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输出轴摆动的编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2027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4: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消除输出轴摆动的编码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编码器轴承径向跳动导致输出轴摆动的问题;包括码主体、轴承和输出轴,还包括:用于限制输出轴摆动的限制装置,穿设在输出轴上;用于限制限制装置的挡块,穿设在输出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消除输出轴摆动的编码器进而提高了使用的精度,消除由于输出轴摆动而产生的误差。

An encoder to eliminate the swing of output shaf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ncoder for eliminating the swing of the output shaft,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the swing of the output shaft caused by the radial jump of the encoder bearing in the prior art, including the code body, the bearing and the output shaft, and the restriction device for limiting the swing of the output shaft, which is arranged on the output shaft, and the restriction device. The encoder prop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eliminates the swing of the output shaft, thereby improving the use accuracy and eliminating the error caused by the swing of the output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输出轴摆动的编码器
本技术涉及测量设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消除输出轴摆动的编码器。
技术介绍
编码器是将角度信号或角位移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进行编码、通信等操作的一种传感器。编码器的输出值直接反应的是编码器输出轴转过的角度(增量式编码器)或此刻对应的角度值(绝对式编码器),这些值很容易转化为线位移、线速度、角速度或转速等常用的物理参数,例如计米轮的工作原理就是根据编码器输出的角位移,再结合计米轮的直径,计算计米轮走过的距离,完成测定里程;现有技术中的编码器,从输出结构上有两种形式,一是中空式,二是输出轴式,其中输出轴式的编码器占有了绝大部分市场,应用非常广泛,如下图1所示;而编码器的输出轴与编码主体之间是通过双排深沟球轴承连接;深沟球轴承的优点是阻尼小、极限转速高,可以适应高速转动的情况,其缺点是会产生径向跳动,如图2,由于轴承的径向跳动,导致编码器输出轴在转动时产生摆动,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呈一个夹角θ;由于轴承径向跳动导致的输出轴摆动,会影响编码器在高精度情况下的使用,例如图3中的计米轮,编码器的输出轴穿过计米轮中心孔,当编码器输出轴的摆动角度为θ时,计米轮垂直方向的偏角也是θ,此时计米轮的真实滚动半径为LR×cosθ,其中R为计米轮的半径,由此可见计米轮的滚动半径L比垂直时的滚动半径R变小了,所以记录里程的精度会受到影响。除此之外,致轴承产生径向跳动的因素是比较多的,如内、外圈的垂直度、厚度变动量,或滚珠的圆度,以及径向游隙等多种因素,而且随着轴承的使用,内外圈及滚珠的磨耗会加大径向游隙,也会加剧轴承的径向跳动,致使输出轴的摆动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急需一种能够在编码器中使用,消除编码器轴承径向跳动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消除输出轴摆动的编码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编码器轴承径向跳动导致输出轴摆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消除输出轴摆动的编码器,包括:编码主体、轴承和输出轴,还包括:用于限制输出轴摆动的限制装置,穿设在输出轴上;用于限制限制装置的挡块,穿设在输出轴上。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限制装置包括:第一垫圈,设置在编码主体上;滚珠层,与第一垫圈相邻设置;第二垫圈,与滚珠层相邻设置。优选的,挡块为T形挡块,且挡块的一端设置在限位装置中。优选的,挡块与输出轴无缝隙连接。本技术技术方案通过在编码主体的一端设置有限制装置,且该限制装置穿设在输出轴上,通过挡块的限位,并通过挡块与限制装置的配合,能够优先的限制输出轴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摆动的问题,即使轴承出现径向跳动,也可以通过限制装置和挡块的配合进一步的限制输出轴,进而提高了使用的精度,消除由于输出轴摆动而产生的误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编码器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编码器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消除输出轴摆动的编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编码主体;2、轴承;3、输出轴;4、限制装置;41、第一垫圈;42、滚珠层;43、第二垫圈;6、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消除输出轴摆动的编码器,包括:编码主体1,轴承2设置在编码主体1内,输出轴3穿过轴承2与编码主体1连接;限制装置4穿设在输出轴3上,且一端与编码主体1连接,通过限制装置4来限制输出轴3摆动,挡块5穿设在输出轴3上,本技术中,为保证限制装置4各紧密度,且保证输出轴3不会出现摆动,优选的挡块5与输出轴3无缝隙连接;其中,限制装置4包括:第一垫圈41、滚珠层42和第二垫圈43,该第一垫圈41设置在编码主体1上;滚珠层42与第一垫圈41相邻设置;第二垫圈43与滚珠层42相邻设置;且在本技术中,挡块5为T形挡块5,且挡块5的一端设置在限位装置中;通过挡块5与输出轴3的配合,来限制第一垫圈41、滚珠层42和第二垫圈43之间的紧密度,进而配合挡块5同时限制输出轴3,避免输出轴3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摆动;本技术中,第一垫圈41、滚珠层42和第二垫圈43组合后形成平面推力轴承2;具体的,第一垫圈41紧靠编码主体1的端面上,第二垫圈43通过挡块5想第一垫圈41所在侧左挤压,由于挡无缝隙的与输出轴3连接,能够保证第一垫圈41、滚珠层42和第二垫圈43之间的缝隙缩小,且挡块5与输出轴3紧密连接;其中,挡块5向第一垫圈41所在侧挤压需要足够的载荷,能够消除第一垫圈41、滚珠层42和第二垫圈43之间的间隙;且挡块5无缝隙的与输出轴3连接,也需要足够的载荷,且提供足够的摩擦力,防止限制第二垫圈43时被产生的反作用力将挡块5推动;通过上述结构确保了第一垫圈41、滚珠层42、第二垫圈43和挡块5均与编码主体1端面平行,而且第一垫圈41、滚珠层42和第二垫圈43压紧无间隙,同时挡块5通过中心孔与输出轴3无缝连接,致使输出轴3与挡块5保持垂直,二者之间也为无间隙紧配合,进而实现输出轴3编码主体1端面的垂直,当输出轴3旋转时,会带动挡块5旋转,挡块5和编码主体1之间的第一垫圈41、滚珠层42和第二垫圈43已经压紧,没有间隙,因此在旋转过程中也不会产生跳动,所以最终消除了输出轴3的摆动。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消除输出轴摆动的编码器,包括:编码主体(1)、轴承(2)和输出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输出轴(3)摆动的限制装置,穿设在所述输出轴(3)上;包括第一垫圈(41),设置在所述编码主体(1)上;滚珠层(42),与所述第一垫圈(41)相邻设置;第二垫圈(43),与所述滚珠层(42)相邻设置;用于限制所述限制装置的挡块(5),穿设在所述输出轴(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输出轴摆动的编码器,包括:编码主体(1)、轴承(2)和输出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制所述输出轴(3)摆动的限制装置,穿设在所述输出轴(3)上;包括第一垫圈(41),设置在所述编码主体(1)上;滚珠层(42),与所述第一垫圈(41)相邻设置;第二垫圈(43),与所述滚珠层(42)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自省陈颖
申请(专利权)人:东峰国检邢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