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业勇专利>正文

人力电动两用清扫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339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人力电动两用清扫车,属于道路清扫机械,铲斗运动机构环绕在垃圾箱2的外侧,在后车轮4前方的车架1外侧各设置有一个盘形扫帚6,盘形扫帚6的转轴上固定有小槽轮9,后车轮4的外轮殻上固定有大槽轮8,大槽轮8经传动绳7与小槽轮9连接,铲斗10的断面为三角弧形。在后车轮4附近设置了可以收放的行走轮24。清扫车行走轻便。整机结构紧凑,人力电动两用,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清扫面积较大,特别适于大体积垃圾和杂物较多的路面,清扫效果好,生产成本低,轻便实用。(*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力电动两用清扫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清扫机械,具体来说是利用滚动扫帚和 撮箕来收集路面垃圾的人力电动两用清扫车。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大小城市的街道及社区等公共场所每天都要靠人去清 扫,而清扫的方式不外乎两种:其一是在宽大的马路上运用机械动力 清扫机,它是通过动力强大的吸尘器将垃圾、灰尘一起吸入,然后以 滤网将体积较大的垃圾滤下收集,而灰尘则与空气一起再次排入空 中。结果都是以对环境释放更多、更有害的废气、灰尘、噪音为代价 来换取眼面前的清洁的,即使如此,它的使用也还受到相当多的局限。 小街小巷、居民生活区、人行道、机关、院校、厂矿以及人员稠密的 地方,它往往无能为力,而这些地方又恰恰是清扫的频率要求更高的 地方。面对高油价时代的来临以及昂贵的机械维修费用,省油、省工 实际上就是省钱。其二是效率最低下、方式最古老的人工持扫帚和撮 箕的清扫方式。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人身安全都存在诸多的隐患。 中国专利公告号:CN 1167852C,公告日:2004年9月22日, 专利技术名称:《人力清扫机》提出了包括车体和其内的垃圾箱、链轮链 条式传动机构及由滚动扫帚、撮箕、盘形扫帚组成的清扫机构。盘形 扫帚设置在车体前方,滚动扫帚位于垃圾箱的后下方,朝向撮箕口, 撮箕有若干个,等间距分布在传动链上,传动链绕垃圾箱上下环形布 置,并带动撮箕顺时针方向转动,从地面接收来至滚动扫帚的垃圾, 待撮箕转至垃圾箱上方时再将垃圾倾倒至垃圾箱中。该方案解决了路 面清扫和垃圾收集进箱的技术问题,可以收集体积较大的垃圾,清扫 效果较好,扬尘较小,实用性较强。但在结构上仍存在以下缺陷:一 是撮箕为矩形,在正面和上部设有开口,撮箕的一角与链条连接。在 地面上,由滚动扫帚扫进的垃圾容易从撮箕的上方飞出;提升时,撮 箕难以平衡,为防止垃圾从撮箕上部的开口中倾出,就必须增加保持 -->撮箕平衡的双排链,使传动机构复杂化,而且链轮链条传动和齿形导 轨的设计导致机械噪音较大。二是盘形扫帚设置在车前,无法将垃圾 扫到撮箕中,结构设置不合理。三是不管清不清扫地面,滚动扫帚和 盘形扫帚始终与地面接触,清扫车行进速度慢,滚动扫帚和盘形扫帚 磨损较大。四是动力形式单一,完全依靠人力,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 率高、使用维护方便、清扫效果好且造价低的人力电动两用清扫车。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人力电动两用清扫车,包括前、 后车轮、车架、垃圾箱、清扫机构、主传动机构、铲斗和铲斗运动机 构,清扫机构中的滚动扫帚设置在垃圾箱的后下方,主传动机构中的 齿轮、链轮固定在后车轮的轮轴上,铲斗运动机构上、下环绕在垃圾 箱的外侧,在后车轮前方的车架外侧各设置有一个盘形扫帚,盘形扫 帚的转轴上固定有小槽轮,后车轮的外轮殻上固定有大槽轮,大槽轮 经传动绳与小槽轮连接,铲斗的断面为三角弧形。 在靠近后车轮的车架上设置有可以收放的行走轮。 