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4891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包括:正线轨道一(1)、正线轨道二(2)、侧式站台(3)、岛式站台(4)、停车线轨道一(5)、出入线轨道一(8)、出入线轨道二(9)、若干渡线轨道;所述出入线轨道一(8)和出入线轨道二(9)连接车辆基地(11);通过构造的组成和连接、位置关系的创新性改进,呈现侧岛结合式站台,站台范围仅包含三条线路,站后包含四条线路,既可以实现双向收车、单向发车,又可以减小接轨站工程投资、简化运营组织管理难度提高运行效率。

A rail transit side island combined with station struc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ail transit side island combined rail station structur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ide island combined rail station structure comprises a main track 1 (1), a main track 2 (2), a side platform 3, an island platform 4, a parking line track 1 (5), an entry-exit track 1 (8), an entry-exit track 2 (9), and several transit lines. The track 1(8) and the track 2(9) of the entry-exit lin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vehicle base (11); through the innovative improvement of the structure composition, connection and location relationship, a side island combined platform is presented, the platform scope contains only three lines, and the rear of the station contains four lines, which can not only realize two-way receipt and one-way departure, but also reduce the size of the platform. Connection station project investment, simplify opera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difficulty, improve oper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轨道交通在各大城市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建设用地需求与既有城市规划条件的矛盾日益突出,尤以占地面积较大的车辆基地及其出入线接轨站最为明显;同时,当车辆基地未处于轨道交通线路端部时,如何在保证不影响正常运营的基础上提高全线收发车效率并对故障列车及时救援,对单站接轨站配线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针对单站接轨站的配线结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岛双线站后接轨配线结构(如图1);另一种是双岛四线站后接轨配线结构(如图2)。其中,单岛双线站后接轨配线结构(如图1),正线轨道1、2通过站后两条单渡线轨道101、102及一组交叉渡线轨道7衔接出入线轨道8、9,车辆基地11可方便的实现向正线轨道下行方向的发车和上行方向的收车;但实现车辆基地向上行方向的加车和下行方向的收车,需要在正线轨道换向,同时当下行方向的故障列车进入车辆基地时,需要占用正常运营列车的运行路径才可完成,对正线轨道产生较大的行车干扰,影响了运营效率。双岛四线站后接轨配线结构(如图2),两条正线轨道1、2通过站前、站后各两条单渡线轨道101-104实现与两岛式站台41、42间的停车线轨道51、52相连,同时两条停车线轨道51、52利用站后一组交叉渡线轨道7衔接两条出入线轨道8、9,可以实现正线轨道上、下行双向收发车及双向的故障列车顺利进入车辆基地而不占用正常列车的运行路径。但在该接轨站配线结构形式下,由车辆基地11加入正线轨道的车辆与正线轨道正常运营的车辆在该站停靠上客时的开门方向有所不同(以下行方向为例,下行正线轨道1上运营的车辆在该站停靠上客时的开门方向为列车前进方向的左侧,由车辆基地加入到下行正线轨道1的车辆在该站停靠上客时,需停靠在停车线轨道51上,开门方向为列车前进方向的右侧),给运营组织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利性。同时,由于该配线结构形式包含两个岛式站台且站台范围存在四条线路,导致车站的宽度增加较大;两个岛式站台前、后衔接正线轨道与停车线轨道的四条单渡线轨道,拉长了车站总的长度。综合以上因素导致采用该配线结构形式的接轨车站规模增加较大、占地面积和工程投资均增加较多。上述两种常规单站接轨站配线结构,无法同时实现不在正线轨道换向情况下的双向收发车和接轨站规模的合理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综合考虑车辆双向收发车需求,并尽量减小接轨站规模,简化运营组织管理难度提高运营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该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包括:正线轨道一、正线轨道二、侧式站台、岛式站台、停车线轨道一、出入线轨道一、出入线轨道二、若干渡线轨道;所述出入线轨道一和出入线轨道二连接车辆基地;所述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并列设置,所述侧式站台和岛式站台并列设置,所述岛式站台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与正线轨道二之间,所述侧式站台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远离所述岛式站台的外侧;所述停车线轨道一设置于所述正线轨道一与所述岛式站台之间,所述停车线轨道一连接所述出入线轨道一,且所述停车线轨道一和所述出入线轨道一分别通过渡线轨道与所述正线轨道一相连;所述正线轨道二与所述出入线轨道二通过渡线轨道相连,所述出入线轨道二通过渡线轨道与所述出入线轨道一相连。