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739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包括: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水平设置有一内隔板,所述内隔板将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一防雷模块腔室和一机械脱扣腔室;一安装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一板面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防雷模块腔室内的防雷模块;以及一安装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且位于外壳体的机械脱扣腔室内的机械脱扣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使用者在安装器件时的误操作,将两个电极接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器件损坏,有效地提高了防浪涌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得减少了防浪涌保护器内的组件,这样即节约了成本,又能减小产品的体积。

A bipolar plate mounted surge protection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ipolar on-board surge protecto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body with an inner partition plate horizontally arranged in the shell body, the inner partition plate divides the shell body into a lightning-proof module chamber and a mechanical release chamber, and the first plate surface of the inner partition plate is mounted and located on the said inner partition plate surface.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module of the enclosure is a lightning protection module in the chamber, and a mechanical release structure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plate surface of the inner separator and located in the mechanical release chamber of the enclosur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misoperation of the user when installing the device, and on the contrary, the two electrodes are connected to cause unnecessary damage to the device, thereby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anti-surge device. In addition, the utility model effectively reduces the components in the surge protector, thereby saving the cost and reducing the volume of the produ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
本技术涉及防浪涌保护器
,尤其涉及一种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大众对雷击浪涌意识越来越重视,防浪涌保护器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各行各业。防浪涌保护器作为电子元器件,其与大多数器件一样,拥有正、负或N、L两个极性,在电路的运用中正、负需要准确的连接到电路中,如果接反就不能起到保护效果,甚至给其他设备或器件造成损坏。另一方面随着电子元器件越来越向小型化、集成化发展,很多防浪涌保护器被做成了板载型式,某些具有双脱扣点的板载防浪涌保护器通常采用内部对称但独立的脱扣结构,对称的两套脱扣机制分别进行脱扣保护,这样使得板载防浪涌保护器具有较多的零部件,不利于成本和空间的减少。为此,申请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找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的板载防浪涌保护器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满足正、负或N、L两个极性相互调换的要求、具有电路整体化、体积小型化、成本最优化等优点的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包括: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水平设置有一内隔板,所述内隔板将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一防雷模块腔室和一机械脱扣腔室;一安装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一板面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防雷模块腔室内的防雷模块,所述防雷模块包括性能参数相同的第一、第二压敏电阻以及防雷元器件,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分别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引脚分别穿过所述内隔板和外壳体后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并作为所述防浪涌保护器的第一、第二电极,其第二引脚分别穿过所述内隔板后且位于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所述防雷元器件也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防雷元器件的第一引脚穿过所述内隔板和外壳体后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并作为所述防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电极,其第二引脚穿过所述内隔板后且位于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以及一安装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且位于外壳体的机械脱扣腔室内的机械脱扣结构,所述机械脱扣结构包括一弹簧、一导电片以及一软连接片,所述弹簧放置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的弹簧固定槽内,所述导电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低温焊锡方式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导电片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之间形成两个热脱扣连接点,所述导电片的一侧面将抵靠住所述弹簧并使得所述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所述软连接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电片的另一侧面上,其另一端与所述防雷元器件的第二引脚连接;当电路存在过压或过流时,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或第二压敏电阻会产生大量热量并通过其第二引脚将热量传递至热脱扣连接点处,当任一热脱扣连接点的低温焊锡过热融化时,所述弹簧恢复原状并将所述导电片顶开,使得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完全脱离连接,而所述软连接片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产生一定形变。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防雷元器件由一第三压敏电阻和/或一气体放电管组成。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压敏电阻的性能参数与第一压敏电阻或第二压敏电阻的性能参数相同。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软连接片由导电软性材料制成。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机械脱扣结构包括一告警引脚和一绝缘滑块,所述告警引脚安装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且位于所述弹簧远离所述导电片的一侧,所述告警引脚的其中一部分穿过所述外壳体后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所述绝缘滑块嵌套在所述弹簧内且其一端顶靠在所述导电片的一侧面上并挤压所述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其另一端挤压所述告警引脚,使得所述告警引脚处于闭合状态;当任一热脱扣连接点的低温焊锡过热融化时,所述弹簧恢复原状并推动所述绝缘滑块将所述导电片顶开,使得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完全脱离连接,此时,所述绝缘滑块的另一端离开所述告警引脚,不再对所述告警引脚形成挤压,所述告警引脚恢复形变并处于断开状态。