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双U托的支撑梁承托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7189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支撑模板的脚手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双U托的支撑梁承托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第一调节螺母、第一U托、第二丝杆、第二调节螺母、第二U托,第一调节螺母螺纹配合在第一丝杆外侧,第二调节螺母螺纹配合在第二丝杆外侧,第二丝杆插入第一丝杆的空心圆管腔内,第二调节螺母抵在第一丝杆的上端面,第一U托套在第一丝杆外侧且和第一丝杆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U托的开口朝上,第二U托固定在第二丝杆的上端且第二U托的开口朝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支撑立杆的共用,减少单一工程中支撑立杆的总体数量,节约建造成本,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支撑高度可以分别调整,满足多种建筑施工的需要。

Supporting beam supporting component with double U suppor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caffolding for supporting formwork, and discloses a support beam supporting assembly with double U-brackets,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screw, a first adjusting nut, a first U-bracket, a second screw, a second adjusting nut and a second U-bracket. The first adjusting nut is matched with the outside of the first screw, and the second adjusting nut is matched with the thread of the second adjusting nut. Outside the second screw, the second screw is inserted into the hollow tube cavity of the first screw, the second adjusting nut is placed 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first screw, the first U-bracket is outside the first screw and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crew, the opening of the first U-bracket is upward, the second U-bracket is fixed on the upper end of the second screw and the opening of the second U-bracket is upward. .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the sharing of supporting upright poles, reduce the total number of supporting upright poles in a single project, save the construction cost, facilitate the installation and disassembly, operate simply, and adjust the supporting height separately to meet the needs of various construction proje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双U托的支撑梁承托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支撑模板的脚手架
,更具体地是涉及一种带双U托的支撑梁承托组件。
技术介绍
传统的支撑托是由一个U形托、一根丝杆、一个调节螺母组成,楼面的支撑托和梁底的支撑托需要分别安装在各自的支撑立杆上。这样就增加了支撑立杆的数量,导致建造成本升高,安装固定支撑立杆和支撑托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支撑立杆数量过多也会给建筑施工带来一定的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双U托的支撑梁承托组件。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带双U托的支撑梁承托组件,包括第一丝杆、第一调节螺母、第一U托、第二丝杆、第二调节螺母和第二U托,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都是空心圆管状且外侧面都设有外螺牙,第一调节螺母螺纹配合套接在第一丝杆外侧,第二调节螺母螺纹配合套接在第二丝杆外侧,第二丝杆的下端从第一丝杆的上端插入第一丝杆的空心圆管腔内,第二调节螺母的下端面抵在第一丝杆的上端面,第一U托的中间连接板部的中间位置设有中心孔,第一丝杆穿过第一U托的中心孔,且第一U托和第一丝杆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U托的开口朝上,第二U托的中间连接板部固定连接在第二丝杆的上端,且第二U托的开口朝上。本方案在使用时第二丝杆位于上方,第一丝杆位于下方,第一丝杆插入支撑立杆中,第一调节螺母的下面抵在支撑立杆的上端面,第一U托主要用于承托梁底处的支撑梁,第二U托主要用于承托楼面的支撑梁,通过转动第一调节螺母来调整第一U托的支撑高度,通过转动第二调节螺母来调整第二U托的支撑高度。本方案的一个承托组件可以同时承托楼面的支撑梁和梁底处的支撑梁,且可以分别调整第一U托和第二U托的支撑高度,从而满足不同高度的梁腹板的楼面和梁底的支撑需要。本方案可以实现支撑立杆的共用,减少单一工程中支撑立杆的总体数量,节约建造成本,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支撑高度可以分别调整,满足多种建筑施工的需要。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第一U托和第一丝杆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U托的中间连接板部的下面还设有2~4个带直角边的第一加强肋板,这些第一加强肋板绕着第一丝杆的轴心均匀布置,第一加强肋板的一个直角边焊接在第一U托的中间连接板部的下面,第一加强肋板的另一个直角边焊接在第一丝杆的外侧面。该方案可以提高第一U托的支撑强度和承托能力。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第二U托和第二丝杆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二U托的中间连接板部的下面设有2~4个带直角边的第二加强肋板,这些第二加强肋板绕着第二丝杆的轴心均匀布置,第二加强肋板的一个直角边焊接在第二U托的中间连接板部的下面,第二加强肋板的另一个直角边焊接在第二丝杆的外侧面。该方案可以提高第二U托的支撑强度和承托能力。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第一调节螺母包括圆环状第一螺母主体,第一螺母主体的中心圆孔带有内螺牙,第一螺母主体的外侧径向延伸出两个第一螺母手柄,两个第一螺母手柄绕着第一调节螺母的轴心对称布置;第二调节螺母包括圆环状第二螺母主体,第二螺母主体的中心圆孔带有内螺牙,第二螺母主体的外侧径向延伸出两个第二螺母手柄,两个第二螺母手柄绕着第二调节螺母的轴心对称布置。