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心猕猴桃的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9256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9 23:15
本方案公开了果树种植技术领域的红心猕猴桃的种植方法,包括开挖行条;回土处理;红心猕猴桃幼苗移栽定植前的处理:将红心猕猴桃幼苗的根部浸没到A型营养液中,浸泡时间为7~9h;取出滴干水分后再放入B型营养液中浸泡1~2h;移栽定植幼苗;追肥管理:移栽定植后的第15~17天内将A型营养液均匀的浇淋在红心猕猴桃幼苗根部周围的土壤中,每棵红心猕猴桃幼苗浇淋A型营养液400~700mL;移栽后的第35~40天内将B型营养液均匀的浇淋在红心猕猴桃幼苗根部周围的土壤中,每棵红心猕猴桃幼苗浇淋B型营养液300~600mL。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A型营养液和B型营养液对幼苗移栽前的浸泡处理和移栽后的追肥管理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红心猕猴桃幼苗成活率和猕猴桃采收量。

Planting methods of Actinidia chinensis

The scheme discloses the planting methods of Red-heart kiwifruit in the field of fruit tree planting technology, including excavation rows, soil return treatment, pre-transplanting treatment of Red-heart kiwifruit seedlings: the root of Red-heart kiwifruit seedlings is immersed in type A nutrient solution, soaking time is 7-9 hours; drip water is extracted and then immersed in type B nutrient solution. 1-2 hours; transplanted seedlings; topdressing management: within 15-17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ype A nutrient solution was evenly sprinkled in the soil around the root of Actinidia chinensis seedlings, and 400-700 mL of type A nutrient solution was sprinkled in each seedling of Actinidia chinensis seedlings; within 35-40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ype B nutrient solution was evenly sprinkled in Actinidia chinensis chinensis seedlings. In the soil around the root of seedlings, each red heart kiwifruit seedling was sprinkled with B nutrient solution 300 to 600mL. The method adopts the combination of A type nutrient solution and B type nutrient solution to soak the seedlings before transplanting and top dressing management after transplanting,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seedlings of Actinidia chinensis and the harvesting capacity of Actinidia chinen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红心猕猴桃的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果树种植
