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薄防尘防水红外线触控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5035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薄防尘防水红外线触控模组,其包括数个红外发射管、数个红外接收管以及PCB板以及粘贴于屏幕保护玻璃上表面四周边的实心的导光条,所述导光条的外侧面与屏幕保护玻璃呈45°夹角,导光部件的外侧面上贴附有一反射层;数个红外发射管组成的红外发射管束与数个红外接收管组成的红外接收管束于屏幕保护玻璃的中轴线两侧对称设置,PCB板分别位于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的底部并与对应的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信号连接,红外发射管束以及红外接收管束在屏幕保护玻璃的下表面的安装位置以其光信号可到达反射层且入射光线与反射层的表面的夹角为45°为准,导光条正面、反射层的正面以及反射层的外侧面上印刷有遮光层。

Thinner dust-proof and waterproof infrared touch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thinning, dustproof and waterproof infrared touch control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infrared emission tubes, a plurality of infrared receiving tubes, a PCB board and a solid light guide strip pasted arou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screen protection glass. The outer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strip has a 45 degree angle with the screen protection glass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component. A reflective layer is attached to the surface of the screen, and an infrared transmitting tube bundle composed of several infrared transmitting tubes and an infrared receiving tube bundle composed of several infrared receiving tubes are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screen guard glass. The PCB board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frared transmitting tube and the infrared receiving tube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sponding infrared transmitting tube and the infrared receiving tube are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infrared transmitting tube and the infrared receiving tube respectively. The signal connection,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the infrared emission tube bundle and the infrared receiving tube bundle on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screen guard glass is based on the angle between the incident light and the surface of the reflective layer is 45 degrees, and the light-shielding layer is printed on the front of the light guide bar, the front of the reflective layer and the outer side of the reflective la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薄防尘防水红外线触控模组
本技术涉及多媒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薄防尘防水红外线触控模组。
技术介绍
传统红外触控液晶屏如图1所示,均要在脆弱的液晶屏1’前方另外加装屏幕保护玻璃2’,然后于屏幕保护玻璃的侧边安装红外感应模块3’,但由于屏幕保护玻璃与液晶屏直接贴合时容易产生气泡导致屏幕报废且屏幕越大废屏率越高,所以目前的工艺是将屏幕保护玻璃做成集成红外感应模块的保护玻璃金属面框结构罩在液晶屏上。而随着液晶屏尺寸越大,保护玻璃就越厚越重,同时支撑玻璃的金属框架也就越厚越重,这种笨重的保护玻璃金属面框结构造成了另外一个品质问题,即越大越重的保护玻璃金属面框结构罩在液晶屏面上时不容易密封,并且由于液晶屏和屏幕保护玻璃之间有间隙,屏体越大就越容易造成玻璃脱落、漏气、液晶屏表面和保护玻璃内侧十分容易发雾发霉、直接影响液晶屏图像的显示。同时,传统的红外管厚度通常为4mm,底层的PCB线路板厚度有2mm,再加上保护以上红外摸组的上下铝框厚度和插入时应留有的间隙,该传统红外模组设计结构一般使裝有红外感应模块的四周的边框条31’突出屏幕保护玻璃8-10mm,凸起的边框阻碍了边部触控,而且外观十分难看。如何减薄红外感应模块边框的厚度,成为近年开发的重要课题。同时由于传统模组边框为中空结构,边框出口处用红外透过塑料条32’封口,中空铝框利用空气介质传输红外光信号的传统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红外感应模块进水进灰的问题,从而影响红外接收管以及红外发射管的信号,又由于红外管位于屏幕保护玻璃上方,容易受到外部光线直射,导致误动作。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申请人研发出全贴合红外超轻超薄触摸液晶硬屏,其结构记载于中国专利号CN201520928396.6的技术专利中,包括显示屏本体,所述显示屏本体包括由固态紫外线柔性胶贴合的屏幕保护玻璃和液晶显示屏,屏幕保护玻璃表面四周粘接有红外感应模块。该专利屏幕保护玻璃与液晶显示屏的全贴合,解决了目前框贴屏幕保护玻璃易破碎伤人的问题,由于消除了两片玻璃组件中间的间隙将两块玻璃贴合成一块玻璃加强了触摸玻璃的强度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图像清晰度,同时避免了屏体容易结雾和发霉的缺陷,但其并未实现红外感应模块的减薄,框体密封性也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薄防尘防水红外线触控模组。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薄防尘防水红外线触控模组,其包括数个红外发射管、数个红外接收管以及PCB板,其还包括粘贴于屏幕保护玻璃正面四周边的实心的导光条,所述导光条具有高透光率,所述导光条的外侧面与屏幕保护玻璃正面呈45°夹角,所述导光部件的外侧面上贴附有一反射层;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粘贴于所述屏幕保护玻璃的背面四周,数个红外发射管组成的红外发射管束与数个红外接收管组成的红外接收管束于屏幕保护玻璃的中轴线两侧对称设置,所述PCB板分别位于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的底部并与对应的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信号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束以及红外接收管束在屏幕保护玻璃的背面的安装位置以其光信号可到达反射层且入射光线与反射层的表面的夹角为45°为准,所述导光条正面、反射层的正面以及反射层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所述屏幕保护玻璃为高透光玻璃。