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模板整体吊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6746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6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底模板整体吊装方法,底模板整体吊装的步骤为:①对脚手架的丝托进行调节;②将已拼装完成的单片模板吊至桥上相应位置,采用线坠将模板中线与施工平台上中线对齐后下落模板至脚手架的丝托内;③将模板底部的钢梁与丝托连接,钢梁上设有孔眼;④按以上方法依次安装剩余的模板,各单片模板之间采用竹胶板临时连接形成施工通道;⑤测量人员在模板上进行位置及高程放样,根据放样结果对模板位置标高进行细部调整;⑥调整完成后开始大面积铺设竹胶板面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钢木结合体系,地面拼接成型、整体吊装技术工艺,所有底模在现场开工前即开始准备,在现场拼接成型,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Integral hoisting method for bottom formwork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integral hoisting method of a bottom template. The integral hoisting steps of the bottom template are: (1) adjusting the screw holder of the scaffold; (2) hoisting the assembled monolithic template to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n the bridge, aligning the center line of the template with the middle line of the construction platform, and then dropping the template into the screw holder of the scaffold; The steel beam at the bottom is connected with a screw holder and holes are arranged on the steel beam; 4. The remaining formwork is installed sequentiall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methods, and bamboo glue plates are temporarily connected between the monolithic formwork to form a construction passage; 5. The position and elevation of the formwork are lofted out by surveyors, and the elevation of the formwork is adjusted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 lofting results;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a large area of bamboo veneer panels will be laid. The invention adopts Steel-wood combination system, ground splicing forming and integral hoisting technology, and all the bottom forms are prepared before starting construction on the spot, and splicing forming on the spot, thus greatly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模板整体吊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底模板整体吊装方法。
技术介绍
普通使用的现浇箱梁结构为150m以内的桥梁箱梁结构,国内多采用单跨单节预制安装的结构,由于受地域局限性影响、预制安装场地限制等原因,可以采用现浇箱梁结构,现浇箱梁也是应用于桥梁工程的结构,特别是在场地受限或复杂环境下,现浇后张箱梁的使用将越来越多。现浇后张箱梁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底模板,底模板是现浇箱梁技术的基础,优质的底模板技术决定了现浇箱梁技术的工程设计,施工工序,工程预算等。所以,底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它关乎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起初,底模板工程为混凝土模板,因其不能反复利用,不仅耗费材料,还拖延工程施工的时间,耗费人力和物力。20世纪初期,有了装配式定型木模板,有利于模板的再次使用,使模板的发展有了大的飞跃,随后又出现了机械制造,从而取代了手工制造,大大节约了时间,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组合式定型模板。后来,随着底模板工程技术的逐渐发展,底模板工程的技术也越来越成熟,使工程施工更加灵活。底模板工程技术多采用木材、钢板和胶合板等原料组建成面板体系和支撑体系。工程结束后,对于该临时工程则需要利用长撬棍将其拆除,仅从工程造价上来看,该工程就占整体造价的15-30%,该工程技术对于整体的桥梁建筑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底模板工程技术要符合建筑基础要求,从安装质量上来看,安装时需要保持建筑的外形和位置,确保密封不漏浆;从安全性能上来看,要兼顾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从经济角度来看,需要符合装拆简便、多次使用的要求。对于33联现浇箱梁施工,其工程量巨大,若搭设完脚手架后现场进行底模的拼装,施工安全制约因素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底模板整体吊装方法。