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散流式大坝消能泄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18044 阅读:3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价低、结构简单紧凑、泄洪能力强、消力池长度短而浅,对下游河道冲刷轻微,集底流、面流和挑流消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散流式大坝消能泄洪系统。它由一个坝体,坝体的上端固定有带有大差动鼻坎的分流板,坝体的前端是分流墩,分流墩的前端是消力池,消力池的末端设有反向消能坎,构成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流式大坝消能系统。泄洪时水从分流板的大差动鼻坎的上端和下端流出,经分流墩后流到消力池,再通过反向消能坎后流向下游河道。(*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具有泄洪功能的水坝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的散流式大坝消能泄洪系统。水库作为农业储水灌溉、发电的重要工程手段,对于造福人类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水库的大门——水坝,其作用不仅仅是调节洪水、蓄水发电,更重要的是当大坝渲泄洪水时,其聚集了巨大水能的高速水流不能对下游和大坝安全造成危害。现有的大坝泄洪有底流消能、面流消能、挑流消能等。目前,不管那一种泄洪的方式,对于下流河道的冲击破坏都是很大的。为了减少对下流河道的影响,一些地方在水坝的下方设置了很长的消力池来克服冲刷的问题。这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水流消能的作用,但其工程的造价则相应的提高了许多。据中国专利的有关资料检索表明,目前尚未有散流式的消能水坝的有关报道。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集底流、面流、挑流消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具有造价低,结构简单紧凑,泄洪能力强,消力池长度短而浅,常遇洪水没有雾化,对下游河道冲刷轻微的新型的散流式大坝消能泄洪系统。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由坝体、分流板、分流墩、消力池和反向消能坎等构成的新型散流式大坝消能泄洪系统,其特征是由一个坝体,坝体的上端固定有分流板,坝体的前端是分流墩,分流墩的前端是消力池,消力池的未端设有反向消能坎。所述的分流板其未端设置有大差动鼻坎;所述的分流墩其形状是面对坝体一端小于后端的梯形;所述的反向消能坎是一种倒钩形状的,即在消力池的一端为凹圆弧形,背对消力池的一端为斜面形状。它们构成了本技术的散流式大坝消能系统。泄洪时水是从分流板的大差动鼻坎的上端和下端流出,经分流墩后流到消力池,再通过反向消能坝后流向下游河道。本技术因为当大坝渲泄常遇洪水时,分流板不过洪,所有流量从分流板下部贴坝面而下,至分流墩后,水流被分成两股,有的经分流墩形成面流消能,有的从两分流墩之间流过,形成底流消能,由于受分流墩的压迫作用,故其流态类似于宽尾墩底流消能,在经分流墩表面的扩散作用,溢流前缘由小增大,从而使实际参加面流消能的单宽减少了。另一部分水流,受两侧分流墩的压迫而收缩成了一股竖直的水墙,这股水墙受下游水深的顶托及侧面面流消能水流的扰动,即坦化,相邻坦化水流相互对撞,进行强烈的动量交换,底部流量迅速扩散至整个消力池,使单宽流量减少了一定的倍数,而上部水流与面流相撞后加入面流消能行列中。所以,在消力池中实际上发生了三种消能,一是面流消能,二是底流消能,三是面流和部分底流的相互作用,由于在这个消能过程中,单宽流量得到了有效的分散和重新分布,因此,消能对下游水深及消力池长度的要求均明显减少了。进行面流消能和底流消能的水流至反向消力坎后,流速得到了进一步调整(包括大小和方向)。反向消力池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水流改变方向,并进一步调整其值,使之更均匀;二是使底部水流与未经反向消力坎的上部水流相撞而进一步消能,以减轻下游的冲刷;三是增大尾坎受力面积,改善尾坎受力条件。所以本技术能够达到拟定的目的。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分流板放大视图。图4为本技术反向消力坎放大图。图1和图2中由一个坝体(1),坝体(1)的上端固定有分流板(2),坝体(1)的前端是分流墩(3),分流墩(3)的前端是消力池(4),消力池(4)的未端是反向消能坎(5)。图3是分流板未端大差动鼻坎的主视图,其中1角和2角为结构挑角。泄洪时水流分别从分流板(2)的大差动鼻坎1角和2角不经分流墩就进入消力池,射到分流墩(3),而分流板以下的水流沿坝面再经分流墩流到消力池,再经过消力池的反向消能坎流入河道。权利要求1.一种由坝体、分流板、分流墩、消力池和反向消能坎等构成的新型散流式大坝消能系统,其特征是由一个坝体,坝体的上端固定有分流板,坝体的前端是分流墩,分流墩的前端是消力池,消力池的未端设有反向消能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流式大坝消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流板其未端设置有大差动鼻坎。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流式大坝消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分流墩其形状是面对坝体一端小于后端的梯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流式大坝消能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的反向消能坎是一种倒钩形状的,即在消力池的一端为凹圆弧形,背对消力池的一端为斜面形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造价低、结构简单紧凑、泄洪能力强、消力池长度短而浅,对下游河道冲刷轻微,集底流、面流和挑流消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散流式大坝消能泄洪系统。它由一个坝体,坝体的上端固定有带有大差动鼻坎的分流板,坝体的前端是分流墩,分流墩的前端是消力池,消力池的末端设有反向消能坎,构成了本技术的散流式大坝消能系统。泄洪时水从分流板的大差动鼻坎的上端和下端流出,经分流墩后流到消力池,再通过反向消能坎后流向下游河道。文档编号E02B8/00GK2488960SQ00248000公开日2002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1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1日专利技术者李小榕, 陈敏岩, 杨首龙 申请人: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坝体、分流板、分流墩、消力池和反向消能坎等构成的新型散流式大坝消能系统,其特征是由一个坝体,坝体的上端固定有分流板,坝体的前端是分流墩,分流墩的前端是消力池,消力池的未端设有反向消能坎。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小榕陈敏岩杨首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