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防浪涌保护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具有两个极性,均能做以为电路的正、负极或N、L极。当第一个电极作为正极或N极,则第二个电极就变为负极或L极;反之当第一个电极作为负极或L极,则第二个电极就变为正极或N级。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使用者在安装器件时的误操作,将两个电极接反,而造成不必要的器件损坏,有效地提高了防浪涌器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此外,本技术还优化了机械脱扣结构,使用弹簧、导电片、软连接片等组件将两个热脱扣连接点有机得组合在一起,采用一套脱扣机制取代现有的对称独立脱扣机制,有效地减少了防浪涌保护器内的组件,这样不仅节约了制备成本,同时也能减小防浪涌保护器的体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三维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内隔板的仰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防雷模块和机械脱扣结构组成的电路图。图4是本实施例的实施例2的三维结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内隔板的仰视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的防雷模块和机械脱扣结构组成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图中给出的是一种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包括外壳体100、防雷模块200以及机械脱扣结构300。外壳体100为一矩形盒体,其由矩形壳体110及设置在矩形壳体110的底面上的底盖120构成。外壳体100内水平设置有一内隔板130,内隔板130将外壳体100的内部分隔成一防雷模块腔室和一机械脱扣腔室。防雷模块200安装在内隔板130的上板面131上且位于外壳体100的防雷模块腔室内。防雷模块200包括压敏电阻210、220以及防雷元器件230,其中压敏电阻210、220的性能参数相同且分别间隔竖直设置在内隔板130的上板面131上。压敏电阻210具有引脚211、212,压敏电阻210的引脚211的一端与压敏电阻210的一侧面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穿过内隔板130和外壳体100的底盖120后且位于外壳体100的底盖120的外侧面上,并作为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的第一电极,引脚212的一端与压敏电阻210的另一侧面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内隔板130后且位于内隔板130的下板面132上。压敏电阻220具有引脚221、222,压敏电阻220的引脚221的一端与压敏电阻220的一侧面连接,其另一端依次穿过内隔板130和外壳体100的底盖120后且位于外壳体100的底盖120的外侧面上,并作为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的第二电极,引脚222的一端与压敏电阻220的另一侧面连接,其另一端穿过内隔板130后且位于内隔板130的下板面132上。防雷元器件230可以由一第三压敏电阻和/或一气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水平设置有一内隔板,所述内隔板将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一防雷模块腔室和一机械脱扣腔室;一安装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一板面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防雷模块腔室内的防雷模块,所述防雷模块包括性能参数相同的第一、第二压敏电阻以及防雷元器件,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分别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引脚分别穿过所述内隔板和外壳体后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并作为所述防浪涌保护器的第一、第二电极,其第二引脚分别穿过所述内隔板后且位于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所述防雷元器件也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防雷元器件的第一引脚穿过所述内隔板和外壳体后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并作为所述防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电极,其第二引脚穿过所述内隔板后且位于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以及一安装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且位于外壳体的机械脱扣腔室内的机械脱扣结构,所述机械脱扣结构包括一弹簧、一导电片以及一软连接片,所述弹簧放置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的弹簧固定槽内,所述导电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低温焊锡方式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导电片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之间形成两个热脱扣连接点,所述导电片的一侧面将抵靠住所述弹簧并使得所述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所述软连接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电片的另一侧面上,其另一端与所述防雷元器件的第二引脚连接;当电路存在过压或过流时,所述第一压敏电阻和/或第二压敏电阻会产生大量热量并通过其第二引脚将热量传递至热脱扣连接点处,当任一热脱扣连接点的低温焊锡过热融化时,所述弹簧恢复原状并将所述导电片顶开,使得所述导电片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完全脱离连接,而所述软连接片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产生一定形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极性板载防浪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内水平设置有一内隔板,所述内隔板将所述外壳体的内部分隔成一防雷模块腔室和一机械脱扣腔室;一安装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一板面上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防雷模块腔室内的防雷模块,所述防雷模块包括性能参数相同的第一、第二压敏电阻以及防雷元器件,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分别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一引脚分别穿过所述内隔板和外壳体后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并作为所述防浪涌保护器的第一、第二电极,其第二引脚分别穿过所述内隔板后且位于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所述防雷元器件也具有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所述防雷元器件的第一引脚穿过所述内隔板和外壳体后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底面上并作为所述防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电极,其第二引脚穿过所述内隔板后且位于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以及一安装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且位于外壳体的机械脱扣腔室内的机械脱扣结构,所述机械脱扣结构包括一弹簧、一导电片以及一软连接片,所述弹簧放置在所述内隔板的第二板面上的弹簧固定槽内,所述导电片的两端分别通过低温焊锡方式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连接,所述导电片的两端与所述第一、第二压敏电阻的第二引脚之间形成两个热脱扣连接点,所述导电片的一侧面将抵靠住所述弹簧并使得所述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所述软连接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导电片的另一侧面上,其另一端与所述防雷元器件的第二引脚连接;当电路存在过压或过流时,所述第一压敏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益峰曹阳白明辰林增干聂惠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欣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