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双层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28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济型双层伞,包括一下层伞,其由一下中棒、下伞骨装置枢连该下中棒、与一下伞布含有一中央开口、且系于该下伞骨装置上;一上层伞,其由一上伞布构成,该上伞布中央部藉一帽罩夹并、固接于该下层伞的下中棒顶端;以及多数可拆卸式扣系装置,其各含有一上扣系单元与一下扣系单元。从而,结构简单,制作成本降低,而且组拆也方便。(*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经济型双层伞,本申请人先前所创作的「双层伞」(于89年11月21日向钧局申请,编号为第89220217号申请案)乙案(以下称「原案」的部份改良)。原案虽揭示一双层伞,由上层伞1u与下层伞1d所构成;但其上层伞1u仍需由上棒1、上伞骨装置2等元件构成,稍嫌复杂,会增加制作成本,及组拆的不便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型双面伞,下层伞由伞中棒枢连伞骨装置,其上系有下伞布;而该上层伞主要由一上伞布所构成;上,下伞布借一可拆卸式扣装置加以扣合或系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经济型双层伞,其特征是包括一下层伞,其由一下中棒、下伞骨装置枢连该下中棒、与一下伞布含有一中央开口、且系于该下伞骨装置上;一上层伞,其由一上伞布构成,该上伞布中央部藉一帽罩夹并、固接于该下层伞的下中棒顶端;以及多数可拆卸式扣系装置,其各含有一上扣系单元设于该上伞布的外缘处,与一下扣系单元设于该下伞布邻近该中央开口的里缘。该上伞布还包括一束缚装置。该上扣系单元为一扭孔,而该下扣系单元为一钮扣。该钮孔呈一葫芦型,含有一大直径孔、一狭口与一小置径孔,其直径小于该大直径孔,但稍大于该狭口宽度;而该钮扣含有一钮颈,其直径约等于该钮孔的小直径孔,而该钮扣的直径约等于或稍大于该大直径孔的直径。该上扣系单元含有一对开叉钩部,而该下扣系单元为一扣环、且卡扣该对开叉钩部。该上扣系单元为一上粘扣带或上摩丝,而该下扣系单元则为一下粘扣带或下摩丝、且扣合该上粘扣带或上摩丝。该上扣系单元为一扣环,而该下扣系单元则为一钮扣、且扣合该扣环。该上扣系单元为一圈环,而该下扣系单元则为一系带、且系结该圈环。由于采用上述方案结构简单,制作成本降低,而且组拆也方便。本技术的可取实体,可由以下说明所附诸图而得以明晰。图式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2本技术双层伞的上、下伞布分解俯视示意图。图3本技术用以扣合上、下伞布的扣系装置立体图。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图5本技术另一型扣系装置的扣合示意图。图6、7为本技术上、下层伞的示意图。图8为图6、7扣合上、下层伞的开伞示意图。图9为图8收合的示意图。图10、11为本技术另一可取实体的上、下伞布俯视示意图。图12、13为本技术他一可取实体的上、下层伞示意图。图14、15为本技术又一可取实体的上、下层伞示意图。图16、17为本技术的其他可取实体的上、下层布俯视示意图。图18为图16、17的上、下伞布扣合的部份示意图。参阅图1-9,本技术经济型双层伞包括一上层伞1u与一下层伞1d,令该上层伞1u扣系于该下层伞1d之上,以构成一双层伞,可供作海滩伞或具有较大直径的伞,以增大其遮蔽面积。该下层伞1d如图1、7至9所示,包括一下中棒1’,一下伞骨装置2’枢连该下中棒1’,一下伞布3’,系于该下伞骨装置2’上,藉一下弹节4’弹性扣锁于中棒1’上,以为开伞如图6、7、8所示。该下伞骨装置2’可为单折或多折式,如图1、7至9所示,包括一顶骨21’其里端枢连于中棒1’顶端的上巢20’,一支骨22’其里端枢连一下巢23’、滑合于中棒1’上并可借下弹节4’扣锁于中棒1’上,一尾骨24’其里端枢连该支骨22’的外端并藉一辅助骨25’亦枢连该顶骨21’的外端,而顶骨21’的最外端则枢连该支骨22’的中段。