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柳华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循环利用技术的铜杆清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20203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循环利用技术的铜杆清洗系统,包括底座、清洗筒、液化器、冷却箱和储液箱,底座的内腔底壁设有储液箱、冷却箱和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清洗筒,清洗筒内设有清洗腔,清洗腔的一侧端贯通连接进料孔,清洗腔的另一侧端贯通连接出料孔,清洗腔内均匀的设有若干支架,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脚支杆,脚支杆内设有供水孔道,供水孔道的底端贯通连接连接管,液化器的进水端通过蒸汽管贯通连接在清洗腔的顶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架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得冷却清洗液直接作用在铜杆的表面,从而提高清洗冷却效果;液化器和冷却箱的设置,使得冷却清洗液得到重复循环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

A copper rod cleaning system based on Recycling Technolog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pper rod cleaning system based on recycling technology, which comprises a base, a cleaning cylinder, a liquefier, a cooling box and a liquid storage tank. The bottom wall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liquid storage tank, a cooling box and two supporting rods. The top of the two supporting rods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 cleaning cylinder, and the cleaning cavity is arranged in the cleaning cylinder. One sid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eed hole, the other side of the cleaning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scharge hole, and a number of supports are uniformly arranged in the cleaning cavity. The bottom end of the support is fixed with the foot support rod, and the foot support rod is provided with the water supply channel. The bottom end of the water supply channel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ipe, and the water inlet of the liquefi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leaning through the steam pipe. The utility model makes the cooling cleaning fluid directly act on the surface of the copper rod through the special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bracket, thereby improving the cleaning and cooling effect; the liquefier and the cooling box are arranged so that the cooling cleaning fluid can be reused repeatedly, thereby reducing the production cost and saving re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循环利用技术的铜杆清洗系统
本技术涉及铜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循环利用技术的铜杆清洗系统。
技术介绍
铜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铜合金机械性能优异,电阻率很低,其中最重要的数青铜和黄铜。此外,铜也是耐用的金属,可以多次回收而无损其机械性能。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早在史前时代,人们就开始采掘露天铜矿,并用获取的铜制造武器、工具和其他器皿,铜的使用对早期人类文明的进步影响深远。铜是一种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的金属。铜在地壳中的含量约为0.01%,在个别铜矿床中,铜的含量可以达到3%~5%。自然界中的铜,多数以化合物即铜矿石存在。铜杆生产过程中需对其进行轧制以制得直径符合特定要求的铜杆或铜丝,一般在轧制后铜杆的传送过程中,需对制得的铜杆进行清洗冷却,以利于后续操作,但由于轧制后铜杆温度较高,对清洗冷却液消耗比较大,传统的冷却清洗设备结构过于简单,冷却清洗十分粗犷,造成冷却清洗液大量的浪费,难以满足现代工厂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循环利用技术的铜杆清洗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循环利用技术的铜杆清洗系统,包括底座、清洗筒、液化器、冷却箱和储液箱,底座是U型结构设计,底座的内腔底壁设有储液箱、冷却箱和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互对称的分设在底座的内腔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清洗筒,冷却箱和储液箱设在两个支撑杆之间,冷却箱设在储液箱的右侧,清洗筒内设有清洗腔,清洗腔的一侧端贯通连接进料孔,清洗腔的另一侧端贯通连接出料孔,清洗腔内均匀的设有若干支架,支架是U型结构设计,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脚支杆,支架通过脚支杆固定连接在清洗腔的底壁上,支架的内腔底壁设有喷水孔,脚支杆内设有供水孔道,喷水孔贯通连接在供水孔道的顶端,供水孔道的底端贯通连接连接管,一支撑杆的相邻端固定连接供液管,连接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供液管上,供液管的进水端贯通连接第一水管,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储液箱上,第一水管上设有第一水泵,储液箱的顶端一侧贯通连接加液管,储液箱的一侧端通过第三水管贯通连接在冷却箱的出水端,第三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泵,冷却箱的出水端通过第二水管贯通连接在液化器的出水端,液化器的进水端通过蒸汽管贯通连接在清洗腔的顶端,清洗腔的底壁通过排液管与冷却箱贯通连接,液化器固定连接在一支撑杆上。