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轮拨动式针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9466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0 00: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齿轮拨动式针灸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左端设有出针孔,出针孔内部设有引导块,所述筒体左端设有定位板,定位板的中间位置贯穿有穿孔,穿孔中滑动配合有活动杆,活动杆左端设有紧压板,紧压板表面包裹有橡胶层,紧压板与定位板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固定,所述筒体右上端和右下端贯穿有通口,通口中配合设有收纳盒,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在进行针灸时,只需预先将针体安装在收纳盒中,然后通过手不断的按压紧压板,通过与紧压板相连的活动杆不断的将针体顶出安装孔,从而完整针灸,这个过程避免了传统针灸时一根一根进行取针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不需要捏住针体本身,方便了扎针操作,实用性强。

Gear shifting type acupuncture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ear-drive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body, wherein the left end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inhole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pinhole is provided with a guide block. The left end of the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positioning plate, the middle position of the positioning plate is perforated, a movable rod is sliding in the perforation, and the left end of the movable rod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ing plate and a pressing plate watch. The bread is wrapped in a rubber layer, and the pressing plate and the positioning plate are connected and fixed by a reset spring. The upper right end and the lower right end of the cylinder body are penetrated through a port, and a receipt box is matched in the port.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and reasonable structure. When acupuncture is carried out, the needle body is only installed in the receipt box in advance, and then continuously pressed by hand. Compression plate, through the movable rod connected with the compaction plate, continuously ejects the needle body out of the mounting hole, thus completing acupuncture. This process avoids the problem of needle extraction one by one in tradition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helps to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but also does not need to pinch the needle itself, facilitating needle pricking operation, and has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齿轮拨动式针灸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灸设备
,具体是一种齿轮拨动式针灸装置。
技术介绍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现有的医疗人员在进行针灸时,由于针杆较细,从而导致医疗人员在操作时会出现操作不便的问题,而且在针灸时需要一根一根的进行取针,不利于提高针灸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拨动式针灸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拨动式针灸装置,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左端设有出针孔,出针孔内部设有引导块,所述筒体左端设有定位板,定位板的中间位置贯穿有穿孔,穿孔中滑动配合有活动杆,活动杆左端设有紧压板,紧压板表面包裹有橡胶层,紧压板与定位板之间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固定,所述筒体右上端和右下端贯穿有通口,通口中配合设有收纳盒,收纳盒侧面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安装孔,安装孔与活动杆相配合,安装孔内部安装有针体,针体包括针座和与针座相连的针杆,所述针座所在的收纳盒端部设有拨动齿条,通口左侧的筒体上端设有传动箱,传动箱内部设有拨动齿轮,拨动齿轮通过固定架与筒体连接固定,拨动齿轮与拨动齿条相互啮合,所述传动箱所在的筒体内部设有驱动齿轮,驱动齿轮通过固定转轴与筒体内壁连接固定,驱动齿轮与固定转轴之间通过棘轮连接固定,这样就使得驱动齿轮只能单向传递动力,所述活动杆上侧设有传动齿条,传动齿条与驱动齿轮相配合,传动齿条到活动杆右端的距离与安装孔的长度相当,这样在活动杆脱离安装孔的同时,传动齿轮则会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固定转轴设有传动链轮,传动链轮与拨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针杆表面设有刻度条。