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伞的雨水收容与排除之构造,主要系包括:一V型杯状体,一夹套装置,一闸体等部分所构成,其中该V型杯状体内嵌设该夹套装置的内、外套环,而内、外套环的中心孔及其弹簧夹可紧夹固于习用雨伞尖杆,并以闸体的半球形阀门平面端覆盖密封该V型杯状物底板的多数个排水孔,以便于雨伞使用后,该雨伞尖杆向下置放而收集伞面的雨滴于V型杯状体内,将闸体半球形阀门平面端固连且凸出V型杯状体外的圆柱压触于地面,提升该半球形阀门,则排除V型杯状体内的集水。(*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人类生活用品一种伞具,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伞的雨水收容与排除之构造。习知雨伞在使用后,其湿淋淋的伞面,常使屋内地板或公共场所地面一片狼藉,善后工作造成不少麻烦。今虽有不少雨伞的水收容器应市,但其构造复杂,或需扬弃习用的伞具,另购经特殊设计的雨伞使用,甚感不便。本技术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经详加研究与改进,揭示出本技术一种新颖伞的雨水收容与排除之构造。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的雨水收容与排除的构造。其主要系包括一V形杯状体,一夹套装置,一闸体等部份所构成。其技术方案是借固连于V形杯状体内的夹套装置紧夹固于习用雨伞杆上,在雨伞使用后,将雨伞尖杆向下置放,而由V型杯状体予以收集雨伞面的雨滴,而不致使雨滴溅湿地面。本技术的另一目的,仍在于提供该收集雨伞面的雨滴后,借闸体的圆柱顶触地面,提升该闸体的半球形阀门平面端,使V型杯状体底板的排水孔启开,将收集于该V型杯状体内的雨水能定点排除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的组合剖示图。图2系图1A-A剖示图。图3系图1B-B剖示图。图4系图1C-C剖示图。参阅诸附图,本技术主要系包括一V型杯状体(1),一夹套装置(2),及一闸体(3)等部份所购成。参阅诸图式,本专利技术主要系包括一V型杯状体(1)一夹套装置(2),一闸体(3)等部份所构成者。该V型杯状体(1)底板(11)中心穿设一孔(12),孔(12)外缘连设一环缘(13),在该底板(11)的孔(12)周围上穿设有多个排水孔(14)。该V型杯状体(1)内壁上近口端挖设一外凹环槽(15),于近内壁腰部适当位置再挖设一内凹环槽(16)。该夹套装置(2)的外套环(21)内圈连设一等份三叉式支杆(22),使该外套环(21)有三个镂空部分(211),该等份三叉式支杆(22)中心穿设一孔(221),孔(221)缘连设一弹簧夹(23)。该夹套装置(2)的内套环(24)内圈亦连设一等份三叉式支杆(25),使该内套环(24)亦有三个镂空部份(241),该等份三叉式支杆(25)中心穿一孔(251),孔(251)缘一面连设一弹簧夹(26),孔(251)缘另一面连设一套筒(27),套筒(27)内壁腰部适当位置连设一中心设有弹簧支柱(281)的圆板(28),且该弹簧支柱(281)背向着孔(251)。该外套环(21)及内套环(24)的外径大小恰可分别固连于该V型杯状体(1)的外、内凹环槽(15)、(16)内。该闸体(3)的半球形阀门(31),其平面端(32)中心连设一圆柱(33)可于V型杯状体(1)底板中心孔(12)内穿梭,且其平面端(32)的直径恰可完全覆盖密封V型杯状体(1)底板的多数个排水孔(14),而半球型阀门(31)的孤面端(34)中央同心连设一弹簧支柱(35)及一弹簧护管(36),该弹簧护管(36)的外径可游梭于夹套装置(2)内套环套筒(27)的内径,使内套环(24)弹簧支柱(281)及阀门(31)弹簧支柱(35)为同一中心线上,并于两弹簧支柱(281),(35)间套设一弹簧(27)。该夹套装置(2)外,内套环(21)、(24)的中心孔(221)、(251)及内套环(24)套筒(27)内径的大小系对应而伞尖杆(A),并令两套环(21)、(24)上的两弹簧夹(23)、(26)能紧夹固于该雨伞尖杆(A)上,且组合时该两弹簧夹(23)、(26)系相对设置。若习用雨伞尖杆(A)为螺纹设计者,该外套环(21)中心孔(221)设有螺纹(222)以配合之。在使用本技术时,先将孔(221),(251)套入习用伞尖杆(A),并使该雨伞尖杆(A)插入套筒(27)内径顶着圆板(28),该闸体(3)的半球形阀门(31)平面端(32)受弹簧(37)的顶持,而密封着V型杯状体(1)底板的多数个排水孔(14)。当雨伞使用后,雨伞尖杆(A)向下置放或吊挂,使雨水顺着伞面流经外、内套环的镂空部份(211)、(241),而留置于V型杯状物(1)内。