸缘2412、剖槽 2413、挡块242、外套管421、环沟2422、深沟 2423、镂槽243、按压块30、握持部31、中棒32、握把 40、伞骨结构 41、顶套42、主伞骨 43、副伞骨44、滑动套 45、上顶止片46、下顶止片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整体搭设外观示意图,其由一握持部10及一伞骨结构20组成,可供使用者遮日蔽雨之用。握持部10,在中棒11一端套置一可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把12,另一端装设一放射状的伞骨结构20。伞骨结构20,用于支撑整个伞体,以一顶套21装设定位于握持部10的中棒11顶端,复数支呈分布放射状的主伞骨22连设于该顶套21上,且通过连设复数支副伞骨23的中空滑动套24套置于握持部10的中棒11上,使副伞骨23固设在主伞骨22的适当处。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提出的单柄伞具结构将该滑动套24由一中空内置管241及一中空外套管242所构成,该内置管241外缘设有一环凸缘2411,并于周缘处剖设有一剖槽2412,该剖槽2412的上、下端具有至少一挡块2413,其将该内置管241插置定位于外套管242中,使内置管241的环凸缘2411可紧固定位于外套管242的环沟2421中,该外套管242周缘处剖设有一深沟2422及一镂槽2423,并以一按压块243装设于镂槽2423中,从而使整体可作简单的按压开启或闭合伞体,可防止使用者手部受伤(请配合参阅图2及图3所示)。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提出的单柄伞具的结构的滑动套卡固在下顶止片的组合剖面图,当伞具未打开使用时,以滑动套24定位于中棒11的下顶止片112上,使该下顶止片112可推抵按压块243,令下顶止片112可定位于滑动套24的内置241的剖槽2412中。当使用者欲使用本技术遮雨蔽日时,仅需以手指按压滑动套24上的按压块243,使之推压固设在中棒11上的下顶片112(请配合参阅图5A所示),使用者向上推动滑动套24,使该滑动套24的内置管241的剖槽2412得以脱离下顶止片112的限制(请配合参阅图5B所示),使用者持续将该滑动套24向上推滑,直至卡固定位于中棒11的上顶止片111,使上顶止片111可推抵按压块243并定位于滑动套24的内置管241的剖槽2412中(请配合参阅图6所示),从而可将整个伞骨结构20稳固地向外撑开,且可避免使用者手指遭到上、下顶止片111、112割伤,进而确保使用者的使用安全。此外,因滑动套24整体是以内置管241的环凸缘2411紧固定位于外套管242的环沟2421中,可确实防止两者产生上下位移,且内置管241的剖槽2412上、下端设有至少一挡块2413,可确切定位于外套管242的深沟2422中,避免内置管241及外套管242产生相对转动,整体的组设定位效果极佳。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及技术方案,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所作的各种等效的变化,均应包括在本技术的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柄伞具结构,包括:一握持部,其由中棒的上端装设一伞骨结构,该伞骨结构以一顶套固设在中棒端部;在中棒上设有一使伞体开启收合的滑动套,其特征在于:该滑动套的内置管外缘设有一环凸缘,在周缘处剖设有一剖槽,其将该内置管插置定位于一外套管中,内置管的环凸缘可紧固定位于外套管的环沟中,该外套管周缘处剖设有一深沟及一镂槽,一按压块装设在镂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守仁
申请(专利权)人:秀裕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