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相连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与拨动齿轮单次转动行程相等。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针座与安装孔之间为过盈配合,安装孔内壁设有可变性的塑料层。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导块为锥形引导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在进行针灸时,只需预先将针体安装在收纳盒中,然后通过手不断的按压紧压板,通过与紧压板相连的活动杆不断的将针体顶出安装孔,从而完整针灸,这个过程避免了传统针灸时一根一根进行取针的问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不需要捏住针体本身,方便了扎针操作,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收纳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针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筒体1、出针孔2、引导块3、紧压板4、活动杆5、复位弹簧6、定位板7、驱动齿轮8、棘轮9、传动齿条10、传动链条11、传动箱12、传动链轮13、固定转轴14、固定架15、拨动齿轮16、收纳盒17、安装孔18、针座19、拨动齿条20、针杆2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齿轮拨动式针灸装置,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左端设有出针孔2,出针孔2内部设有引导块3,引导块3为锥形引导块,所述筒体1左端设有定位板7,定位板7的中间位置贯穿有穿孔,穿孔中滑动配合有活动杆5,活动杆5左端设有紧压板4,紧压板4表面包裹有橡胶层,紧压板4与定位板7之间通过复位弹簧6连接固定,所述筒体1右上端和右下端贯穿有通口,通口中配合设有收纳盒17,收纳盒17侧面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安装孔18,安装孔18与活动杆5相配合,安装孔18内部安装有针体,针体包括针座19和与针座19相连的针杆21,针座19与安装孔18之间为过盈配合,安装孔18内壁设有可变性的塑料层,所述针座19所在的收纳盒17端部设有拨动齿条20,通口左侧的筒体1上端设有传动箱12,传动箱12内部设有拨动齿轮16,拨动齿轮16通过固定架15与筒体1连接固定,拨动齿轮16与拨动齿条20相互啮合,所述传动箱12所在的筒体1内部设有驱动齿轮8,驱动齿轮8通过固定转轴14与筒体1内壁连接固定,驱动齿轮8与固定转轴14之间通过棘轮9连接固定,这样就使得驱动齿轮8只能单向传递动力,所述活动杆5上侧设有传动齿条10,传动齿条10与驱动齿轮8相配合,传动齿条10到活动杆5右端的距离与安装孔18的长度相当,这样在活动杆5脱离安装孔18的同时,传动齿轮10则会与驱动齿轮8啮合,所述固定转轴14设有传动链轮13,传动链轮13与拨动齿轮16之间通过链条11传动连接,在使用装置时,先将针体放置在收纳盒17内的安装孔18中,然后通过紧压板4推动活动杆5,进而使得活动杆5右端将安装孔18中的针体顶出,以便进行针灸,在活动杆5向右运动时,传动齿条10发生转动,由于棘轮9的作用,传动链轮13不能传递动力,所以此时拨动齿轮16不会发生转动,在活动杆5向左运动时,活动杆5上的传动齿条10会带动驱动齿轮8转动,此时驱动齿轮8会带动固定转轴14和固定转轴14上的传动链轮13转动,传动链轮13通过链条11带动拨动齿轮16转动,拨动齿轮16会通过拨动齿条20带动收纳和17向下移动一个位置,从而切换安装孔18,这里相连安装孔之间的距离与拨动齿轮16单次转动行程相等,从而保证安装孔18切换的准确性。为了方便知道扎针的深度,针杆21表面设有刻度条。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齿轮拨动式针灸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左端设有出针孔(2),出针孔(2)内部设有引导块(3),所述筒体(1)左端设有定位板(7),定位板(7)的中间位置贯穿有穿孔,穿孔中滑动配合有活动杆(5),活动杆(5)左端设有紧压板(4),紧压板(4)表面包裹有橡胶层,紧压板(4)与定位板(7)之间通过复位弹簧(6)连接固定,所述筒体(1)右上端和右下端贯穿有通口,通口中配合设有收纳盒(17),收纳盒(17)侧面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安装孔(18),安装孔(18)与活动杆(5)相配合,安装孔(18)内部安装有针体,针体包括针座(19)和与针座(19)相连的针杆(21),所述针座(19)所在的收纳盒(17)端部设有拨动齿条(20),通口左侧的筒体(1)上端设有传动箱(12),传动箱(12)内部设有拨动齿轮(16),拨动齿轮(16)通过固定架(15)与筒体(1)连接固定,拨动齿轮(16)与拨动齿条(20)相互啮合,所述传动箱(12)所在的筒体(1)内部设有驱动齿轮(8),驱动齿轮(8)通过固定转轴(14)与筒体(1)内壁连接固定,驱动齿轮(8)与固定转轴(14)之间通过棘轮(9)连接固定,这样就使得驱动齿轮(8)只能单向传递动力,所述活动杆(5)上侧设有传动齿条(10),传动齿条(10)与驱动齿轮(8)相配合,传动齿条(10)到活动杆(5)右端的距离与安装孔(18)的长度相当,这样在活动杆(5)脱离安装孔(18)的同时,传动齿轮(10)则会与驱动齿轮(8)啮合,所述固定转轴(14)设有传动链轮(13),传动链轮(13)与拨动齿轮(16)之间通过链条(11)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齿轮拨动式针灸装置,包括筒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左端设有出针孔(2),出针孔(2)内部设有引导块(3),所述筒体(1)左端设有定位板(7),定位板(7)的中间位置贯穿有穿孔,穿孔中滑动配合有活动杆(5),活动杆(5)左端设有紧压板(4),紧压板(4)表面包裹有橡胶层,紧压板(4)与定位板(7)之间通过复位弹簧(6)连接固定,所述筒体(1)右上端和右下端贯穿有通口,通口中配合设有收纳盒(17),收纳盒(17)侧面设有若干个等间距设置的安装孔(18),安装孔(18)与活动杆(5)相配合,安装孔(18)内部安装有针体,针体包括针座(19)和与针座(19)相连的针杆(21),所述针座(19)所在的收纳盒(17)端部设有拨动齿条(20),通口左侧的筒体(1)上端设有传动箱(12),传动箱(12)内部设有拨动齿轮(16),拨动齿轮(16)通过固定架(15)与筒体(1)连接固定,拨动齿轮(16)与拨动齿条(20)相互啮合,所述传动箱(12)所在的筒体(1)内部设有驱动齿轮(8),驱动齿轮(8)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瑾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