,具体涉及红心猕猴桃的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猕猴桃又名“奇异果”、“长寿果”,其果实多汁,果肉质地细嫩,气味清香、风味特佳,富含Vc,含有20种氨基酸,以及锌、铁、钙、磷、硒等多种矿质元素,是世界公认的水果之王,具有极高的营养、医疗、保健等开发利用价值,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目前竞相发展的新型保健果品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最佳水果之一。猕猴桃品种有很多,其中红心猕猴桃是通过对野生猕猴桃实生单株选育而成的一种稀有优良品种,果实美,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喜爱。红心猕猴桃的鲜果果实呈短圆柱形,肉质鲜嫩,果心小,果味浓,鲜果横剖面沿果心有紫红色线条呈放射状分布,似太阳光芒四射,色彩鲜美,故称“红心猕猴桃”。目前,利用红心猕猴桃幼苗进行栽培的技术中,使用的肥料养分比较单一,如2015年10月14日公布的申请号为2013107448139的中国专利《红心猕猴桃的栽培方法》中,使用了有机肥和磷肥,还用到了树枝、树叶、稻草、秸秆和动植物残肢作为有机物肥料。然而使用到的肥料都是固体肥料,并且是撒在土壤当中,这样的肥料不仅养分单一,而且固体肥料和施肥的方式不利于幼苗充分的吸收,造成大量红心猕猴桃幼苗的成活率降低,一般仅有75%左右,后期还需要补苗,这样就导致了幼苗的浪费和损失,不利于红心猕猴桃品种的栽培扩大。对此,申请人同日申请了《用于培育红心猕猴桃幼苗的液体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包括A型营养液和B型营养液;所述A型营养液包括的原料及原料的体积份数为猕猴桃果皮提取液5~6份、玉米酒糟浆液8~10份、猕猴桃树叶发酵液7~9份;所述B型营养液包括的原料及原料的体积份数为:260mg/L的氯化钙水溶液1~2份、0.35mg/L的碘化钾水溶液1~2份、0.025mg/L的硫酸铜水溶液1~2份、1030mg/L的硝酸铵水溶液1~2份、18mg/L的硫酸亚铁水溶液1~2份、20mg/L的硫酸锰水溶液1~2份。本方案的液体有机肥中养分丰富,而且有利于红心猕猴桃幼苗将其吸收利用,提高了红心猕猴桃幼苗的成活率,基本可达到90%以上。但是对于上述《用于栽培红心猕猴桃的液体有机肥》,使用方式和传统的施肥方式不同,需要针对性的配合才能够使肥效发挥得更好,养分才能被充分的吸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将上述液体有机肥用于种植红心猕猴桃的方法,以使该液体有机肥的养分被充分利用,肥效发挥得很好,进一步提高红心猕猴桃幼苗的成活率。本方案中的红心猕猴桃的种植方法,在猕猴桃种植地周围开挖若干条排水沟,若干所述排水沟相互连通;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为1.5~1.8m;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开挖行条:开沟挖出宽1.8~2.2m、深1.2~1.6m的行条,每个所述行条间距为3.5~4.5m,在所述行条中填充有机物;(2)第一次回土:对步骤(1)的行条进行第一次回土,第一次回土的泥土高度为18~22cm;(3)第一次回土后处理:在经步骤(2)处理后的行条中铺上稻草,在稻草上撒上石灰粉;(4)第二次回土:对经步骤(3)处理的行条进行第二次回土,第二次回土的泥土高度高出原土地水平面60~70cm,形成长条形的垄面;(5)红心猕猴桃幼苗移栽定植前的处理:将红心猕猴桃幼苗的根部浸没到A型营养液中,浸泡时间为7~9h;取出滴干水分后再放入B型营养液中浸泡1~2h;(6)移栽定植幼苗:将步骤(4)中的长条形的垄面挖制成拱形的垄面,在所述拱形的垄面上开出定植穴,在所述定植穴中栽种经过步骤(5)处理的红心猕猴桃的幼苗;(7)追肥管理:移栽定植后的第15~17天内将A型营养液均匀的浇淋在红心猕猴桃幼苗根部周围的土壤中,每棵红心猕猴桃幼苗浇淋A型营养液400~700mL;移栽后的第35~40天内将B型营养液均匀的浇淋在红心猕猴桃幼苗根部周围的土壤中,每棵红心猕猴桃幼苗浇淋B型营养液300~600mL。本专利技术中在移栽红心猕猴桃幼苗前,使用A型营养液和B型营养液先后对其根部进行浸泡处理,并控制在本方案的浸泡时间范围内,能够促进红心猕猴桃幼苗根部的吸水能力,浸泡时间不够,则幼苗根部的吸水能力变化不大,达不到后期增强养分吸收的效果,浸泡时间过长,移栽后幼苗的根部容易腐烂。移栽后将A型营养液和B型营养液浇淋在幼苗根周围,因为红心猕猴桃幼苗根的吸水能力增强,而增加了对A型营养液和B型营养液的吸收,A型营养液和B型营养液中的养分作为溶质随着水分的吸收而被带入根部,随着幼苗的代谢而运输至茎部和叶面,确保整株幼苗的养分充足,增强幼苗的生命活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成活率越高说明幼苗成长过程中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更多更充分。利用本方法栽培红心猕猴桃,红心猕猴桃幼苗的成活率可达95%以上,而且猕猴桃果实的采收量平均每亩可达0.09吨以上,较现有技术平均每亩普遍提高0.037吨。优化方案一,步骤(5)中,红心猕猴桃幼苗的根部在A型营养液中的浸泡时间为8h;再放入B型营养液中浸泡2h。在本优化方案下,幼苗移栽后根系成长更发达,幼苗的茎秆粗壮,叶片更能率,能够促进光合作用的活力。优化方案二,步骤(7)中,每棵红心猕猴桃幼苗浇淋A型营养液530~600mL;每棵红心猕猴桃幼苗浇淋B型营养液400~500mL。