在固定链轮的轴上设置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齿轮相啮合,齿 轮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 电机为直流电机,与电机连接的蓄电池设置在前车轮上方,电机 下方的电机座固定在滚动扫帚罩上。 铲斗运动机构采用同步轮与齿形带啮合的传动方式,铲斗上对应 弧形底面的一端铰接在齿形带上。 垃圾箱上部支撑铲斗的导轨为后高前低的斜坡形。 在车架或与车架连接的支架上设置有导向槽轮。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盘形扫帚设置在滚动扫帚的侧 前方,在铲斗开口处构成了由滚动扫帚和盘形扫帚组成的扇形封闭区 域,盘形扫帚将清扫车外侧的垃圾扫到车内侧,并由滚动扫帚扫进铲 斗内。拓宽了清扫范围,可避免将车内侧的垃圾被扫至车外,扬尘较 小;在后车轮上设置有大槽轮,大槽轮上的传动绳环绕在盘形扫帚上 的小槽轮上,由后车轮带动盘形扫帚旋转,结构新颖,传动方式简便。 2,在主传动机构中增加了电机,使用更轻便,清扫效率提高。3,铲 斗断面为三角弧形,当铲斗运动机构的带动铲斗的一端提升时,铲斗 重心在弧形底面的区域内,不易倾翻,无需另外增加保持铲斗平衡的 提升机构;另外垃圾箱上方的斜坡形导轨和铲斗运动机构中所采用的 -->齿形带及同步齿轮啮合方式,使清扫车运行更加平稳,还大大降低了 清扫车的机械噪音。4,在后车轮附近设置了可以收放的行走轮,清 扫路面时,行走轮收起;不清扫路面时,行走轮放下,后车轮、滚动 扫帚和盘形扫帚均不与路面接触,清扫车行走更轻便,滚动扫帚和盘 形扫帚的使用寿命提高。5,整机结构紧凑,人力电动两用,操作方 便,工作效率高,清扫面积较大,特别适于大体积垃圾和杂物较多的 路面,清扫效果好,生产成本低,轻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 细描述: 在图中,1为车架,2为垃圾箱,3为前车轮,4为后车轮,5为 滚动扫帚,6为盘形扫帚,7为传动绳,8为小槽轮,9为大槽轮,10 为铲斗,11为齿形带,12为同步轮,13为传动轮,14为导轨,15 为电机,16为电机支座,17为滚动扫帚罩,18、22、23、27为齿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人力电动两用清扫车,包括前、后车轮(3、4)、车架(1)、垃圾箱(2)、清扫机构、主传动机构、铲斗(10)和铲斗运动机构,清扫机构中的滚动扫帚(5)设置在垃圾箱(2)的后下方,主传动机构中的齿轮(18)、链轮(19)固定在后车轮(4)的轮轴上,铲斗运动机构上、下环绕在垃圾箱(2)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在后车轮(4)前方的车架(1)外侧各设置有一个盘形扫帚(6),盘形扫帚(6)的转轴上固定有小槽轮(9),后车轮(4)的外轮殻上固定有大槽轮(8),大槽轮(8)经传动绳(7)与小槽轮(9)连接,铲斗(10)的断面为三角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人力电动两用清扫车,包括前、后车轮(3、4)、车架(1)、 垃圾箱(2)、清扫机构、主传动机构、铲斗(10)和铲斗运动机构, 清扫机构中的滚动扫帚(5)设置在垃圾箱(2)的后下方,主传动机 构中的齿轮(18)、链轮(19)固定在后车轮(4)的轮轴上,铲斗运 动机构上、下环绕在垃圾箱(2)的外侧,其特征在于:在后车轮(4) 前方的车架(1)外侧各设置有一个盘形扫帚(6),盘形扫帚(6)的 转轴上固定有小槽轮(9),后车轮(4)的外轮殻上固定有大槽轮(8), 大槽轮(8)经传动绳(7)与小槽轮(9)连接,铲斗(10)的断面 为三角弧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力电动两用清扫车,其特征在于: 在靠近后车轮(4)的车架(1)上设置有可以收放的行走轮(2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力电动两用清扫车,其特征在 于:在固定链轮(20)的轴(21)上设置有传动齿轮(22),传动齿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业勇
申请(专利权)人:周业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