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底模板整体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整体吊装的步骤如下:①调节首先根据计算标高对脚手架的丝托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测量人员在脚手架施工平台上放出桥梁中线;②单片模板上吊用起重机将已拼装完成的单片模板吊至桥上相应位置,采用线坠将模板中线与施工平台上中线对齐后下落模板至脚手架的丝托内;③连接用燕尾卡扣将模板底部的钢梁与所述丝托连接,所述钢梁为一种镂空多孔钢梁,所述钢梁上设有孔眼,所述孔眼用于所述钢梁与其他配套材料之间的固定与连接,所述钢梁的拐角处的连接采用弯角钢梁连接,所述钢梁的支撑采用可伸缩支撑杆,在临边处连有安全防护脚手管,起到临边安全防护作用;④拼接安装按以上方法依次安装剩余的模板,剩余模板包括木梁和脚手架,所述木梁侧壁上部的两端处各设置有凹槽,所述钢梁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内;各单片模板之间采用竹胶板临时连接形成施工通道,在圆角处采用圆角装置进行圆角处理;⑤细部调整所有模板安装完成并连接后,测量人员在模板上进行位置及高程放样,根据放样结果对模板位置标高进行细部调整;⑥铺设调整完成后开始大面积铺设所述竹胶板面板,使所有模板连成一体,完成箱梁底板的铺设。特别的,所述步骤②中的起重机为25t。特别的,所述步骤③中的钢梁为RMD主体钢梁。特别的,所述步骤③中钢梁的横截面尺寸为225*176mm,所述钢梁的抗弯强度为4020KN/m2。特别的,所述步骤④中的木梁的横截面尺寸为150*65mm,所述木梁的抗弯强度为186KN/m2。特别的,所述步骤④中的凹槽深度为9mm。特别的,所述步骤④中的圆角装置为先铺三合板,然后在所述三合板表面钉上一层镀锌铁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钢木结合体系,地面拼接成型、整体吊装技术工艺,所有底模在现场开工前即开始准备,在现场拼接成型,提前对各种尺寸进行验收,无问题后在脚手架搭设的同时,进行底模的整体吊装,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横断面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安全防护脚手管;2-竹胶板;3-圆角装置;4-弯角钢梁;5-可伸缩支撑杆;6-木梁;7-钢梁;8-脚手架;以下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底模板整体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整体吊装的步骤如下:①调节首先根据计算标高对脚手架8的丝托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测量人员在脚手架8施工平台上放出桥梁中线;②单片模板上吊用起重机将已拼装完成的单片模板吊至桥上相应位置,采用线坠将模板中线与施工平台上中线对齐后下落模板至脚手架8的丝托内;③连接用燕尾卡扣将模板底部的钢梁7与所述丝托连接,所述钢梁7为一种镂空多孔钢梁7,所述钢梁7上设有孔眼,所述孔眼用于所述钢梁7与其他配套材料之间的固定与连接,所述钢梁7的拐角处的连接采用弯角钢梁4连接,所述钢梁7的支撑采用可伸缩支撑杆5,在临边处连有安全防护脚手管1,起到临边安全防护作用;④拼接安装按以上方法依次安装剩余的模板,剩余模板包括木梁6和脚手架8,所述木梁6侧壁上部的两端处各设置有凹槽,所述钢梁7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内;各单片模板之间采用竹胶板2临时连接形成施工通道,在圆角处采用圆角装置3进行圆角处理;⑤细部调整所有模板安装完成并连接后,测量人员在模板上进行位置及高程放样,根据放样结果对模板位置标高进行细部调整;⑥铺设调整完成后开始大面积铺设所述竹胶板2面板,使所有模板连成一体,完成箱梁底板的铺设。特别的,所述步骤②中的起重机为25t。特别的,所述步骤③中的钢梁7为RMD主体钢梁。特别的,所述步骤③中钢梁7的横截面尺寸为225*176mm,所述钢梁7的抗弯强度为4020KN/m2。特别的,所述步骤④中的木梁6的横截面尺寸为150*65mm,抗弯强度为186KN/m2。特别的,所述步骤④中的凹槽深度为9mm。特别的,所述步骤④中的圆角装置3为先铺三合板,然后在所述三合板表面钉上一层镀锌铁皮。本专利技术工作时,所有底模在现场开工前即开始准备,在现场拼接成型,提前对各种尺寸进行验收,无问题后,在脚手架8搭设的同时,进行底模板的整体吊装,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在施工前,必须严格论证,保证底模板整体的稳定性,所有底模板的连接扣件及强度刚度均经过严格的计算,保证整体底模的稳定性,保证吊装安全。上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模板整体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整体吊装的步骤如下:①调节首先根据计算标高对脚手架(8)的丝托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测量人员在脚手架(8)施工平台上放出桥梁中线;②单片模板上吊用起重机将已拼装完成的单片模板吊至桥上相应位置,采用线坠将模板中线与施工平台上中线对齐后下落模板至脚手架(8)的丝托内;③连接用燕尾卡扣将模板底部的钢梁(7)与所述丝托连接,所述钢梁(7)为一种镂空多孔钢梁(7),所述钢梁(7)上设有孔眼,所述孔眼用于所述钢梁(7)与其他配套材料之间的固定与连接,所述钢梁(7)的拐角处的连接采用弯角钢梁(4)连接,所述钢梁(7)的支撑采用可伸缩支撑杆(5),在临边处连有安全防护脚手管(1);④拼接安装按以上方法依次安装剩余的模板,剩余模板包括木梁(6)和脚手架(8),所述木梁(6)侧壁上部的两端处各设置有凹槽,所述钢梁(7)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内;各单片模板之间采用竹胶板(2)临时连接形成施工通道,在圆角处采用圆角装置(3)进行圆角处理;⑤细部调整所有模板安装完成并连接后,测量人员在模板上进行位置及高程放样,根据放样结果对模板位置标高进行细部调整;⑥铺设调整完成后开始大面积铺设所述竹胶板(2)面板,使所有模板连成一体,完成箱梁底板的铺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模板整体吊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模板整体吊装的步骤如下:①调节首先根据计算标高对脚手架(8)的丝托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测量人员在脚手架(8)施工平台上放出桥梁中线;②单片模板上吊用起重机将已拼装完成的单片模板吊至桥上相应位置,采用线坠将模板中线与施工平台上中线对齐后下落模板至脚手架(8)的丝托内;③连接用燕尾卡扣将模板底部的钢梁(7)与所述丝托连接,所述钢梁(7)为一种镂空多孔钢梁(7),所述钢梁(7)上设有孔眼,所述孔眼用于所述钢梁(7)与其他配套材料之间的固定与连接,所述钢梁(7)的拐角处的连接采用弯角钢梁(4)连接,所述钢梁(7)的支撑采用可伸缩支撑杆(5),在临边处连有安全防护脚手管(1);④拼接安装按以上方法依次安装剩余的模板,剩余模板包括木梁(6)和脚手架(8),所述木梁(6)侧壁上部的两端处各设置有凹槽,所述钢梁(7)固定连接在所述凹槽内;各单片模板之间采用竹胶板(2)临时连接形成施工通道,在圆角处采用圆角装置(3)进行圆角处理;⑤细部调整所有模板安装完成并连接后,测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景燕安秀山张长财刘俊付培培王祾刘泳志翟永贞吴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