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801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马达单元。马达单元具有:马达,其具有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基底部,其支承马达;托架,其隔着马达而与基底部对置配置;支柱,其被夹在基底部和托架之间;以及旋转体,其在比托架靠上侧的位置安装于轴上。马达和旋转体位于比基底部靠上侧的位置。

Motor uni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otor unit. The motor unit has: a motor with an axle arranged along a central axis extending upwards and downwards; a base part, which supports the motor; a bracket, which is opposite to the base through the motor; a prop, which is clamped between the base and the bracket; and a rotating body, which is mounted on the axle at the position of the upper side of the bracket. . The motor and the rotating body are located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马达单元
本技术涉及马达单元。
技术介绍
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0-146219号公报中公开了内置于空调机的换气装置。该换气装置具有外箱、风扇、凸缘部、电动机以及电动机安装用具。外箱具有进气/排气口,形成风路。风扇收纳在外箱内,在中央部具有空洞部。凸缘部设置于外箱,形成为沿着空洞部的周围。驱动风扇的电动机借助于凸缘部而配置在空洞部内,一个轴承部经由防振橡胶而固定于凸缘部。电动机安装用具使电动机的另一轴承部经由防振橡胶而固定于外箱。详细而言,外箱使左部外箱和右部外箱组合而形成风路。凸缘部被设置于右部外箱。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0-146219号公报所公开的换气装置中,风扇被安装于从电动机的一个轴承部朝向左外箱延伸的轴上。因此,在换气装置的组装时,在将电动机组装于在作业台上放置的右部外箱后,为了将风扇安装于电动机,需要使右部外箱翻转。例如在构成装置的部件的尺寸较大或者电动机的重量较重的情况下,外箱的翻转作业有可能不容易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情况,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组装时的作业性的马达单元。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具有:马达,其具有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基底部,其支承马达;托架,其隔着马达而与基底部对置配置;支柱,其被夹在基底部和托架之间;以及旋转体,其在比托架靠上侧的位置安装于轴上。马达和旋转体位于比基底部靠上侧的位置。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马达在下部具有向下侧延伸的第一凸部,基底部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或者上下贯穿的第一孔部,第一凸部被安装于凹部或者第一孔部中。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在第一凸部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弹性部,第一弹性部介于第一凸部的外表面与凹部或者第一孔部的内表面之间。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支柱为多个,多个支柱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支柱与基底部和托架中的任一方是同一部件,基底部和托架中的另一方具有与设置于支柱上的固定部嵌合的被固定部。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马达在上部具有向上侧延伸的第二凸部,托架具有上下贯穿的第二孔部,第二凸部被安装于第二孔部中。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在第二凸部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部,第二弹性部介于第二凸部的外表面与第二孔部的内表面之间。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托架具有:筒状部,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突起部,它们从筒状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多个突起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支柱为多个,多个支柱分别夹在基底部与突起部之间。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旋转体是风扇。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风扇具有:有底筒状的风扇毂;以及叶片,其从风扇毂在包含径向成分的方向上延伸,风扇毂的直径为基底部的直径以上。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在风扇毂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开口部和第二开口部,轴穿过第一开口部,第二开口部配置在比第一开口部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在从轴向观察的平面图中,第二开口部被设置在与基底部重合的位置。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在基底部的外周设置有在包含径向成分的方向上延伸的静叶片。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该马达单元还具有从马达引出的导线,在从轴向观察的平面图中,导线被配置在与静叶片重合的位置。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静叶片具有沿上下方向凹陷的槽部,导线被布置在槽部中。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马达具有供从该马达引出的导线穿过的套管,在从轴向观察的平面图中,套管位于基底部内。在本技术的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中,优选的是,马达具有供从该马达引出的导线穿过的套管,风扇具有:有底筒状的风扇毂;以及叶片,其从风扇毂在包含径向成分的方向上延伸,套管被设置在比风扇毂的下端靠下侧的位置。根据例示的本技术,能够提供可提高组装时的作业性的马达单元。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的侧视图。