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和一种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586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和一种汽车,其中所述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包括:无纺布层,位于无纺布层上表面的三轴向缝编织物层,以及位于无缝布层下表面的短切毡层;其中所述三轴向缝编织物层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纤维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三玻璃纤维层;第一、第二和第三玻璃纤维层均包括若干根无捻粗纱,且第一玻璃纤维层的无捻粗纱、第二玻璃纤维层的无捻粗纱和第三玻璃纤维层的无捻粗纱分别呈0°/+45°/‑45°或+45°/90°/‑45°排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由三轴向缝编织物层同时复合无纺布层和短切毡层制成,不仅厚度厚,且强度高,用于汽车外壳时,能够满足汽车安全性要求。

A three axial sandwich composite fabric and a ca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riaxial sandwich composite fabric and an automobile, wherein the triaxial sandwich composite fabric comprises a non-woven layer, a triaxial seam-knitted fabric layer on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non-woven layer, and a chopped felt layer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seamless fabric layer, wherein the triaxial seam-knitted fabric layer comprises an upper layer and a lower layer. The first fiberglass layer, the second fiberglass layer and the third fiberglass layer are overlapped; the first,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fiberglass layers all comprise a number of untwisted rovings, and the untwisted rovings of the first fiberglass layer, the untwisted rovings of the second fiberglass layer and the untwisted rovings of the third fiberglass layer are 0 /+45 /45 respectively. The triaxial sandwich composite fabric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osed of a triaxial sewing woven fabric layer, a non-woven fabric layer and a chopped felt layer simultaneously, which is not only thick but also high in strength, and can meet the safety requirements of the automobile when used for the automobile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和一种汽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和一种汽车。
技术介绍
20世纪70年代后期,缝编织物最早出现在了欧美等发达国家,1998年,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引进了MALIMO第一台新式多轴向缝编机,同时将该项技术引进到中国。由于它的纤维平行且伸直,是一种无卷曲结构,同时,它又可以根据需要将不同的纤维放在不同的角度,使材料中各方向纤维性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很快得到广泛使用。缝编织物最初应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复合材料制品上。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各种新型高性能纤维的出现,复合材料用缝编织物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在汽车外壳等大型复合材料制品上得到广泛应用,缝编织物的厚度和强度均是衡量该缝编织物是否能够用于汽车外壳领域的重要指标,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和一种汽车,通过三轴向缝编织物层同时复合无纺布层和短切毡层,提高本技术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厚度和强度,从而提高使用本技术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的汽车外壳的强度。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包括:无纺布层,位于无纺布层上表面的三轴向缝编织物层,以及位于无缝布层下表面的短切毡层;其中所述三轴向缝编织物层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纤维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三玻璃纤维层;第一、第二和第三玻璃纤维层均包括若干根无捻粗纱,且第一玻璃纤维层的无捻粗纱、第二玻璃纤维层的无捻粗纱和第三玻璃纤维层的无捻粗纱分别呈0°/+45°/-45°或+45°/90°/-45°排列。进一步,所述三轴向缝编织物层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与第二玻璃纤维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玻璃纤维层与第三玻璃纤维层之间的导流层。进一步,所述导流层包括:导流网;所述导流网由若干条波形导流线成行排列,且每条波形导流线的波谷与相邻的波形导流线的波峰相连;以及每条波形导流线的波峰与相邻的波形导流线的波谷相连。进一步,位于所述导流网上方,且在每条波形导流线的波峰或波谷处还设有一直线形导流线。进一步,所述无纺布层、三轴向缝编织物层和短切毡层通过缝编线缝编连接;以及所述缝编线为涤纶丝线。