该上层伞1u包括一上伞布3其中央部可藉一帽罩20(cap)固接、嵌合、粘接、旋合或安装于下中棒1’的顶端10”,如图8、9所示,该上伞布3的外缘径向地设置有多数可拆卸式扣装置5a或5a’的上扣系单元5u或5u’,以便扣合设于下伞布3’上的下扣系单元5d或5d’。如图1、2、3及4所示,该可拆卸式扣系装置5a,包括一上扣系单元5u设于上伞布3的外缘,为一葫芦型的钮孔含有一大直径孔51、一狭口52与一小直径孔53,其直径小于该大直径孔51,但稍大于该狭口52宽度;与一下扣系单元5d设于下伞布3’上邻近中央开口30’的内缘、相对应于该上扣系单元5u,含有一钮扣51’,其直径约等于或稍大于该上扣系单元的大直径孔51的直径,以便轻易地自该大直径孔51中扣入,与一钮颈52’其直径约等于该上扣系单元5u的小直径孔53,以便稳稳地卡扣于该小直径孔53中,如图3、4、8所示。当组装时,先开启下层伞1d,将上层伞1u的帽罩20固装于下层伞的中棒顶端10”,并夹并上伞布3的中央部于中棒顶端上;并令上伞布3上的扣系单元5u的大直径孔51,先通过该下伞布3’上的下扣系单元5d的钮扣51’,利用开伞时上伞布3的张力,钮颈52乃自动地滑扣入小直径孔53中稳定卡扣,于是扣合上伞布3于下伞布3’上,并罩住中央开口30’。图1、2、5中,编号5a’为本技术另一可取的可拆卸式扣系装置,包括一上扣系单元含有一对开叉钩件5u’连设于上伞布3的外缘,与一下扣系单元为一扣环5d’(loop),可容该对开叉钩件5u’穿过该扣环5d’后,弹性张开该对开叉钩件5u’,以锁扣该对开叉钩件5u’于扣环5d’上、且不易解扣,尤如图5所示,于是以扣系上伞布3于下伞布3’之上。于撑伞在开启状态使用,一旦受风后,强风会吹经相邻两扣系装置5a、5a’间的上、下伞布3,3’的间隙而逸走,故本技术尚具抗风,防风效果不易被强风吹坏。如图8、9所示,于伞收合下层伞1d,并解开各扣系装置5a,5a’亦即解除上、下扣系单元5u,5d;或5u’,5d’间的卡扣,下拉上伞布3,使不会皱折、起伏地夹折于伞骨装置2’之间,下拉的上伞布3拢包下伞布3’、伞骨装置2’,缚紧束缚装置31,如束带,即能折合本技术双层伞加以收藏。该束缚装置31,如束带,连设于上伞布3的外缘处,可制自粘扣带、松紧带等。本技术优越、进步于原案,乃在于该上层伞1u已「简化」为几乎仅有一张上伞布3,不必使用复杂、昂贵且不便的上伞骨装置与上伞中棒;组合时,仅将上层伞1u的帽罩20夹并上伞布的中央部固接于下层伞1d的下中棒1’顶端,并扣合上、下扣系单元5u、5d或5u’、5d’,即能扣接上、下伞布3,3’,迅速构成一双层伞启用;收合时,解除上、下扣系单元5u、5d时则仿如解开衣服的「钮扣」般,轻而易行,构设简单,成本较廉,故称“经济型”双层伞。设若本技术的扣系装置5a或5a’制成不可拆卸式时,亦即上伞布3固定(不可拆卸)于下伞布3’之上,亦能构成一双层伞,但收伞后,厚重的上伞布3必夹折于下伞骨装置2’的诸伞骨之间,不仅蓬松无法收折整齐,且厚重伞布3起伏转折于伞骨之间,必紊乱不堪,不仅不雅观,且无法束缚、收藏,故本技术的扣系装置如上述制自“可拆卸式”,有如扣“钮扣”、或解“钮扣”般的轻便、容易。编号6为角度调节装置,原案已叙述甚详,旨在令伞中棒1’可在一脚架或基座上作任何角度的偏转、调节,例如因应太阳光的角度而倾斜,以有效遮阳,兹不赘述。本技术可于不违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作适度的修饰或改变,本技术不限制。该可拆卸式扣系装置5a,5a’可有其他多种的修饰、变化等均类属(generic)于单一的“可拆卸式双层伞”,而非“分案”(divisional)。如图10、11所示,可拆卸式扣装置5a即由开设于上伞布3外缘处的钮孔“扮演”一上扣系单元5u,而由连设于下伞布3’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经济型双层伞,其特征是:包括一下层伞,其由一下中棒、下伞骨装置枢连该下中棒、与一下伞布含有一中央开口、且系于该下伞骨装置上;一上层伞,其由一上伞布构成,该上伞布中央部藉一帽罩夹并、固接于该下层伞的下中棒顶端;以及多数可拆卸式扣系装置,其各含有一上扣系单元设于该上伞布的外缘处,与一下扣系单元设于该下伞布邻近该中央开口的里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光张荣仁
申请(专利权)人:福太洋伞工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