图4是图1的A-A位置处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基底部及其周边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托架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A是说明利用固定部与被固定部之间的嵌合对基底部和托架进行固定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图7B是说明利用固定部与被固定部之间的嵌合对基底部和托架进行固定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图8是示出风扇的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风扇毂的直径的图。图10是示出基底部的直径的图。图11是在图5中追加了马达后的图。图12是对导线与静叶片之间的关系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13是示出风扇毂与套管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例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将图4所示的马达的中心轴线C延伸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马达的中心轴线C为中心的径向和周向分别简称为“径向”和“周向”。在本说明书中,将在图4所示的方向上配置马达的情况下的轴向定义为上下方向。另外,上下方向仅仅是用于说明而使用的名称,其并不限定实际的位置关系或方向。首先,对例示的本技术的马达单元的概况进行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马达单元1的侧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马达单元1具有壳体10。详细地说,壳体10是长方体状。壳体10在中央部具有贯穿孔101。详细而言,贯穿孔101在从轴向俯视观察时是圆形状。优选的是,在从轴向俯视观察时,壳体10的四角是R形状(圆角形状)。壳体10由例如树脂等形成。马达单元1具有马达11。详细而言,马达11被配置在贯穿孔101内。马达11的中心轴线C与贯穿孔101的中心一致。马达11具有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C配置的轴110。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1是内转子型的马达。轴110被固定于未图示的转子,以中心轴线C为中心进行旋转。轴110的末端部从贯穿孔101的一端侧突出到外部。马达11不限于内转子型的马达,也可以是外转子型的马达。轴110也可以是固定而不旋转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后述的旋转体只要安装为能够相对于轴110旋转即可。马达单元1具有旋转体12。旋转体12被安装于轴11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体12随着轴110的旋转而旋转。并且,旋转体12是风扇。因此,通过驱动马达11而使旋转体12旋转,能够产生风的流动。风扇12由例如树脂等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风扇12借助于配置于轴110的径向外侧的安装部13而安装于轴110上。详细而言,安装部13被安装于轴110的末端部。风扇12的一部分从贯穿孔101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单元,其具有:马达,其具有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基底部,其支承所述马达;托架,其隔着所述马达而与所述基底部对置配置;支柱,其被夹在所述基底部和所述托架之间;以及旋转体,其在比所述托架靠上侧的位置安装于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和所述旋转体位于比所述基底部靠上侧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23 JP 2017-0317041.一种马达单元,其具有:马达,其具有沿着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中心轴线配置的轴;基底部,其支承所述马达;托架,其隔着所述马达而与所述基底部对置配置;支柱,其被夹在所述基底部和所述托架之间;以及旋转体,其在比所述托架靠上侧的位置安装于轴,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和所述旋转体位于比所述基底部靠上侧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在下部具有向下侧延伸的第一凸部,所述基底部具有向下方凹陷的凹部或者上下贯穿的第一孔部,所述第一凸部被安装于所述凹部或者所述第一孔部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部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第一弹性部,所述第一弹性部介于所述第一凸部的外表面与所述凹部或所述第一孔部的内表面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柱在周向上彼此隔开间隔地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与所述基底部和所述托架中的任一方是同一部件,所述基底部与所述托架中的另一方具有与设置于所述支柱的固定部嵌合的被固定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在上部具有向上侧延伸的第二凸部,所述托架具有上下贯穿的第二孔部,所述第二凸部被安装于所述第二孔部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在上部具有向上侧延伸的第二凸部,所述托架具有上下贯穿的第二孔部,所述第二凸部被安装于所述第二孔部中。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凸部的径向外侧设置有第二弹性部,所述第二弹性部介于所述第二凸部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孔部的内表面之间。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马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具有:筒状部,其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及多个突起部,它们从所述筒状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所述多个突起部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所述支柱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柱分别夹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贵范野中孝树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高科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