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清理旋转盆,设有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设有堰板、左导流板、右导流板和挡板,所述盆体底部中部设有堰板,所述堰板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并排的吸水圆槽,所述堰板一侧与左导流板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右导流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分别由堰板两侧分别向外并向上倾斜,所述吸水圆槽一侧设有弧形流道,所述弧形流道一端口与吸水圆槽相连通,另一端与右导流板过渡连接,所述弧形流道一侧或两侧的堰板和右导流板连接处向上设有挡板,显著提高了清理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清理方便、安装方便、无需人工清理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清理旋转盆
本技术涉及流体设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自清理旋转盆。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各地对工业污水、雨水等的排放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各种各样的排水设备应运而生;泵站便是其中之一。泵站中的预制成品泵站由于其可以事先制作好再拉去现场安装,操作更方便,也更加节省人力和物力;因此运用相当广泛。预制泵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其正常运行的各种参数的监测较为重要,一旦出现异常也需要及时处理。同时还需要定期对整个泵站系统进行清理。而现有技术中对于一体化泵站系统的监测和维护大多是采用的人工巡查的方式,即由工人定期巡查泵站,每天定期清理内部的垃圾与浮渣,才能保证预制泵站的正常运行,因此,清理费时费力,导致预制泵站工作效率很低。经检索,CN205899342公开了一种环保一体化泵站控制系统的技术专利,其包括壳体(1),壳体(1)上设有入水口、出水口(3)和泵站入口(7),壳体(1)内安装有至少一台水泵(4),壳体(1)上方安装有控制柜(5),所述的控制柜(5)与水泵(4)电连接,所述的壳体(1)内还安装有液位监测装置;壳体(1)下方连接有安装座;入水口(2)上还连接有格栅单元(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位监测装置包括主液位监测装置和副液位监测装置两套独立的监测装置,所述的两套监测装置均与控制柜(5)电连接;所述的主副液位监测装置可由控制柜(5)自由切换;所述的控制柜(5)内还安装有主控模块(11)、垃圾与浮渣清理模块(12)、泵站状态网页发布模块(13)、泵站报表生成模块(14)和泵站网页远程监控模块(15);所述的垃圾与浮渣清理模块(12)、泵站状态网页发布模块(13)、泵站报表生成模块(14)和泵站网页远程监控模块(15)均与主控模块(11)电连接;所述的泵站网页远程监控模块(15)与互联网相连。这种结构的实质性不足是:由于垃圾与浮渣清理模块只是设置在控制柜内的电子模块,只能驱动水泵进行反复运动来进行清理,而筒体内的沉积物由于远离水泵,且无法汇集,长期累积,还是需要人工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清理方便、工作效率高、安装方便、无需人工清理的自清理旋转盆。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清理旋转盆,设有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设有堰板、左导流板、右导流板和挡板,所述盆体底部中部设有堰板,所述堰板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并排的吸水圆槽,所述堰板一侧与左导流板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右导流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分别由堰板两侧分别向外并向上倾斜,以使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堰板上汇集,并流入吸水圆槽中,所述吸水圆槽一侧设有弧形流道,所述弧形流道一端口与吸水圆槽相连通,另一端与右导流板过渡连接,所述弧形流道一侧或两侧的堰板和右导流板连接处向上设有挡板,以使右导流板上的沉积物随着右导流板的倾斜度向弧形流道处汇集到吸水圆槽内,通过吸水圆槽内的变频水泵的离心吸力作用旋流而出,达到了自动清理沉积物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清理效率。本技术所述弧形流道是由吸水圆槽边沿向右导流板方向呈涡旋形向外延伸、且口径逐渐扩大,所述弧形流道的涡旋方向与变频水泵运行时叶轮的带动水产生的涡旋方向相同,以利于收纳右导流板上流下来的沉积物至吸水圆槽内,避免沉积,使得自动清理效果显著。本技术可在所述左导流板上对应吸水圆槽设有固定凹槽,所述支架固定在固定凹槽内,且支架上端面与左导流板上端面平齐,以达到避免沉积沉淀物的作用。本技术所述盆体呈锥形,以利于对污水中的沉积物进行导流。本技术所述吸水圆槽可以呈圆柱形,也可以呈上宽下窄的锥形,本技术优选采用锥形,以利于进一步对污水中的沉积物进行汇集。本技术所述挡板的横切面呈倒V形,或者呈倒U形,以使水中的沉积物滑入挡板两侧,避免在挡板上堆积。