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佳木斯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020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2: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包括反应箱,所述的反应箱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承接槽,所述的承接槽的凹槽部位的表面均匀排布有独立反应槽,所述的独立反应槽的内腔填充有土壤,所述的反应箱的外表面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液槽,所述的储液槽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连通有导液管,所述的导液管远离储液槽的一端贯穿反应箱且延伸至反应箱的内部并与承接槽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独立反应槽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毛细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土壤修复设备技术领域。该一种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达到了有效提高微生物降解速率从而加快土壤修复的目的,且通过毛细管有利于使得土壤内部各部位吸收的养分充足且均匀,减少多余的养分消耗,使用方便。

A soil microbial degrada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oil microbial degra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reaction box. A socket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ternal cavity of the reaction box. The socket of the socket is evenly arranged with an independent reaction tank, the internal cavity of the independent reaction tank is filled with soil,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reaction box is one of the sockets. A liquid storage tank is fix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ide and connected with a liquid storage tank.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bottom of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is connected with a liquid conduction pipe. The liquid conduction pipe is far from one end of the liquid storage tank and runs through the reaction tank and extends to the inner part of the reaction tank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receiving tank. A capillary tube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independent reaction tan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oil remediation equipment. The devi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ate of microbial degradation and speed up soil remediation, and the capillary is beneficial to make the nutrients absorbed by various parts of the soil sufficient and uniform, reduce excess nutrient consumption, and is convenient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
本技术涉及土壤修复设备
,具体为一种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
技术介绍
土壤微生物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的总称,其个体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来计算,通常1克土壤中有10~10个,其种类和数量随成土环境及其土层深度的不同而变化,它们在土壤中进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和硫化等过程,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土壤微生物一般以细菌数量最多,有益的细菌有固氮菌、硝化细菌和腐生细菌;有害的细菌有反硝化细菌等,施用有机肥有益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土壤酶活性(BIOLOG微平板分析)、微生物库(如微生物生物量)和流(C和N循环)、微生物生物标记物(FAMEs)、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土壤中提取DNA,进行PCR-DGGE、PCR-SSCP、RLFP分析等),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包括光化学降解、化学降解和微生物降解,其中光化学降解指土壤表面接受太阳辐射能和紫外线光谱等能流而引起农药的分解作用,而化学降解是指化学降解包括水解和氧化,微生物降解是指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通过各种生物化学作用参与分解土壤中的有机农药,由于微生物的菌种不同,破坏化学物质的机理和速度也不同,土壤中微生物对有机农药的生物化学作用主要有:脱氯作用、氧化还原作用、脱烷基作用、水解作用、环裂解作用等。现有的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主要用于修复遭受污染的土壤,而在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时,由于其降解途径一般只依靠微生物降解,故对土壤的修复周期较长,整个降解效率较低,且整个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所使用到的培养液消耗量较大,整各土壤修复的实验成本较大,且整个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的结构一般较复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微生物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时,由于其降解途径一般只依靠微生物降解,故对土壤的修复周期较长,整个降解效率较低,且整个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所使用到的培养液消耗量较大,整各土壤修复的实验成本较大,且整个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的结构一般较复杂,使用不便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包括反应箱,所述的反应箱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承接槽,所述的承接槽的凹槽部位的表面均匀排布有独立反应槽,所述的独立反应槽的内腔填充有土壤,所述的反应箱的外表面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液槽,所述的储液槽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连通有导液管,所述的导液管远离储液槽的一端贯穿反应箱且延伸至反应箱的内部并与承接槽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独立反应槽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毛细管,所述的反应箱的表面且靠近储液槽的一侧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出气口,所述的反应箱远离储液槽的一侧且与出气口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口,所述的反应箱接近储液槽的一侧的内表面且略低于出气口的位置设置有控制装置,所述的反应箱的外表面的顶部一周套设有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的顶部的表面一周开设有滑槽,所述的滑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密封盖,所述的滑动密封盖的内腔的顶部且位于反应箱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灯槽,所述的灯槽的表面连接有LED全光谱灯管,所述的支撑板的内腔且分别接近其正面与背面的位置均开设有滑动卡槽,所述的滑动卡槽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支撑块,所述的滑动支撑块接近进气口的一端贯穿支撑板且延伸至支撑板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支撑块,所述的承接槽的两侧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优选的,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第二外框,所述的第二外框的内腔且接近储液槽的一侧的表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温度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和控制器。