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消声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826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减震消声室,包括内胆(200),所述内胆(200)包括垂直设置于地面的内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2)下方设置有减震系统(3),所述减震系统(3)包括减震器(4),所述减震器(4)围绕在内墙(2)四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消声室受外界振动的影响,同时减震器布置在消声室底部四周,改变传统地面均匀铺满的结构,能够对所有金属减震器进行定期保养维护及检修和更换。

A damping anechoic chamb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shock absorbing and anechoic chamber comprising an inner tank (200) including an inner wall (2) vertically arranged on the ground. The inner tank (200)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a shock absorbing system (3) is arranged below the inner wall (2), and the shock absorbing system (3) comprises a shock absorber (4) surrounded by the inner wall (2).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vibration on the anechoic chamber, and the shock absorber is arranged around the bottom of the anechoic chamber to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the traditional uniformly covered ground, so that all the metal shock absorbers can be regularly maintained, repaired and repla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消声室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减震消声室。
技术介绍
消声室是声学测试的一个特殊实验室,主要功能是为声学测试提供一个自由声场空间或半自由声场空间,用于各种声源的声学特性的测定以及开展其他需要避免反射声或外来噪声干扰的研究工作,因此为确保声学产品等的测试精度,对消声室及其周围环境要求均较严格,在建造消声室时应考虑避免嘈杂的环境和振动的地表。现有的消声室结构通过设置减震器来消除地面振动带来的干扰,消声室使用过程中,减震器有一定的损耗,传统消声室往往地面为均匀铺满减震器的结构,减震器难以维护检修和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减震消声室,减震消声效果好,同时解决目前消声室减震器难以维护更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消声室,所述减震消声室位于“凹”形结构地面,所述“凹”形地面包括深入地表底面的空腔体,所述减震消声室包括设置在地表上方的外墙以及设置在空腔体内的内墙,所述消声室包括设置在所述内墙下方的减震系统,所述减震系统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围绕在内墙四周用以减震隔震。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减震系统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承压底面、承压圈梁、减震器、工字钢、骨架和悬浮底板。所述减震器为金属减震器且安装在承压圈梁四周。所述减震消声室位于“凹”形结构地面,所述“凹”形地面包括深入地表底面的空腔体,所述内胆位于所述空腔体内。所述承压底面浇筑在所述地表底面上,所述承压底面为混凝土浇筑。所述减震消声室还包括浮筑于地表的外层围护,所述外层围护包裹所述内胆。所述外层围护包括设置在地表上方的外墙,所述内墙与所述外墙垂直设置。所述内墙搭建在所述悬浮底板上方,所述内墙与所述外墙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内设置有钢结构楼梯,所述钢结构楼梯上下端分别与地表、地表底面平齐。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减震器设置在消声室底部的四周一圈,在降低消声室受外界振动的影响,确保外部振动不会影响消声室的声学特性,减小产品测试误差的同时能够对所有减震器进行定期保养维护及检修和更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减震消声室的横向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减震系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减震消声室纵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非限制性的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减震消声室,包括垂直设置在地表上的外墙11与地表平行的外顶板14组成的外层围护100、设置在外墙11内的内墙2与地表平行的内顶板15组成的消声内胆200,内墙表面设置有消声结构(图未示),地面设置为“凹”形结构,“凹”形地面包括深入地表底面6的空腔体1,消声内胆200设置在空腔体1的地表底面上,外层围护100与消声内胆200间设置有空腔,内墙2和外墙11分别开设有供人进出的隔音门1001和1002。通过将内胆200设置在地表底面6,减小地表振动对减震消声室的影响以及减小消声室低频测试时的误差。消声内胆200下方设置有减震系统3,内墙2搭建在减震系统3上,减震系统3包括浇筑在地表底面上的承压底面5,承压底面5为混凝土浇筑,承压底面5上浇筑承压圈梁7,以提高位于减震系统3上方消声内胆200的稳定性,防止内胆下沉。减震器4铺设在承压圈梁7上,减震器4优选为金属减震器,减震器4均匀分布在承压圈梁7的四周,减震器4与承压圈梁7通过螺栓固定。在铺设有减震器4的承压圈梁7上方搭建工字钢8,横竖各两根,钢与钢相接触部分采用焊接进行固定,减震器4与工字钢8下表面通过螺栓相连,达到固定效果。工字钢8上方搭建骨架9,骨架9选用钢筋(图未示)和钢筋支柱(图未示)进行搭建,对钢筋与钢筋支柱连接处进行焊接,焊接时先点焊再跳焊,同时保证焊接的钢筋在同一平面。骨架9搭建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在此之前搭建底模(图未示)和侧模(图未示),防止倒入混凝土时漏浆,影响其它部件,接着在骨架9上方浇筑有悬浮底板10,内墙2垂直设置于悬浮地板10上。优选的,悬浮地板10上设置有消声结构(图未示),为防止测试人员误踩消声结构,在悬浮地板10上方设置格栅地坪(图未示),格栅地坪所在平面与地表位于同一水平面,测试人员进入减震消声室后,可直接踩在格栅地坪进行相关操作。此外,外层围护100和消声内胆200空隙处设置有钢结构楼梯12,空腔体1与消声内胆200存在容纳施工人员的空部13,当开始建造减震消声室时,方便施工人员上下地表及地表底面6进行施工,当减震消声室搭建完成,钢结构楼梯12还可方便后续保养维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承压圈梁7以及安装在承压圈梁7上的减震器4,减震器4沿着承压圈梁7四周布置,改变传统地面均匀铺满的结构,能够对所有减震器进行定期保养维护及检修和更换,同时又能够降低消声室受外界振动的影响,确保外部振动不会影响消声室的声学特性,减小产品测试误差。需要指出的是,上述较佳实施例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消声室,包括内胆(200),所述内胆(200)包括垂直设置于地面的内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2)下方设置有减震系统(3),所述减震系统(3)包括减震器(4),所述减震器(4)围绕在内墙(2)四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消声室,包括内胆(200),所述内胆(200)包括垂直设置于地面的内墙(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2)下方设置有减震系统(3),所述减震系统(3)包括减震器(4),所述减震器(4)围绕在内墙(2)四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震消声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系统(3)包括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的承压底面(5)、承压圈梁(7)、减震器(4)、工字钢(8)、骨架(9)和悬浮底板(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减震消声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4)为金属减震器且安装在承压圈梁(7)四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减震消声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消声室位于“凹”形结构地面,所述“凹”形地面包括深入地表底面(6)的空腔体(1),所述内胆(200)位于所述空腔体(1)内。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迅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岸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