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工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U型水工薄壳渡槽。现有大型水工渡槽采用U型薄壳结构时,因横向刚度不足,只得采用多槽型式,这样不但增加了施工难度,而且也增加了槽身砼工程量。本技术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带有加强肋的U型水工薄壳渡槽。本技术主要由壳体1,横向加强肋2,纵梁3及端梁4所构成。纵梁3为预应力钢筋砼工字梁,预制后安装在端梁4指定部位并与端架固结。横向加强肋2为预制的变截面倒T型曲梁,通过其两端预埋的对接钢板,可与纵梁3下部预先埋置的钢板5进行焊接,从而形成椭园U形槽身骨架,此骨架可作为槽身壳体尺寸定位控制件及槽身二期砼浇注模板的支撑。加强肋2与壳体1为砼叠合结构,加强肋2的箍筋伸入壳体1砼中。纵梁3与壳体1为砼叠合结构,纵梁3预制时在叠合面预留有插筋且插筋伸入壳体1的砼中。横向加强肋及壳体1的纵向根据计算确定需要的预应力钢筋,在壳体1的二期砼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预应力钢筋张拉施工。根据本技术设计的U型水工薄壳渡槽,应用时只须将其预制好的U型水工薄壳渡槽固定安装在灌柱桩7上的渡槽中墩台帽6上即可。不仅可以用单槽替代多槽,使渡槽过滤能力提高(10~40)%,而且加强肋的设置可以使渡槽槽身壳体厚度减少(20~40)%,节省槽身混凝土工程量(15~25)%,并可节省渡槽基础工程量(8~10)%,使施工费用明显降低。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简图。其中1-槽身壳体,2-横向加强肋,3-纵梁,4-端梁,5-加强肋与纵梁中预埋钢板焊接线,6-渡槽中墩台帽,7-灌注桩。权利要求1.一种U型水工薄壳渡槽,由壳体、横向加强肋、纵梁及端梁 ...
【技术保护点】
一种U型水工薄壳渡槽,由壳体[1]、横向加强肋[2]、纵梁[3]及端梁[4]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梁[3]为预应力钢筋砼工字梁,预制后安装在端梁[4]指定部位并与其固结;所述的横向加强肋[2]为预制的变截面倒T型曲梁,通过其两 端预埋的对接钢板可与纵梁[3]下部预先埋置的钢板[5]进行焊接,从而形成椭园U型槽身骨架;所述的加强肋[2]和所述的纵梁[3]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均为砼叠合结构,加强肋[2]的箍筋伸入壳体[1]的砼中,纵梁[3]预制时在叠合面预留的插 筋亦伸入壳体[1]砼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暾,邢贵碧,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