优选的,所述的进气口的顶部与底部表面之间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第一外框,所述的第一外框远离反应箱的一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气风扇,所述的进气口且接近反应箱的一侧的表面镶嵌有电热丝。优选的,所述的储液槽内腔装有液态培养基和双氧水混合液,且所述的土壤内添加有生物表面活性剂。优选的,所述的限位支撑块的顶部与支撑板的顶部相平齐。优选的,所述的独立反应槽的底部的表面开设有细小通孔若干。优选的,所述的滑动密封盖的底部呈透明状,且所述的导液管为耐氧化的硅胶管。(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该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通过反应箱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承接槽,且承接槽的两侧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承接槽的凹槽部位的表面均匀排布有独立反应槽,独立反应槽的内腔填充有土壤,反应箱的外表面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液槽,储液槽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连通有导液管,导液管远离储液槽的一端贯穿反应箱且延伸至反应箱的内部并与承接槽之间相互连通,独立反应槽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毛细管,达到了便于使用的目的,当需要进料或取料时,利用把手将承接槽以及其上的独立反应槽由反应箱的内部取出即可,避免土壤与反应箱相接触从而弄脏反应箱内部,便于后期清洁,且利用独立反应槽对土壤形成隔断,则在微生物降解过程中,只需取出其中一个特定的独立反应槽内的土壤即可实时掌握土壤微生物降解情况,不会改变整个反应箱内其他土壤所处的环境,从而有效避免影响整个降解过程的进行,且便于操作。(2)、该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通过反应箱的外表面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液槽,储液槽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连通有导液管,导液管远离储液槽的一端贯穿反应箱且延伸至反应箱的内部并与承接槽之间相互连通,独立反应槽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毛细管,储液槽内腔装有液态培养基和双氧水混合液,且土壤内添加有生物表面活性剂,达到了有效提高微生物降解速率从而加快土壤修复的目的,有利于对土壤内的微生物进行富集培养,从而可有效加速整体的微生物降解速率,且利用毛细管向各独立反应槽内的土壤输送养分,既有利于使得土壤内部各部位吸收的养分充足且均匀,且有利于减少多余的养分消耗,从而可节省整个微生物降解的成本,且通过滑动密封盖的内腔的顶部且位于反应箱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灯槽,灯槽的表面连接有LED全光谱灯管,滑动密封盖的底部呈透明状,利用LED全光谱灯管为土壤提供紫外线辐照,在进行土壤微生物降解的同时也可促进光化学降解反应,有利于加速整个土壤修复速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承接槽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反应箱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滑动卡槽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进气口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反应箱、2承接槽、3独立反应槽、4储液槽、5导液管、6毛细管、7进气口、71固定块、72第一外框、73进气风扇、74电热丝、8出气口、9控制装置、91第二外框、92温度传感器、93二氧化碳浓度检测器、94控制器、10支撑板、11滑槽、12土壤、13滑动密封盖、14灯槽、15LED全光谱灯管、16滑动卡槽、17滑动支撑块、18限位支撑块、19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包括反应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箱(1)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承接槽(2),所述的承接槽(2)的凹槽部位的表面均匀排布有独立反应槽(3),所述的独立反应槽(3)的内腔填充有土壤(12),所述的反应箱(1)的外表面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液槽(4),所述的储液槽(4)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连通有导液管(5),所述的导液管(5)远离储液槽(4)的一端贯穿反应箱(1)且延伸至反应箱(1)的内部并与承接槽(2)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独立反应槽(3)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毛细管(6),所述的反应箱(1)的表面且靠近储液槽(4)的一侧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出气口(8),所述的反应箱(1)远离储液槽(4)的一侧且与出气口(8)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口(7),所述的反应箱(1)接近储液槽(4)的一侧的内表面且略低于出气口(8)的位置设置有控制装置(9),所述的反应箱(1)的外表面的顶部一周套设有支撑板(10),所述的支撑板(10)的顶部的表面一周开设有滑槽(11),所述的滑槽(1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密封盖(13),所述的滑动密封盖(13)的内腔的顶部且位于反应箱(1)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灯槽(14),所述的灯槽(14)的表面连接有LED全光谱灯管(15),所述的支撑板(10)的内腔且分别接近其正面与背面的位置均开设有滑动卡槽(16),所述的滑动卡槽(1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支撑块(17),所述的滑动支撑块(17)接近进气口(7)的一端贯穿支撑板(10)且延伸至支撑板(10)的外部并固定连接有限位支撑块(18),所述的承接槽(2)的两侧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把手(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壤微生物降解装置,包括反应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箱(1)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承接槽(2),所述的承接槽(2)的凹槽部位的表面均匀排布有独立反应槽(3),所述的独立反应槽(3)的内腔填充有土壤(12),所述的反应箱(1)的外表面的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储液槽(4),所述的储液槽(4)的底部的中间位置连通有导液管(5),所述的导液管(5)远离储液槽(4)的一端贯穿反应箱(1)且延伸至反应箱(1)的内部并与承接槽(2)之间相互连通,所述的独立反应槽(3)的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毛细管(6),所述的反应箱(1)的表面且靠近储液槽(4)的一侧的顶部的中间位置开设有出气口(8),所述的反应箱(1)远离储液槽(4)的一侧且与出气口(8)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进气口(7),所述的反应箱(1)接近储液槽(4)的一侧的内表面且略低于出气口(8)的位置设置有控制装置(9),所述的反应箱(1)的外表面的顶部一周套设有支撑板(10),所述的支撑板(10)的顶部的表面一周开设有滑槽(11),所述的滑槽(1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密封盖(13),所述的滑动密封盖(13)的内腔的顶部且位于反应箱(1)的正上方固定连接有灯槽(14),所述的灯槽(14)的表面连接有LED全光谱灯管(15),所述的支撑板(10)的内腔且分别接近其正面与背面的位置均开设有滑动卡槽(16),所述的滑动卡槽(16)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支撑块(17),所述的滑动支撑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德全陈秀波齐兴田李广宇孙艳彬
申请(专利权)人:佳木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