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挡泥板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885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后挡泥板支架,属于车轮挡泥板的技术领域,包括后挡泥板主体和挡泥板支杆,挡泥板支杆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连接块,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连接块固定连接,第一连接端弯折有第一折边,第一折边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连接端弯折有第二折边,第二折边与后挡泥板主体可拆卸连接,连接块上开设有减重孔;后挡泥板主体包括支撑板和挡泥板,支撑板上设有牌照灯安装部和后反射器安装部,牌照灯安装部的两侧设有后转向灯安装部,挡泥板设有后牌照安装部。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后挡泥板支架不仅便于拆卸和维修,而且减小了摩托车的重量,连接稳固,便于安装。

Rear mudguard bracke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ar fender bracket,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 wheel fender, comprising a rear fender main body and a fender support rod. The fender support rod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end, a second connecting end and a connecting block, a first connecting end, a second connecting end and a connecting block are fixedly connected, and the first connecting end is bent with a first bending edge. The first mounting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folding edge, the second connecting end is bended with a second folding edge, the second folding edge is detachable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body of the rear fender, and a weight reducing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connecting block; the main body of the rear fender includes a supporting plate and a fender, and the suppor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license lamp mounting part and a rear reflector mounting part, and the installation part of the license lamp. A rear steering lamp installation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side, and a rear license plate installation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fender. The rear fender bracket provided by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not only convenient for dis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but also reduces the weight of the motorcycle, has stable connection and is convenient for install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挡泥板支架
本技术属于车轮挡泥板的

技术介绍
摩托车是一种快速、轻便的交通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摩托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摩托车的要求越来越高,摩托车驾驶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摩托车后挡泥板是设置在摩托车后轮上,用于遮挡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后轮高速运动带起的水、污泥等污物,避免污水飞溅到车身及驾驶员身上,可提高驾驶员雨天或水路驾驶的便利性和舒适性。现有摩托车的后挡泥板主要是通过两侧的挡泥板支架焊接在平叉上,从而将后挡泥板固定,该方式不仅增加了摩托车的重量,而且不便于拆卸、更换和维修后挡泥板,一旦后挡泥板出现损坏等现象,则需要将整个结构拆卸下来,操作麻烦,且增加了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意在提供后挡泥板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后挡泥板不方便拆卸,增加维修成本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了后挡泥板支架,包括后挡泥板主体和挡泥板支杆,所述挡泥板支杆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朝后挡泥板主体的方向弯折有第一折边,第一折边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端朝后挡泥板主体的方向弯折有第二折边,第二折边与后挡泥板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若干减重孔;所述后挡泥板主体包括支撑板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的挡泥板,所述支撑板上从上到下设置有牌照灯安装部和后反射器安装部,所述牌照灯安装部的两侧设置有后转向灯安装部,所述挡泥板设置有后牌照安装部。本方案的技术原理为:将挡泥板支杆通过第一安装孔螺纹安装到平叉上,第一折边在安装时能够与平叉的表面贴合,增加第一折边与平叉的接触面,从而能够将挡泥板支杆与平叉连接稳固,使挡泥板支杆与平叉形成相对固定的状态。第二折边与后挡泥板主体可拆卸连接,使后挡泥板主体与挡泥板支杆相对固定,从而将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后挡泥板支架安装到摩托车上。后挡泥板主体上设置的牌照灯安装部、后反射器安装部、后转向灯安装部以及后牌照安装部,便于将相应的部件安装到后挡泥板主体上,安装稳固。