进一步地,所述导光条为高透光的玻璃或有机玻璃。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为光学反射镜、金属反射层或塑料反射条中任意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屏幕保护玻璃外侧面倾斜并与导光条的外侧面在同一平面上。提升了导光条斜面加工的成品率。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贴附于屏幕保护玻璃以及导光条的外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屏幕保护玻璃为玻璃白板,所述玻璃白板四周具有全透明的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的光信号穿透区。本技术实现的红外线触控模组突破常规地将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粘贴于所述屏幕保护玻璃的下表面四周,避免了外部光线直射造成误动作的问题,同时限定所述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在屏幕保护玻璃的下表面的安装位置以其光信号可到达反射层且入射光线与反射层的表面的夹角为45°为准,高透光玻璃含铁量低,用作屏幕保护玻璃可保证光通量,使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既不会占用屏幕保护玻璃的侧面,也不会占用屏幕保护玻璃的表面空间,从而使红外线触控模组结构较现有技术更为轻薄、紧凑;内部具有高透光率的导光条相比滤光条不易变形,且可以隔绝灰尘、液体进入其内部,在保证光通量的同时也易于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所述传统红外触控液晶屏结构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减薄防尘防水红外线触控模组的俯视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其中箭头代表光信号走向;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红外发射管、红外接收管与屏幕保护玻璃贴合结构的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屏幕保护玻璃、导光部件以及反射镜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2至图4所示,一种减薄型红外线触控模组,其安装于屏幕保护玻璃6上,其包括数个红外发射管1、数个红外接收管2以及PCB板3,其还包括粘贴于屏幕保护玻璃6的正面61四周边的导光条4,所述导光条4的外侧面与屏幕保护玻璃正面呈45°夹角,所述导光条4的外侧面41上贴附有反射镜5,所述红外发射管1和红外接收管2分别粘贴于所述屏幕保护玻璃6的背面62四周,数个红外发射管1组成的红外发射管束与数个红外接收管2组成的红外接收管束于屏幕保护玻璃6的中轴线两侧对称设置,所述红外发射管1以及红外接收管2的底部安装有所述PCB板3,所述PCB板3与对应的红外发射管1以及红外接收管2信号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束以及红外接收管束在屏幕保护玻璃的背面62的安装位置以其光信号可到达反射镜5且入射光线与反射镜5的镜面的夹角A为45°为准,所述屏幕保护玻璃6为高透光玻璃。本实施例所述导光条4为由高透光玻璃制得的实心、透明的导光条,所述导光条正面、反射镜的正面以及反射镜的外侧面上印刷有遮光层7。工作时,红外发射管面所发射的红外光线穿透高透光的屏幕保护玻璃后,于贴附在玻璃导光条斜面上的反射镜上,红外光线被水平折射穿过玻璃导光条,射向对面的玻璃导光条,并透过对面的玻璃导光条和贴附在对面玻璃导光条上的反射镜,将红外传输信号折射入安装在高透光屏幕保护玻璃背面的红外接收管面并被接收。本技术实用的粘接剂为常规的光学胶或固态柔性胶(见中国专利号201611268540.3),装配时,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使用光学胶10(固态柔性胶或液态UV光学胶)事先定位粘接在荧幕保护玻璃背面62四周边,在光学胶未固化前,可以细心调整并来回移动红外发射管1和红外接收管2的位置,并通过和PCB板3的信号联接调整获得最佳信号和最佳定位位置后,使用UV光固灯固化定位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所述导光条还可以为有机玻璃,但当导光条为高透光的玻璃或有机玻璃时,其相比滤光条不易变形,且可以隔绝灰尘、液体进入其内部,在保证光通量的同时也易于清洁;所述反射层为光学反射镜、金属反射层或塑料反射条中任意一种;屏幕保护玻璃的厚度以及单侧滤光玻璃的宽度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设定,只要能保证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信号可到达反射层并经过反射后被红外接收管接收即可。所述屏幕保护玻璃外侧面还可以倾斜并与导光条的外侧面在同一平面上,如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薄防尘防水红外线触控模组,其包括数个红外发射管、数个红外接收管以及PCB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粘贴于屏幕保护玻璃正面四周边的实心的导光条,所述导光条具有高透光率,所述导光条的外侧面与屏幕保护玻璃的正面呈45°夹角,所述导光部件的外侧面上贴附有一反射层;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粘贴于所述屏幕保护玻璃的背面四周,数个红外发射管组成的红外发射管束与数个红外接收管组成的红外接收管束于屏幕保护玻璃的中轴线两侧对称设置,所述PCB板分别位于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的底部并与对应的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信号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束以及红外接收管束在屏幕保护玻璃的背面的安装位置以其光信号可到达反射层且入射光线与反射层的表面的夹角为45°为准,所述导光条正面、反射层的正面以及反射层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遮光层;所述屏幕保护玻璃为高透光玻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薄防尘防水红外线触控模组,其包括数个红外发射管、数个红外接收管以及PCB板,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粘贴于屏幕保护玻璃正面四周边的实心的导光条,所述导光条具有高透光率,所述导光条的外侧面与屏幕保护玻璃的正面呈45°夹角,所述导光部件的外侧面上贴附有一反射层;所述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分别粘贴于所述屏幕保护玻璃的背面四周,数个红外发射管组成的红外发射管束与数个红外接收管组成的红外接收管束于屏幕保护玻璃的中轴线两侧对称设置,所述PCB板分别位于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的底部并与对应的红外发射管以及红外接收管信号连接,所述红外发射管束以及红外接收管束在屏幕保护玻璃的背面的安装位置以其光信号可到达反射层且入射光线与反射层的表面的夹角为45°为准,所述导光条正面、反射层的正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璋
申请(专利权)人:欧浦登福州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