在幼苗周围浇淋A型营养液和B型营养液的用量一般会根据幼苗的长势情况,需要控制在最佳范围的,本方案是对优化方案一的优化,优化方案一中幼苗的长势相对是最好的,而这样的长势如果追肥量不够,会不能够支持幼苗对养分的需要而逐渐往不好的方向发展,然而,如果浇的过多,则容易导致营养过剩,只长茎秆叶片,而果实的采收量会有所降低,所以在本方案范围内,能够克服上述两种不足,通过多年的种植证明,在本方案条件下,猕猴桃的采收量每亩可达0.15吨。优化方案三,步骤(7)中,浇淋A型营养液和B型营养液后,在浇淋处进行培土。培土可以将已经浇淋在地里的A型营养液和B型营养液覆盖,减少营养液中水分挥发后截留在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利于更多的养分随着水分在土壤中扩散而被红心猕猴桃幼苗的根部吸收,可以确保植株及时的获得养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红心猕猴桃的种植方法,在猕猴桃种植地周围开挖若干条排水沟,若干所述排水沟相互连通;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为1.5~1.8m;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开挖行条:开沟挖出宽1.8~2.2m、深1.2~1.6m的行条,每个所述行条间距为3.5~4.5m,在所述行条中填充有机物;(2)第一次回土:对步骤(1)的行条进行第一次回土,第一次回土的泥土高度为18~22cm;(3)第一次回土后处理:在经步骤(2)处理后的行条中铺上稻草,在稻草上撒上石灰粉;(4)第二次回土:对经步骤(3)处理的行条进行第二次回土,第二次回土的泥土高度高出原土地水平面60~70cm,形成长条形的垄面;(5)红心猕猴桃幼苗移栽定植前的处理:将红心猕猴桃幼苗的根部浸没到A型营养液中,浸泡时间为8h;取出滴干水分后再放入B型营养液中浸泡2h;(6)移栽定植幼苗:将步骤(4)中的长条形的垄面挖制成拱形的垄面,在所述拱形的垄面上开出定植穴,在所述定植穴中栽种经过步骤(5)处理的红心猕猴桃的幼苗;(7)追肥管理:移栽定植后的第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红心猕猴桃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猕猴桃种植地周围开挖若干条排水沟,若干所述排水沟相互连通;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为1.5~1.8m;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开挖行条:开沟挖出宽1.8~2.2m、深1.2~1.6m的行条,每个所述行条间距为3.5~4.5m,在所述行条中填充有机物;(2)第一次回土:对步骤(1)的行条进行第一次回土,第一次回土的泥土高度为18~22cm;(3)第一次回土后处理:在经步骤(2)处理后的行条中铺上稻草,在稻草上撒上石灰粉;(4)第二次回土:对经步骤(3)处理的行条进行第二次回土,第二次回土的泥土高度高出原土地水平面60~70cm,形成长条形的垄面;(5)红心猕猴桃幼苗移栽定植前的处理:将红心猕猴桃幼苗的根部浸没到A型营养液中,浸泡时间为7~9h;取出滴干水分后再放入B型营养液中浸泡1~2h;(6)移栽定植幼苗:将步骤(4)中的长条形的垄面挖制成拱形的垄面,在所述拱形的垄面上开出定植穴,在所述定植穴中栽种经过步骤(5)处理的红心猕猴桃的幼苗;(7)追肥管理:移栽定植后的第15~17天内将A型营养液均匀的浇淋在红心猕猴桃幼苗根部周围的土壤中,每棵红心猕猴桃幼苗浇淋A型营养液400~700mL;移栽后的第35~40天内将B型营养液均匀的浇淋在红心猕猴桃幼苗根部周围的土壤中,每棵红心猕猴桃幼苗浇淋B型营养液300~600mL。...

【技术特征摘要】
1.红心猕猴桃的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猕猴桃种植地周围开挖若干条排水沟,若干所述排水沟相互连通;所述排水沟的深度为1.5~1.8m;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开挖行条:开沟挖出宽1.8~2.2m、深1.2~1.6m的行条,每个所述行条间距为3.5~4.5m,在所述行条中填充有机物;(2)第一次回土:对步骤(1)的行条进行第一次回土,第一次回土的泥土高度为18~22cm;(3)第一次回土后处理:在经步骤(2)处理后的行条中铺上稻草,在稻草上撒上石灰粉;(4)第二次回土:对经步骤(3)处理的行条进行第二次回土,第二次回土的泥土高度高出原土地水平面60~70cm,形成长条形的垄面;(5)红心猕猴桃幼苗移栽定植前的处理:将红心猕猴桃幼苗的根部浸没到A型营养液中,浸泡时间为7~9h;取出滴干水分后再放入B型营养液中浸泡1~2h;(6)移栽定植幼苗:将步骤(4)中的长条形的垄面挖制成拱形的垄面,在所述拱形的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绥阳县瓦房水榭农旅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