通过设置第一螺母手柄和第二螺母手柄可以方便用手或者工具等转动第一调节螺母和第二调节螺母。作为进一步改进的结构形式,上述的第一丝杆的外螺牙、第二丝杆的外螺牙、第一调节螺母的内螺牙、第二调节螺母的内螺牙都是梯形螺牙。梯形螺牙的强度相对较高,采用梯形螺牙可以提高丝杆和螺母的承载能力,避免螺纹配合失效。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加工制作工艺简单,材料成本低低廉;一个承托组件可以同时承托楼面的支撑梁和梁底处的支撑梁,且可以分别调整支撑高度,满足不同高度的梁腹板的楼面和梁底的支撑需要;可以实现支撑立杆的共用,减少单一工程中支撑立杆的总体数量,节约建造成本,安装拆卸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支撑高度可以分别调整,满足多种建筑施工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主视图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丝杆的俯视图和带折断线的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丝杆的俯视图和带折断线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调节螺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二调节螺母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第一U托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施工中的支撑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专利技术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双U托的支撑梁承托组件,包括第一丝杆1、第一调节螺母2、第一U托3、第一加强肋板4、第二丝杆5、第二调节螺母6、第二U托7、第二加强肋板8。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丝杆1和第二丝杆5都是空心圆管状且外侧面都设有外螺牙。如图5所示,第一调节螺母2为铸造件,包括圆环状第一螺母主体21,第一螺母主体21的中心圆孔带有内螺牙,第一螺母主体21的外侧径向延伸出两个第一螺母手柄22,两个第一螺母手柄22绕着第一调节螺母2的轴心对称布置。如图6所示,第二调节螺母6为铸造件,包括圆环状第二螺母主体61,第二螺母主体61的中心圆孔带有内螺牙,第二螺母主体61的外侧径向延伸出两个第二螺母手柄62,两个第二螺母手柄62绕着第二调节螺母6的轴心对称布置。如图7所示,第一U托3的中间连接板部31的中间位置设有中心孔32。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调节螺母2的内螺牙和第一丝杆1的外螺牙螺纹配合,第二调节螺母6的内螺牙和第二丝杆5的外螺牙螺纹配合。第二丝杆5的下端从第一丝杆1的上端插入第一丝杆1的空心圆管腔内,第二调节螺母6的下端面抵在第一丝杆1的上端面。第一丝杆1穿过第一U托3的中心孔32,且第一U托3和第一丝杆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U托3的开口朝上,第二U托7的中间连接板部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二丝杆5的上端,且第二U托7的开口朝上。第一加强肋板4的数量为两个,都是直角梯形板材,两个第一加强肋板4绕着第一丝杆1的轴心均匀布置,第一加强肋板4的梯高边焊接在第一U托3的中间连接板部31的下面,第一加强肋板4的长底边焊接在第一丝杆1的外侧面,这样可以提高第一U托3的支撑强度和承托能力。第二加强肋板8的数量为两个,都是直角梯形板材,两个第二加强肋板8绕着第二丝杆5的轴心均匀布置,第二加强肋板8的梯高边焊接在第二U托7的中间连接板部的下面,第二加强肋板8的长底边焊接在第二丝杆5的外侧面,这样可以提高第二U托7的支撑强度和承托能力。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螺母手柄22和第二螺母手柄62可以方便用手或者工具等转动第一调节螺母2和第二调节螺母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丝杆1的外螺牙、第二丝杆5的外螺牙、第一调节螺母2的内螺牙、第二调节螺母6的内螺牙都是梯形螺牙。梯形螺牙的强度相对较高,采用梯形螺牙可以提高丝杆和螺母的承载能力,避免螺纹配合失效。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第二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带双U托的支撑梁承托组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双U托的支撑梁承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丝杆(1)、第一调节螺母(2)、第一U托(3)、第二丝杆(5)、第二调节螺母(6)和第二U托(7),第一丝杆(1)和第二丝杆(5)都是空心圆管状且外侧面都设有外螺牙,第一调节螺母(2)螺纹配合套接在第一丝杆(1)外侧,第二调节螺母(6)螺纹配合套接在第二丝杆(5)外侧,第二丝杆(5)的下端从第一丝杆(1)的上端插入第一丝杆(1)的空心圆管腔内,第二调节螺母(6)的下端面抵在第一丝杆(1)的上端面,第一U托(3)的中间连接板部(31)的中间位置设有中心孔(32),第一丝杆(1)穿过第一U托(3)的中心孔(32),且第一U托(3)和第一丝杆(1)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U托(3)的开口朝上,第二U托(7)的中间连接板部固定连接在第二丝杆(5)的上端,且第二U托(7)的开口朝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双U托的支撑梁承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丝杆(1)、第一调节螺母(2)、第一U托(3)、第二丝杆(5)、第二调节螺母(6)和第二U托(7),第一丝杆(1)和第二丝杆(5)都是空心圆管状且外侧面都设有外螺牙,第一调节螺母(2)螺纹配合套接在第一丝杆(1)外侧,第二调节螺母(6)螺纹配合套接在第二丝杆(5)外侧,第二丝杆(5)的下端从第一丝杆(1)的上端插入第一丝杆(1)的空心圆管腔内,第二调节螺母(6)的下端面抵在第一丝杆(1)的上端面,第一U托(3)的中间连接板部(31)的中间位置设有中心孔(32),第一丝杆(1)穿过第一U托(3)的中心孔(32),且第一U托(3)和第一丝杆(1)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U托(3)的开口朝上,第二U托(7)的中间连接板部固定连接在第二丝杆(5)的上端,且第二U托(7)的开口朝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双U托的支撑梁承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U托(3)和第一丝杆(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第一U托(3)的中间连接板部(31)的下面还设有2~4个带直角边的第一加强肋板(4),这些第一加强肋板(4)绕着第一丝杆(1)的轴心均匀布置,第一加强肋板(4)的一个直角边焊接在第一U托(3)的中间连接板部(31)的下面,第一加强肋板(4)的另一个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威陈大能黎文方牛潮梁卓家刘昌航谭标梁道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奇正科技有限公司阳江市奇正建筑智能设备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