有益效果:1、本技术方案中利用第一安装孔,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将挡泥板支杆与平叉连接起来,连接效果好,较为稳定,且便于拆卸和安装,容易维修和保养;2、在连接块上开设减重孔,使连接块形成若干“U”型结构,不仅能够减轻后挡泥板支架的整体重量,而且便于平叉与第一连接端的连接,提高了强度,连接更加稳定;3、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一个挡泥板支杆单边与后挡泥板主体连接,由于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连接块固定连接、一体成型,能够牢固的稳定后挡泥板主体和平叉,且只采用一个挡泥板支杆能够进一步减轻了后挡泥板支架的重量,安装到摩托车上减小了整体重量,提高了摩托车的使用性能;4、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的设置不仅便于挡泥板支杆与平叉、后挡泥板主体之间的连接,而且能够增加挡泥板支杆与轮胎之间的距离,保证挡泥板支杆不会影响摩托车的正常使用。优选方案一,作为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后牌照安装部位于靠近支撑板的位置,所述后牌照安装部开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后牌照安装部设置在靠近支撑板的位置,不会影响挡泥板的遮挡作用,且后牌照安装后,不容易被污物污染,第二安装孔的设置便于将后牌照固定在支撑板上。优选方案二,作为对优选方案一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挡泥板呈X型结构设置;X型结构的挡泥板设计美观大方,能够有效将污物遮挡,且后牌照安装到挡泥板上也不会影响挡泥板结构。优选方案三,作为对优选方案二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连接块上朝后挡泥板主体的表面安装有加强筋;加强筋的安装在增强连接块的强度、刚性同时,节约用量,减轻重量,降低成本,且能够防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应力不均造成连接块扭曲变形的情况。优选方案四,作为对优选方案三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减重孔的数量为两个;设置两个减重孔能够有效将连接块的重量减小,且使连接块形成两个“U”型结构的组合,加强了挡泥板支杆与平叉、后挡泥板主体之间的连接。优选方案五,作为对优选方案四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板、连接板的连接处与第二折边卡扣连接;将第二折边与支撑板、连接板均连接在一起,能够进一步固定支撑板与连接板,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不仅连接稳定,且便于拆卸和更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后挡泥板支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后挡泥板主体1、支撑板101、挡泥板102、挡泥板支杆2、第一连接端201、第一折边2011、第一安装孔2012、第二连接端202、第二折边2021、连接块203、减重孔2031、牌照灯安装部3、后反射器安装部4、后转向灯安装部5、后牌照安装部6、第二安装孔601。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本技术后挡泥板支架,包括后挡泥板主体1和挡泥板支杆2,挡泥板支杆2包括第一连接端201、第二连接端202和连接块203,第一连接端201、第二连接端202和连接块203焊接,第一连接端201朝后挡泥板主体1的方向弯折有第一折边2011,第一折边2011上开设有两个第一安装孔2012,第二连接端202朝后挡泥板主体1的方向弯折有第二折边2021,第二折边2021与后挡泥板102主卡扣连接,连接块203上开设有两个减重孔2031,连接块203上安装有加强筋;后挡泥板主体1包括支撑板101和焊接在支撑板101上的挡泥板102,支撑板101上从上到下安装有牌照灯安装部3和后反射器安装部4,牌照灯安装部3的两侧安装有后转向灯安装部5,挡泥板102呈X型结构,挡泥板102靠近支撑板101的位置设有后牌照安装部6,后牌照安装部6开设有两个第二安装孔601。在将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后挡泥板支架安装到摩托车上使用时,首先,将挡泥板支杆2通过第一安装孔2012螺纹安装到平叉上,第一折边2011在安装时能够与平叉的表面贴合,增加第一折边2011与平叉的接触面,从而能够将挡泥板支杆2与平叉连接稳固,将挡泥板支杆2安装到摩托车的平叉上,使两者形成相对固定的状态。然后,将第二折边2021卡扣连接在后挡泥板主体1上,具体是卡接在支撑板101与挡泥板102的连接处,稳固支撑板101与挡泥板102之间的连接,并使后挡泥板主体1与挡泥板支杆2相对固定,实现将本技术方案提供的后挡泥板102支架安装到摩托车上。后挡泥板主体1能够对行驶中的摩托车进行挡泥的效果。最后,依次在后挡泥板主体1的牌照灯安装部3、后反射器安装部4、后转向灯安装部5以及后牌照安装部6安装相应的零部件,确保以上相应零部件安装稳固,并不影响后挡泥板主体1的使用。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后挡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挡泥板主体和挡泥板支杆,所述挡泥板支杆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朝后挡泥板主体的方向弯折有第一折边,第一折边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端朝后挡泥板主体的方向弯折有第二折边,第二折边与后挡泥板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若干减重孔;所述后挡泥板主体包括支撑板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的挡泥板,所述支撑板上从上到下设置有牌照灯安装部和后反射器安装部,所述牌照灯安装部的两侧设置有后转向灯安装部,所述挡泥板设置有后牌照安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后挡泥板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后挡泥板主体和挡泥板支杆,所述挡泥板支杆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端朝后挡泥板主体的方向弯折有第一折边,第一折边上开设有若干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连接端朝后挡泥板主体的方向弯折有第二折边,第二折边与后挡泥板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若干减重孔;所述后挡泥板主体包括支撑板和固定连接在支撑板上的挡泥板,所述支撑板上从上到下设置有牌照灯安装部和后反射器安装部,所述牌照灯安装部的两侧设置有后转向灯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睿杨钊李家富徐光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安第斯摩托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