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气库气井交互注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122859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储气库气井交互注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根据储气库中的气层实时半径建立地层压力模型;根据储气库的有效渗透率和气层表皮系数建立井底流压模型;根据地层压力模型与井底流压模型确定用于对储气库进行采气的采气模型。通过采用该方法得到的采气模型,通过利用该采气模型对气井进行采气作业,能够及时的对气井进行调峰作业。增加了气井供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采用该采气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了采气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气库气井交互注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开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气库气井交互注采的方法。
技术介绍
受天气因素影响,城市用户对天然气需求在不同季节有很大变化,通常是冬季用气量大,夏季用气量小,二者峰谷差大,为保证城市供气稳定,季节调峰势在必行。地下储气库作为天然气存储和调节手段之一,地下储气库具有库容大、安全性好、储转费低等独特优点,为目前主要的、最经济的城市季节调峰方式。储气库气井调峰评价不同于普通气藏开发,其运行过程中既有向地层注气的过程,也存在采气的过程。整体属于交互注采的动态阶段。所谓调峰就是在气井注气后进行大量采气的一个调节过程,该过程压力实时预测难度大,而且采气调峰阶段的压力、气量都不恒定,常规方法已不能满足储气库的调峰评价需求。目前国内对储气库的调峰评价仅限于基于气藏开发阶段的气井产能评价,资料依赖于产能试井、不稳定试井精度,但对于长期注采运行气井来说,昂贵的测试费用加上大批量的关井停产测试给气库高效运行带来了极大困难。现有技术中,提供了基于岩石物理学参数计算地层压力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地层声波速度、密度和孔隙度进行估算,未考虑气井强注气对地层声波速度的影响,不适用于储气库气井的地层压力预测。另一种涉及储气库运行产业下游用户调峰的方法,该方法是对固定存储设备的联合应用,不适用于气田边注气边采气的动态运行。现有方法一方面是操作成本高,另一方面是实时调控难度大,在应急情况下不能快速对气井进行调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气库气井交互注采的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快速对气井进行调峰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气库气井交互注采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根据储气库中的气层实时半径建立地层压力模型;根据储气库的有效渗透率和气层表皮系数建立井底流压模型;根据地层压力模型与井底流压模型确定用于对储气库进行采气的采气模型。进一步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采气模型确定储气库的预产气量,当预产气量与实际产气量的第一绝对差值大于第一预设调整系数时,重新对采气模型进行修正,当第一绝对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调整系数时,停止对采气模型进行修正。进一步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地层压力模型和井底流压模型建立储气库的井口的井口油压模型。进一步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井口油压模型确定井口的预测油压,预测油压与井口的实际油压的第二绝对差值大于第二预设调整系数时,重新对井口油压模型进行修正,当第二绝对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调整系数时,停止对井口油压模型进行修正。进一步地,当第一绝对差值与第二绝对差值的乘积大于第三预设调整系数时,重新对井口油压模型和采气模型进行修正,当第一绝对差值与第二绝对差值的乘积小于或等于第三预设调整系数时,停止对井口油压模型和采气模型修正。进一步地,地层压力模型根据以下公式获得:其中,Pe为预测地层压力,单位为MPa;Pi为对采气模型进行第i次修正前的储气库的地层压力,单位为MPa,i为整数;Ze为实时气体偏差因子;Te为实时地层温度,单位为K;G为储气库的实时储气量,单位为108m3;Gp为储气库的实时累计产气量,单位为108m3;Zi为对采气模型进行第i次修正前的储气库的气体偏差因子,i为整数;Ti为对采气模型进行第i次修正前的储气库的初始地层温度,单位为K,i为整数。进一步地,井底流压模型根据以下公式获得:其中,Pwf为预测井底压力,单位为MPa;A为气体粘滞系数;B为惯性系数;q为初始产气量;Pe为预测地层压力。