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硬质合金管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4369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9: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硬质合金管件,包括架座,所述架座顶部端面内左右对称设有第一安接槽,所述第一安接槽中固定设有向上伸长的支架,所述支架中设有第一转接槽,所述第一转接槽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接环,所述转接环外圆上固定设有外齿圈,所述转接环中设有左右贯穿的容腔,所述容腔上下端壁中对称设有安接座,所述安接座中设有口部朝内的通接槽,所述通接槽内侧端壁中固定设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液压杆上固定设有伸入所述容腔中的安接板,所述安接座前后两侧端面对称设有凸臂,前后两个所述凸臂中分别铰接安装有两组第一铰接臂。

A new type of cemented carbide pipe fitting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cemented carbide pipe fittings, including a rack, the top face of the rack is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anchor groove, the first anchor groove is fixed with an upward elongated bracket, the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transition groove, and the first transition groove is rotatably mounted with a transition ring through a bearing. An external gear ring is fixed on the outer circle of the switching ring, and the switching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capacitive cavity penetrating left and right sides. A connecting seat i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in the upper and lower end walls of the capacitive cavity, and a connecting groove with the mouth facing inward is arranged in the connecting seat. A first hydraulic cylinder is fixed on the hydraulic rod of the first hydraulic cylinder. The front and rear ends of the mounting seat are symmetrically provided with convex arms, and two groups of first articulated arms are articulated in the front and rear two convex arms respective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硬质合金管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硬质合金加工
,具体地说是一种新型硬质合金管件。
技术介绍
硬质合金管件在加工生产中需要领用打磨设备进行打磨操作,而传动中的打磨设备,设置模式单一,在打磨过程中多采用螺栓拧紧的方式对管件进行夹持固定,其操作过程较为复杂且劳动强度大,现有中也有一些自动化程度高的打磨设备,但其在对管件固定后需要利用手动进行转动操作,其严重影响了打磨效率,存在较大缺陷,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硬质合金管件。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新型硬质合金管件,包括架座,所述架座顶部端面内左右对称设有第一安接槽,所述第一安接槽中固定设有向上伸长的支架,所述支架中设有第一转接槽,所述第一转接槽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接环,所述转接环外圆上固定设有外齿圈,所述转接环中设有左右贯穿的容腔,所述容腔上下端壁中对称设有安接座,所述安接座中设有口部朝内的通接槽,所述通接槽内侧端壁中固定设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液压杆上固定设有伸入所述容腔中的安接板,所述安接座前后两侧端面对称设有凸臂,前后两个所述凸臂中分别铰接安装有两组第一铰接臂,所述第一铰接臂远离所述凸臂的一端铰接安装有夹块,所述安接板前后两侧端面内对称设有口部朝外的第二安接槽,所述第二安接槽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远离所述安接板的一端与内侧的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左右两个所述支架之间的所述架座顶部端面内设有左右伸长且口部向上的滑接腔,所述滑接腔中滑接安装有滑接座,所述滑接座内底部设有左右贯穿的螺状孔,所述螺状孔中螺纹配合安装有螺状杆,所述滑接腔左右两侧端壁内对称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三安接槽,所述第三安接槽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接轴,左右两个所述第一转接轴内侧端伸入所述滑接腔中且分别与所述螺状杆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接槽内底壁相通设置有第二转接槽,所述第一转接轴远离所述滑接腔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转接槽中且与所述第二转接槽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槽中的所述第一转接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外齿圈配合连接的第一齿接轮,所述第三安接槽中的所述第一转接轴上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支架上设有光照装置,所述光照装置包括悬臂以及灯泡。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接腔下方的所述架座中设有第三转接槽,左右两个所述第三安接槽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贯穿所述第三转接槽的第二转接轴,所述第三转接槽中的所述第二转接轴上固定设有第二齿接轮,所述第三转接槽右侧内壁中固定设有第一电转机,所述第一电转机左侧端面动力连接有与所述第二齿接轮配合连接的的第三齿接轮,所述第三安接槽中的所述第二转接轴上固定设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传动配合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接座中还是也有口部向上的滑接槽,所述滑接槽中滑接安装有滑接块,所述滑接槽内底壁固定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液压杆与所述滑接块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滑接块顶部端面内固定设有第二电转机,所述第二电转机顶部动力连接有打磨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接槽左右端壁中对称设有导接槽,所述导接槽中滑接安装有与所述滑接块固定连接的导接块。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块内侧端面设有齿尖。