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清理方便、安装方便、无需人工清理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盆体5、堰板6、左导流板7、右导流板8、挡板9、吸水圆槽10、弧形流道11、固定凹槽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自清理旋转盆,设有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5内设有堰板6、左导流板7、右导流板8和挡板9,所述盆体5底部中部设有堰板6,所述堰板6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并排的吸水圆槽10,所述堰板6一侧与左导流板7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右导流板8固定连接,所述左导流板7和右导流板8分别由堰板6两侧分别向外并向上倾斜,以使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堰板6上汇集,并流入吸水圆槽10中,所述吸水圆槽10一侧设有弧形流道11,所述弧形流道11一端口与吸水圆槽10相连通,另一端与右导流板8过渡连接,所述弧形流道11一侧或两侧的堰板6和右导流板8连接处向上设有挡板9,以使右导流板8上的沉积物随着右导流板8的倾斜度向弧形流道11处汇集到吸水圆槽10内,并通过吸水圆槽10内的变频水泵3的离心吸力作用旋流而出,达到了自动清理沉积物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清理效率。本技术所述弧形流道11是由吸水圆槽10边沿向右导流板方向呈涡旋形向外延伸、且口径逐渐扩大,所述弧形流道11的涡旋方向与变频水泵运行时叶轮的带动水产生的涡旋方向相同,以利于收纳右导流板上流下来的沉积物至吸水圆槽内,避免沉积,使得自动清理效果显著。本技术可在所述左导流板7上对应吸水圆槽10设有固定凹槽12,所述支架固定在固定凹槽内,且支架上端面与左导流板上端面平齐,以达到避免沉积沉淀物的作用。本技术所述盆体呈锥形,以利于对污水中的沉积物进行导流。本技术所述吸水圆槽可以呈圆柱形,也可以呈上宽下窄的锥形,本技术优选采用锥形,以利于进一步对污水中的沉积物进行汇集。本技术所述挡板的横切面呈倒V形,或者呈倒U形,以使水中的沉积物滑入挡板两侧,避免在挡板上堆积。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变频水泵放置在吸水圆槽内,所述变频水泵经支架固定在左导流板上的固定凹槽中,所述变频水泵的出水口与管道相连接,工作时,PLC控制器控制变频水泵运行,污水经入水口的格栅进入到筒体内的盆体中,沉淀物逐渐向下沉积,然后经盆体底部倾斜的导流板相盆体中心的流道内汇集,左导流板上的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堰板上汇集,并流入吸水圆槽中,右导流板上的沉积物随着右导流板的倾斜度和弧形流道自动流入到吸水圆槽内,汇集到吸水圆槽内的污物在吸水圆槽上方的水泵的离心吸力作用下,旋流而出,达到了自动清理沉积物的作用,显著提高了清理效率。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清理方便、安装方便、无需人工清理等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清理旋转盆,设有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设有堰板、左导流板、右导流板和挡板,所述盆体底部中部设有堰板,所述堰板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并排的吸水圆槽,所述堰板一侧与左导流板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右导流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分别由堰板两侧分别向外并向上倾斜,所述吸水圆槽一侧设有弧形流道,所述弧形流道一端口与吸水圆槽相连通,另一端与右导流板过渡连接,所述弧形流道一侧或两侧的堰板和右导流板连接处向上设有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清理旋转盆,设有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盆体内设有堰板、左导流板、右导流板和挡板,所述盆体底部中部设有堰板,所述堰板上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并排的吸水圆槽,所述堰板一侧与左导流板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右导流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导流板和右导流板分别由堰板两侧分别向外并向上倾斜,所述吸水圆槽一侧设有弧形流道,所述弧形流道一端口与吸水圆槽相连通,另一端与右导流板过渡连接,所述弧形流道一侧或两侧的堰板和右导流板连接处向上设有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清理旋转盆,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岩,梁凤金,田立云,田立娜,代德泉,杨秀林,邢志龙,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良成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