进一步地,气体粘滞系数根据以下公式获得:其中,A为气体粘滞系数;Te为实时地层温度,单位为K;μ为天然气黏度,单位为mP·s;Ze为实时气体偏差因子;re为气层实时半径,单位为m;rw为井筒半径,单位为m;S为气层表皮系数;h为气层有效厚度,单位为m;γ为气层有效渗透率,单位为mD。进一步地,惯性系数根据以下公式获得:其中,B为惯性系数;Te为实时地层温度,单位为K;γ为气层有效渗透率,单位为mD;Ze为实时气体偏差因子;γg为井筒平均温度,K;rw为井筒半径,单位为m;为气层孔隙度;h为气层有效厚度,单位为m。进一步地,采气模型根据以下公式获得:其中,qa为预测产气量,单位为104m3;Tsc为标准大气压温度,单位为K;Pwf为预测井底压力,单位为MPa;Pe为预测地层压力,单位为MPa;Psc为标准大气压力,单位为MPa;μ为天然气黏度,单位为mP·s;re动态半径,单位为m;rw为井筒半径,单位为m;S为气层表皮系数;h为气层有效厚度,单位为m;Ze为实时气体偏差因子;Te为实时地层温度,单位为K;K为气层有效渗透率,单位为mD。进一步地,井口油压模型根据以下公式获得:其中,Pwha为预测井口油压,MPa;λ摩阻系数;ε为注采系数;q初始产气量,单位为104m3;Zav为井筒平均气体偏差因子;Tav为井筒平均温度,单位为K;rw为井筒半径,单位为m;S为气层表皮系数。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该方法得到的采气模型,通过利用该采气模型对气井进行采气作业,能够及时的对气井进行调峰作业。增加了气井供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采用该采气方法,能够有效地降低了采气的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储气库气井交互注采的方法的实施例的气井交互注采调峰评价流程示意图;图2示出了气井一个注采周期内地层压力和井底流压预测曲线图;图3示出了气井一个注采周期内实际油压和预测油压对比曲线图;图4示出了气井一个注采周期内实际气量与预测气量对比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储气库气井交互注采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储气库气井交互注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根据储气库中的气层实时半径建立地层压力模型;根据所述储气库的有效渗透率和气层表皮系数建立井底流压模型;根据所述地层压力模型与所述井底流压模型确定用于对所述储气库进行采气的采气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气库气井交互注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包括:根据储气库中的气层实时半径建立地层压力模型;根据所述储气库的有效渗透率和气层表皮系数建立井底流压模型;根据所述地层压力模型与所述井底流压模型确定用于对所述储气库进行采气的采气模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采气模型确定所述储气库的预产气量,当所述预产气量与实际产气量的第一绝对差值大于第一预设调整系数时,重新对所述采气模型进行修正,当所述第一绝对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预设调整系数时,停止对所述采气模型进行修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地层压力模型和所述井底流压模型建立所述储气库的井口的井口油压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所述井口油压模型确定所述井口的预测油压,所述预测油压与所述井口的实际油压的第二绝对差值大于第二预设调整系数时,重新对所述井口油压模型进行修正,当所述第二绝对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调整系数时,停止对所述井口油压模型进行修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绝对差值与所述第二绝对差值的乘积大于第三预设调整系数时,重新对所述井口油压模型和所述采气模型进行修正,当所述第一绝对差值与所述第二绝对差值的乘积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三预设调整系数时,停止对所述井口油压模型和所述采气模型修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层压力模型根据以下公式获得:其中,所述Pe为预测地层压力,单位为MPa;所述Pi为对所述采气模型进行第i次修正前的所述储气库的地层压力,单位为MPa,i为整数;所述Ze为实时气体偏差因子;所述Te为实时地层温度,单位为K;所述G为所述储气库的实时储气量,单位为108m3;所述Gp为所述储气库的实时累计产气量,单位为108m3;所述Zi为对所述采气模型进行第i次修正前的所述储气库的气体偏差因子,i为整数;所述Ti为对所述采气模型进行第i次修正前的所述储气库的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彬陈超庞晶崔国强孔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