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滑接腔右侧端壁内设有与所述第一电转机电连的触感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悬臂设置于所述支架内侧端面顶部,且所述灯泡固定设置于所述悬臂底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装置在使用时,控制上下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缸同时运行,使上下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液压杆带动上下两个所述安接板相对运行,使所述第二铰接臂与所述安接板呈水平状态,此时前后两组所述夹块相互远离,然后将管件两端分别穿插入左右两个所述容腔中,此时控制上下两个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液压杆带动上下两个所述安接板相互远离,此时在所述安接板的带动下,所述第二铰接臂带动所述第一铰接臂以及所述夹块向内侧滑动,从而可对管件两端进行夹持固定,从而可大大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固定操作时的简便性;夹持固定后,控制所述第二液压缸运行,使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液压杆带动所述滑接块以及打磨轮向上滑动,直至所述打磨轮与管件外表面相抵后,控制所述第二液压缸停止运行,并同时控制所述第一电转机以及所述第二电转机转动,所述第一电转机转动后可通过所述第三齿接轮驱动所述第二齿接轮带动所述第二转接轴转动,所述第二转接轴转动后可通过第二传动轮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以及所述第一转接轴转动,所述第一转接轴转动后可通过所述第三齿接轮驱动所述外齿圈带动所述转接环以及管件转动,与此同时,所述第一转接轴转动后可带动所述螺状杆转动,所述螺状杆转动后可驱动所述滑接座向右滑动,而在所述第二电转机转动后可带动所述打磨轮对管件进行打磨操作,当所述滑接座右侧端面与所述滑接腔右侧内壁相抵时,所述触感器被触发,所述第一电转机反向转动,由此即可实现左右往复打磨操作,从而可大大提高打磨效率以及打磨效果;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对管件的夹持固定以及转动打磨一体式操作,可大大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打磨效率以及打磨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硬质合金管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箭头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种新型硬质合金管件,包括架座100,所述架座100顶部端面内左右对称设有第一安接槽101,所述第一安接槽101中固定设有向上伸长的支架200,所述支架200中设有第一转接槽201,所述第一转接槽201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接环202,所述转接环202外圆上固定设有外齿圈203,所述转接环202中设有左右贯穿的容腔204,所述容腔204上下端壁中对称设有安接座212,所述安接座212中设有口部朝内的通接槽211,所述通接槽211内侧端壁中固定设有第一液压缸210,所述第一液压缸210的液压杆上固定设有伸入所述容腔204中的安接板206,所述安接座212前后两侧端面对称设有凸臂213,前后两个所述凸臂213中分别铰接安装有两组第一铰接臂215,所述第一铰接臂215远离所述凸臂213的一端铰接安装有夹块216,所述安接板206前后两侧端面内对称设有口部朝外的第二安接槽205,所述第二安接槽205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铰接臂214,所述第二铰接臂214远离所述安接板206的一端与内侧的所述第一铰接臂215铰接,左右两个所述支架200之间的所述架座100顶部端面内设有左右伸长且口部向上的滑接腔106,所述滑接腔106中滑接安装有滑接座107,所述滑接座107内底部设有左右贯穿的螺状孔108,所述螺状孔108中螺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硬质合金管件 ,包括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座顶部端面内左右对称设有第一安接槽,所述第一安接槽中固定设有向上伸长的支架,所述支架中设有第一转接槽,所述第一转接槽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接环,所述转接环外圆上固定设有外齿圈,所述转接环中设有左右贯穿的容腔,所述容腔上下端壁中对称设有安接座,所述安接座中设有口部朝内的通接槽,所述通接槽内侧端壁中固定设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液压杆上固定设有伸入所述容腔中的安接板,所述安接座前后两侧端面对称设有凸臂,前后两个所述凸臂中分别铰接安装有两组第一铰接臂,所述第一铰接臂远离所述凸臂的一端铰接安装有夹块,所述安接板前后两侧端面内对称设有口部朝外的第二安接槽,所述第二安接槽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远离所述安接板的一端与内侧的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左右两个所述支架之间的所述架座顶部端面内设有左右伸长且口部向上的滑接腔,所述滑接腔中滑接安装有滑接座,所述滑接座内底部设有左右贯穿的螺状孔,所述螺状孔中螺纹配合安装有螺状杆,所述滑接腔左右两侧端壁内对称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三安接槽,所述第三安接槽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接轴,左右两个所述第一转接轴内侧端伸入所述滑接腔中且分别与所述螺状杆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接槽内底壁相通设置有第二转接槽,所述第一转接轴远离所述滑接腔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转接槽中且与所述第二转接槽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槽中的所述第一转接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外齿圈配合连接的第一齿接轮,所述第三安接槽中的所述第一转接轴上固定设有第一传动轮,所述支架上设有光照装置,所述光照装置包括悬臂以及灯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硬质合金管件,包括架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架座顶部端面内左右对称设有第一安接槽,所述第一安接槽中固定设有向上伸长的支架,所述支架中设有第一转接槽,所述第一转接槽中通过轴承可转动的安装有转接环,所述转接环外圆上固定设有外齿圈,所述转接环中设有左右贯穿的容腔,所述容腔上下端壁中对称设有安接座,所述安接座中设有口部朝内的通接槽,所述通接槽内侧端壁中固定设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液压杆上固定设有伸入所述容腔中的安接板,所述安接座前后两侧端面对称设有凸臂,前后两个所述凸臂中分别铰接安装有两组第一铰接臂,所述第一铰接臂远离所述凸臂的一端铰接安装有夹块,所述安接板前后两侧端面内对称设有口部朝外的第二安接槽,所述第二安接槽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二铰接臂,所述第二铰接臂远离所述安接板的一端与内侧的所述第一铰接臂铰接,左右两个所述支架之间的所述架座顶部端面内设有左右伸长且口部向上的滑接腔,所述滑接腔中滑接安装有滑接座,所述滑接座内底部设有左右贯穿的螺状孔,所述螺状孔中螺纹配合安装有螺状杆,所述滑接腔左右两侧端壁内对称设有向下伸长的第三安接槽,所述第三安接槽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接轴,左右两个所述第一转接轴内侧端伸入所述滑接腔中且分别与所述螺状杆左右两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接槽内底壁相通设置有第二转接槽,所述第一转接轴远离所述滑接腔的一端伸入所述第二转接槽中且与所述第二转接槽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槽中的所述第一转接轴上固定设有与所述外齿圈配合连接的第一齿接轮,所述第三安接槽中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锦桃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诗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