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32024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0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加热待轧钢坯的加热炉的数量,以及每个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时间;根据所述待轧钢坯的加热温度和平均待轧间隔时间,以及所述加热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根据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分别确定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根据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确定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煤气流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待轧时间,进而能够提高钢坯质量。

A method to reduce the time of heating and waiting to be rolle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etallurgical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method for reducing the heating time to be rolled. The method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heating furnaces for heating billets to be rolled, and the heating time of each heating furnace; determining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and the average waiting time of billets to be rolled, and the heat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total heating time of the furnace, the furnace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time of the furnace in the soaking section, the first heating section and the second heating section are determined respectively, and the furnace temperature and heating time in the soaking section, the first heating section and the second heating section are determined respectively. The gas flow rate of the heating furnace in the homogenizing section, the first heating section and the second heating section is determined.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time to be rolled,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billet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
,尤其涉及一种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
技术介绍
轧钢加热炉是轧钢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占轧钢能耗的60~70%,是轧钢工序的节能重点。随着近年钢铁产品质量的要求,轧钢加热越来越重要,坯料加热的目的是使坯料在出炉时达到轧制所要求的温度分布,正常生产时,加热炉处于一种相对稳定态或动态平衡。很多动态因素会导致加热炉不能在稳定工况下运行,其中,待轧就是加热炉操作中的一个典型的动态过程。待轧一旦发生,原有的平衡将不复存在,加热炉产量突变为零。待轧时,坯料在炉内不再运动,如果供热制度不做适当调整,坯料温度将不断上升,这不仅将导致燃料浪费,还将导致更多的氧化和脱碳,严重影响钢坯加热质量。现有技术在轧制过程中,由于轧机检修和延时轧制等情况的发生,存在坯料加热待轧时间增多的问题,由此造成轧钢加热单耗增加,钢坯过烧,造成氧化烧损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钢坯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加热待轧钢坯的加热炉的数量,以及每个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时间;根据所述待轧钢坯的加热温度和平均待轧间隔时间,以及所述加热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根据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分别确定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根据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确定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煤气流量。优选的,还包括:在轧制过程中,控制所述加热炉的工作参数波动范围低于或等于4%。优选的,所述工作参数包括:煤气流量、空气流量、烟气流量、压力、温度和炉温中的至少一种参数。优选的,还包括:在待轧开始后2~5分钟,控制所述加热炉的炉温每分钟降低10~20℃。优选的,还包括:在待轧结束前3~5分钟,控制所述加热炉的炉温每分钟升高10~20℃。优选的,还包括:当待轧时间为5~10分钟,控制所述加热炉的均热段的煤气流量减少4~20%,以及控制所述加热炉的炉温降低30~50℃。优选的,还包括:当待轧时间为10~15分钟,控制出钢数量最多的加热炉的出钢数量降低10~15%,以及控制出钢数量最多的加热炉的煤气流量降低20~30%,以及控制出钢数量最多的加热炉的炉温降低50~100℃。优选的,还包括:当待轧时间为15~30分钟,控制出钢数量最少的加热炉停止工作。优选的,还包括:当待轧时间大于1小时,分别控制所述加热炉的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各降低200~300℃,保温待炉。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本专利技术首先确定用于加热待轧钢坯的加热炉的数量,以及每个加热炉的加热时间,接着,根据待轧钢坯的加热温度和平均待轧间隔时间,以及加热时间,确定每个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以及,根据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分别确定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以及,根据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确定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煤气流量,有效地减少了待轧时间,进而能够提高钢坯质量。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图形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的流程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包含数据线的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第一加热炉,12为第二加热炉,13为第三加热炉,14为第四加热炉,2为粗轧机,3为精轧机,4为工控机,5为均热段参数采集分支线,6为第一加热段参数采集分支线,7为第二加热段参数采集分支线,8为数据连接支线,9为数据采集总线,10为数据控制总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01:确定用于加热待轧钢坯的加热炉的数量,以及每个加热炉的加热时间。具体来讲,可以根据待轧钢坯的出钢总量和单个加热炉的出钢数量,确定加热炉的数量,具体地,可以根据公式一确定运行的加热炉的数量:其中,Po为待轧钢坯的出钢总量,单位为kg,Pm为单个加热炉的出钢数量,单位为kg,n为运行的加热炉的数量。同时,可以根据每个加热炉每小时出钢数量和该加热炉的出钢数量,确定每个加热炉的加热时间,具体地,可以根据公式二确定每个加热炉的加热时间:其中,ti为第i个加热炉的加热时间,单位为h,Pi为第i个加热炉每小时的出钢数量,单位为kg/h,Pm为单个加热炉的出钢数量,单位为kg。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加热炉的出钢数量均相同。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具体实施例,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加热炉的数量为4个,因此,i依次取1~4。步骤102:根据所述待轧钢坯的加热温度和平均待轧间隔时间,以及所述加热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其中,加热总时间基于加热炉的加热时间和待轧钢坯的平均待轧间隔确定。具体来讲,可以根据公式三确定每个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其中,tzi为第i个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单位为h,Wg为待轧钢坯的加热温度,单位为℃,Δtd为待轧钢坯的平均待轧间隔,单位为min。步骤103:根据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分别确定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具体来讲,根据各个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分别确定各个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具体地,采用下述一组公式确定炉温和加热时间:其中,Wa为加热炉的均热段的炉温,Wj1为加热炉的第一加热段的炉温,Wj2为加热炉的第二加热段的炉温,炉温的单位为℃,tji为加热炉的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加热时间,单位为min。步骤104:根据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确定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煤气流量。具体来讲,可以根据公式五确定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煤气流量;其中,Vm为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中任一段的煤气流量,单位为m3/h,k为修正系数,Qm为煤气的低发热值,单位为kJ/m3,Cm为煤气比热,单位为kJ/(m3℃),Wi为与Vm对应的一段的炉温,单位为℃。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在轧制过程中,正常情况下,各个加热炉依次按照设定时间交替出钢,待轧时间应控制在2分钟以内,同时,加热炉的工作参数波动范围低于或等于4%,其中,工作参数包括煤气流量、空气流量、烟气流量、压力、温度和炉温中的至少一种参数。而,在发生待轧的情况下,在待轧开始后2~5分钟,控制加热炉的炉温每分钟降低10~20℃。在待轧结束前3~5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加热待轧钢坯的加热炉的数量,以及每个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时间;根据所述待轧钢坯的加热温度和平均待轧间隔时间,以及所述加热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根据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分别确定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根据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确定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煤气流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确定用于加热待轧钢坯的加热炉的数量,以及每个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时间;根据所述待轧钢坯的加热温度和平均待轧间隔时间,以及所述加热时间,确定每个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根据所述加热炉的加热总时间,分别确定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根据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炉温和加热时间,确定所述加热炉在均热段、第一加热段和第二加热段的煤气流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轧制过程中,控制所述加热炉的工作参数波动范围低于或等于4%。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参数包括:煤气流量、空气流量、烟气流量、压力、温度和炉温中的至少一种参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加热待轧时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待轧开始后2~5分钟,控制所述加热炉的炉温每分钟降低10~20℃。5.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冠军王金花吴刚高月彭晓慧陈军
申请(专利权)人:首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