欲排出雨水时,则手握持雨伞把手,令闸体(3)的圆柱(33)顶触地面而施力,压缩该闸体的半球形闸门(31)提升而启开该多数个排水孔(14),雨水则沿着半球形阀门(31)的孤面端(32)面完全排出。综结上述,本技术确实具备有下列诸优点1.本技术构造简单,组件少重量轻,于使用中不虑握举重心不稳定,即使长时间的握举,与习用品并无异样。2.收集伞面的雨滴确实,排水易于操作,且能使该集水定点排除。3.本技术构造为单个设计,能配合使用于习用的雨伞上,勿需重新或改变设计雨伞的构设。4.本技术的制品外形成色彩可设计为习用雨伞的装饰品,以增添传统雨伞的新舒感。权利要求1.一种伞的雨水收容与排除之构造,其特征在于主要系包括一V型杯状体,其底板中心穿设一孔,孔缘连设一环缘露于杯状体外,该中心孔周围于底板上穿设有多数个排水孔,该杯状体内壁近口端挖设一外凹环槽,其腰部挖设一内凹环槽;一夹套装置,其内,外套环各嵌设于上述V型杯状体内的内、外凹环槽上,并于两套环内圈各连一等份三叉式支杆,使两套环上各有三个镂空部份,且该两支杆中心各穿设一孔,两孔缘一面各连设一弹簧夹而位于两套环间,该内套环中心孔缘另面连设一套筒,套筒内腰部连设一中心设有弹簧支柱的圆板;一闸体,其半球形阀门的平面端中心连设一圆柱可于上述V型杯状物底板中心孔内穿梭,而其平面端直径可完全覆盖密封上述V型杯状体底板的多数个排水孔,该半球形阀门的弧面端中央同心连设一弹簧支柱及一弹簧护管,而弹簧护管外径可游梭于上述夹套装置内套环筒套的内径,使该半球形阀门的弹簧支柱与上述夹套装置内套环的弹簧支柱为在同一中心线上,并于该两弹簧支柱间套设一弹簧,以便借弹簧张力将半球形阀门密封V型杯状物底板的多数个排水孔,以收集雨伞面雨滴,而将闸体圆柱顶触地面,提升半球形阀门平面端,则使雨水经排水孔排除。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的雨水收容与排除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夹套装置的内,外套环中心孔,及内套环套筒内径系对应习用雨伞而定,并使该内、外套环的两弹簧夹能紧夹固于该习用雨伞尖杆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的雨水收容与排除之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夹套装置的外套环中心孔可设有螺纹,以旋合部份习用雨伞尖杆设有螺纹者。专利摘要一种伞的雨水收容与排除之构造,主要系包括一V型杯状体,一夹套装置,一闸体等部分所构成,其中该V型杯状体内嵌设该夹套装置的内、外套环,而内、外套环的中心孔及其弹簧夹可紧夹固于习用雨伞尖杆,并以闸体的半球形阀门平面端覆盖密封该V型杯状物底板的多数个排水孔,以便于雨伞使用后,该雨伞尖杆向下置放而收集伞面的雨滴于V型杯状体内,将闸体半球形阀门平面端固连且凸出V型杯状体外的圆柱压触于地面,提升该半球形阀门,则排除V型杯状体内的集水。文档编号A45B25/28GK2210566SQ9520130公开日1995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13日专利技术者李静宜·杰西 申请人:李静宜·杰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的雨水收容与排除之构造,其特征在于主要系包括:一V型杯状体,其底板中心穿设一孔,孔缘连设一环缘露于杯状体外,该中心孔周围于底板上穿设有多数个排水孔,该杯状体内壁近口端挖设一外凹环槽,其腰部挖设一内凹环槽;一夹套装置,其内,外套 环各嵌设于上述V型杯状体内的内、外凹环槽上,并于两套环内圈各连一等份三叉式支杆,使两套环上各有三个镂空部份,且该两支杆中心各穿设一孔,两孔缘一面各连设一弹簧夹而位于两套环间,该内套环中心孔缘另面连设一套筒,套筒内腰部连设一中心设有弹簧支柱的圆板;一闸体,其半球形阀门的平面端中心连设一圆柱可于上述V型杯状物底板中心孔内穿梭,而其平面端直径可完全覆盖密封上述V型杯状体底板的多数个排水孔,该半球形阀门的弧面端中央同心连设一弹簧支柱及一弹簧护管,而弹簧护管外径可游梭于上述夹套装置 内套环筒套的内径,使该半球形阀门的弹簧支柱与上述夹套装置内套环的弹簧支柱为在同一中心线上,并于该两弹簧支柱间套设一弹簧,以便借弹簧张力将半球形阀门密封V型杯状物底板的多数个排水孔,以收集雨伞面雨滴,而将闸体圆柱顶触地面,提升半球形阀门平面端,则使雨水经排水孔排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静宜杰西,
申请(专利权)人:李静宜杰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CA[加拿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