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清洗腔的轴线与清洗筒的轴线重合。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清洗腔的轴线与进料孔的轴线以及出料孔的轴线重合。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有的支架与进料孔以及出料孔在同一直线上。作为本技术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清洗腔的顶端面是上凸的弧形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支架的特殊结构设计,使得冷却清洗液直接作用在铜杆的表面,从而提高清洗冷却效果;液化器和冷却箱的设置,使得冷却清洗液得到重复循环利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基于循环利用技术的铜杆清洗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基于循环利用技术的铜杆清洗系统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撑杆,3-清洗筒,4-清洗腔,5-进料孔,6-出料孔,7-支架,8-喷水孔,9-脚支杆,10-供水孔道,11-连接管,12-供液管,13-第一水管,14-第一水泵,15-蒸汽管,16-液化器,17-第二水管,18-冷却箱,19-第三水管,20-第二水泵,21-储液箱,22-排液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2,一种基于循环利用技术的铜杆清洗系统,包括底座1、清洗筒3、液化器16、冷却箱18和储液箱21,所述底座1是U型结构设计,底座1的内腔底壁设有储液箱21、冷却箱18和两个支撑杆2,两个所述支撑杆2相互对称的分设在底座1的内腔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杆2的顶端固定连接清洗筒3,所述冷却箱18和储液箱21设在两个支撑杆2之间,冷却箱18设在储液箱21的右侧,所述清洗筒3内设有清洗腔4,所述清洗腔4的轴线与清洗筒3的轴线重合,清洗腔4的一侧端贯通连接进料孔5,清洗腔4的另一侧端贯通连接出料孔6,所述清洗腔4的轴线与进料孔5的轴线以及出料孔6的轴线重合,清洗腔4内均匀的设有若干支架7,所述支架7是U型结构设计,支架7的底端固定连接脚支杆9,支架7通过脚支杆9固定连接在清洗腔4的底壁上,所有的支架7与进料孔5以及出料孔6在同一直线上,支架7的内腔底壁设有喷水孔8,所述脚支杆9内设有供水孔道10,喷水孔8贯通连接在供水孔道10的顶端,所述供水孔道10的底端贯通连接连接管11,一支撑杆2的相邻端固定连接供液管12,所述连接管11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供液管12上,所述供液管12的进水端贯通连接第一水管13,所述第一水管13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储液箱21上,第一水管13上设有第一水泵14,所述储液箱21的顶端一侧贯通连接加液管,储液箱21的一侧端通过第三水管19贯通连接在冷却箱18的出水端,第三水管19上设有第二水泵,所述冷却箱18的出水端通过第二水管17贯通连接在液化器16的出水端,所述液化器16的进水端通过蒸汽管15贯通连接在清洗腔4的顶端,所述清洗腔4的顶端面是上凸的弧形面,清洗腔4的底壁通过排液管22与冷却箱18贯通连接,所述液化器16固定连接在一支撑杆2上。本技术使用时,通过进料孔5上料,铜杆在支架7上滑动,冷却清洗液通过喷水孔8直接作用在铜杆上,对铜杆进行高压冲洗,冷却冲洗中产生的水汽通过蒸汽管15进入液化器16,蒸汽液化成液态,进入冷却箱18进行降温,最后通过第三水管19进入储液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循环利用技术的铜杆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清洗筒、液化器、冷却箱和储液箱,底座是U型结构设计,底座的内腔底壁设有储液箱、冷却箱和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互对称的分设在底座的内腔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清洗筒,冷却箱和储液箱设在两个支撑杆之间,冷却箱设在储液箱的右侧,清洗筒内设有清洗腔,清洗腔的一侧端贯通连接进料孔,清洗腔的另一侧端贯通连接出料孔,清洗腔内均匀的设有若干支架,支架是U型结构设计,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脚支杆,支架通过脚支杆固定连接在清洗腔的底壁上,支架的内腔底壁设有喷水孔,脚支杆内设有供水孔道,喷水孔贯通连接在供水孔道的顶端,供水孔道的底端贯通连接连接管,一支撑杆的相邻端固定连接供液管,连接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供液管上,供液管的进水端贯通连接第一水管,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储液箱上,第一水管上设有第一水泵,储液箱的顶端一侧贯通连接加液管,储液箱的一侧端通过第三水管贯通连接在冷却箱的出水端,第三水管上设有第二水泵,冷却箱的出水端通过第二水管贯通连接在液化器的出水端,液化器的进水端通过蒸汽管贯通连接在清洗腔的顶端,清洗腔的底壁通过排液管与冷却箱贯通连接,液化器固定连接在一支撑杆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循环利用技术的铜杆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清洗筒、液化器、冷却箱和储液箱,底座是U型结构设计,底座的内腔底壁设有储液箱、冷却箱和两个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互对称的分设在底座的内腔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清洗筒,冷却箱和储液箱设在两个支撑杆之间,冷却箱设在储液箱的右侧,清洗筒内设有清洗腔,清洗腔的一侧端贯通连接进料孔,清洗腔的另一侧端贯通连接出料孔,清洗腔内均匀的设有若干支架,支架是U型结构设计,支架的底端固定连接脚支杆,支架通过脚支杆固定连接在清洗腔的底壁上,支架的内腔底壁设有喷水孔,脚支杆内设有供水孔道,喷水孔贯通连接在供水孔道的顶端,供水孔道的底端贯通连接连接管,一支撑杆的相邻端固定连接供液管,连接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供液管上,供液管的进水端贯通连接第一水管,第一水管的另一端贯通连接在储液箱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柳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柳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