优选地,该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还包括交叉渡线轨道一;所述停车线轨道一与所述出入线轨道一两者接轨处设置有所述交叉渡线轨道一,所述交叉渡线轨道一通过道岔接轨所述正线轨道一、停车线轨道一和出入线轨道一。优选地,该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还包括单渡线轨道一;所述单渡线轨道一通过道岔一端连接所述正线轨道二、另一端连接所述出入线轨道二。优选地,该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还包括交叉渡线轨道二;所述单渡线轨道一与所述出入线轨道二接轨处设置有所述交叉渡线轨道二,所述交叉渡线轨道二通过道岔接轨所述单渡线轨道一、停车线轨道一、出入线轨道一和出入线轨道二。优选地,所有道岔均为单开道岔。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既可以实现双向收车、单向发车,又可以减小接轨站工程投资、简化运营组织管理难度提高运行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侧岛结合接轨站配线结构,利用正线轨道与站台间增设的停车线轨道及其与两条正线轨道间的联系,实现在不影响正常运营情况下的双向收车及单向发车,且不会改变车辆在本站的开门方向及乘客的乘车习惯;相比现有的单岛双线站后接轨配线结构,增加了下行方向的收车功能,可有效解决下行正线轨道上的故障列车在不影响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快速进入车辆基地的功能需求(利用了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相比现有的双岛四线站后接轨配线结构,由车辆基地加入下行方向的车辆与正线轨道运营车辆在该站的开门方向均为同侧,且前往下行方向的乘客在该站候车的站台保持不变(利用了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3、本专利技术采用侧岛结合的站台结构形式,有效的压缩了车站的宽度,相比现有的双岛四线站后接轨配线结构,车站宽度压缩约8m(利用了数学几何等自然规律);站后采用两组交叉渡线轨道的配线结构形式,有效的缩短了车站的长度,相比现有的双岛四线站后接轨配线结构,车站长度缩短约29m(利用了数学几何等自然规律);整个车站主体结构,单层面积减少约3900㎡,在降低工程量(利用了面积计算公式、费用计算公式等自然规律)的同时也减小了车站建设对周边既有及规划建(构)筑物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的单岛双线站后接轨配线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的双岛四线站后接轨配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侧岛三线站后接轨配线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应的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该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包括:正线轨道一1、正线轨道二2、侧式站台3、岛式站台4、停车线轨道一5、交叉渡线轨道一6、交叉渡线轨道二7、出入线轨道一8、出入线轨道二9、单渡线轨道一10、若干道岔C1-C9;所述出入线轨道一8和出入线轨道二9连接车辆基地11,车辆基地11未处于轨道交通线路端部。所述正线轨道一1与正线轨道二2并列设置,所述侧式站台3和岛式站台4并列设置,所述岛式站台4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1与正线轨道二2之间,所述侧式站台3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1远离所述岛式站台4的外侧。所述停车线轨道一5设置于所述正线轨道一1与所述岛式站台4之间,所述停车线轨道一5连接所述出入线轨道一8,且两者接轨处设置有所述交叉渡线轨道一6,所述交叉渡线轨道一6通过道岔C1-C4接轨所述正线轨道一1、停车线轨道一5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包括:正线轨道一(1)、正线轨道二(2)、侧式站台(3)、岛式站台(4)、停车线轨道一(5)、出入线轨道一(8)、出入线轨道二(9)、若干渡线轨道;所述出入线轨道一(8)和出入线轨道二(9)连接车辆基地(11);所述正线轨道一(1)与正线轨道二(2)并列设置,所述侧式站台(3)和岛式站台(4)并列设置,所述岛式站台(4)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1)与正线轨道二(2)之间,所述侧式站台(3)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1)远离所述岛式站台(4)的外侧;所述停车线轨道一(5)设置于所述正线轨道一(1)与所述岛式站台(4)之间,所述停车线轨道一(5)连接所述出入线轨道一(8),且所述停车线轨道一(5)和所述出入线轨道一(8)分别通过渡线轨道与所述正线轨道一(1)相连;所述正线轨道二(2)与所述出入线轨道二(9)通过渡线轨道相连,所述出入线轨道二(9)通过渡线轨道与所述出入线轨道一(8)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包括:正线轨道一(1)、正线轨道二(2)、侧式站台(3)、岛式站台(4)、停车线轨道一(5)、出入线轨道一(8)、出入线轨道二(9)、若干渡线轨道;所述出入线轨道一(8)和出入线轨道二(9)连接车辆基地(11);所述正线轨道一(1)与正线轨道二(2)并列设置,所述侧式站台(3)和岛式站台(4)并列设置,所述岛式站台(4)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1)与正线轨道二(2)之间,所述侧式站台(3)位于所述正线轨道一(1)远离所述岛式站台(4)的外侧;所述停车线轨道一(5)设置于所述正线轨道一(1)与所述岛式站台(4)之间,所述停车线轨道一(5)连接所述出入线轨道一(8),且所述停车线轨道一(5)和所述出入线轨道一(8)分别通过渡线轨道与所述正线轨道一(1)相连;所述正线轨道二(2)与所述出入线轨道二(9)通过渡线轨道相连,所述出入线轨道二(9)通过渡线轨道与所述出入线轨道一(8)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交通侧岛结合接轨车站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侧岛结合接轨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强徐瑰麟王洪刚罗聪朱鹏高华颜燕舞臧向舒启翀熊英男刘一帆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