又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的外壳包括如前所述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由三轴向缝编织物层同时复合无纺布层和短切毡层制成,不仅厚度厚,而且强度高,能够满足汽车外壳的安全性要求;而且通过所述无纺布层,提高了树脂在三轴向缝编织物层与短切毡层之间的流动效率,降低了树脂用量,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的导流层结构示意图。其中:三轴向缝编织物层1、第一玻璃纤维层11、无捻粗纱布层12、第二玻璃纤维层13、导流层14、导流网141、波形导流线1411、直线形导流线142、无纺布层2、短切毡3。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1图1是本技术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的导流层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包括:无纺布层2,位于无纺布层2上表面的三轴向缝编织物层1,以及位于无缝布层2下表面的短切毡层3;其中所述三轴向缝编织物层1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纤维层11、第二玻璃纤维层12和第三玻璃纤维层13;第一、第二和第三玻璃纤维层均包括若干根无捻粗纱,且第一玻璃纤维层11的无捻粗纱、第二玻璃纤维层12的无捻粗纱和第三玻璃纤维层13的无捻粗纱分别呈0°/+45°/-45°或+45°/90°/-45°排列。具体的,本实施例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是由三轴向缝编织物层1同时复合无纺布层2和短切毡层3制成,不仅增加了厚度,而且通过所述无纺布层2,可以在灌入树脂时,提高树脂在三轴向缝编织物层1与短切毡层3之间的流动速度,提高树脂浸透效率,从而降低树脂用量,节约成本;第一玻璃纤维层11的无捻粗纱、第二玻璃纤维层12的无捻粗纱和第三玻璃纤维层13的无捻粗纱分别呈0°/+45°/-45°或+45°/90°/-45°排列,使得本实施例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在不同方向上均具有较好的强度;所述短切毡层3是由玻璃纤维原丝短切成一定长度后,随机无定向均匀平铺制成,不仅容易被树脂浸透,而且还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的强度。所述三轴向缝编织物层1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11与第二玻璃纤维层12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玻璃纤维层12与第三玻璃纤维层13之间的导流层14。具体的,通过各导流层14,可以提高三轴向缝编织物层1中各层玻璃纤维层之间的树脂流动速度,缩短树脂浸透时间,提高树脂浸透效率,进一步降低树脂用量,节约成本。所述导流层14包括:导流网141;所述导流网141由若干条波形导流线1411成行排列,且每条波形导流线1411的波谷与相邻的波形导流线1411的波峰相连;以及每条波形导流线1411的波峰与相邻的波形导流线1411的波谷相连。具体的,导流网141中的每条波形导流线1411的波谷与相邻的波形导流线1411的波峰相连;以及每条波形导流线1411的波峰与相邻的波形导流线1411的波谷相连,当灌注树脂时,树脂适于从波峰流向波谷或从波谷流向波峰,即树脂的流动路径为曲线,这使树脂能够同时往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蔓延,确保树脂均匀浸透第一玻璃纤维层11、第二玻璃纤维层12和第二玻璃纤维层13,提高本实施例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的强度。位于所述导流网141上方,且在每条波形导流线1411的波峰或波谷处还设有一直线形导流线142。具体的,为了防止树脂没能及时流至导流网的网孔中心位置,在每条波形导流线1411的波峰或波谷处还设有一直线形导流线142,以将树脂导流至每个网孔的中心区域,直线形导流线142与每条波形导流线1411配合使用,树脂可沿多个方向流动,树脂可以进一步均匀浸透第一玻璃纤维层11、第二玻璃纤维层12和第三玻璃纤维层13,进一步提高本实施例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的强度;且采用直线形导流线142后,能进一步提高树脂导流速度,从而进一步缩短树脂浸透时间,确保树脂浸透质量。所述无纺布层2、三轴向缝编织物层1和短切毡层3通过缝编线缝编连接;以及所述缝编线为涤纶丝线。具体的,所述缝编连接的方式采用线圈结构;所述涤纶丝线韧度高,可以承受较强的拉力,因此采用涤纶丝线缝编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定向性好,即无纺布层2、三轴向缝编织物层1和短切毡层3之间不易发生滑动,可进一步本实施例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各导流层14,不仅提高了树脂在第一玻璃纤维层11、第二玻璃纤维层12和第三玻璃纤维层13之间的流动速度,缩短了树脂浸透时间;而且还能够确保树脂均匀浸透第一玻璃纤维层11、第二玻璃纤维层12和第三玻璃纤维层13,提高了本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的强度。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层,位于无纺布层上表面的三轴向缝编织物层,以及位于无缝布层下表面的短切毡层;其中所述三轴向缝编织物层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纤维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三玻璃纤维层;第一、第二和第三玻璃纤维层均包括若干根无捻粗纱,且第一玻璃纤维层的无捻粗纱、第二玻璃纤维层的无捻粗纱和第三玻璃纤维层的无捻粗纱分别呈0°/+45°/‑45°或+45°/90°/‑45°排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纺布层,位于无纺布层上表面的三轴向缝编织物层,以及位于无缝布层下表面的短切毡层;其中所述三轴向缝编织物层包括:上下层叠设置的第一玻璃纤维层、第二玻璃纤维层和第三玻璃纤维层;第一、第二和第三玻璃纤维层均包括若干根无捻粗纱,且第一玻璃纤维层的无捻粗纱、第二玻璃纤维层的无捻粗纱和第三玻璃纤维层的无捻粗纱分别呈0°/+45°/-45°或+45°/90°/-45°排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轴向夹芯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轴向缝编织物层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层与第二玻璃纤维层之间,以及所述第二玻璃纤维层与第三玻璃纤维层之间的导流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单小武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普泰玻纤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