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荧光假单胞菌SC3及其在防治作物细菌性软腐病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15361 阅读:3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SC3及其在防治作物细菌性软腐病中的应用。所述株荧光假单胞菌SC3已于2018年4月3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60367。该菌株SC3对多种细菌性病害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作物细菌性软腐病菌、青枯病菌和黄单胞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减轻作物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并且在盆栽试验中防治效果较好。而且,菌株SC3本身无致病力,可用于开发针对作物细菌性病害的生物农药,为利用生物防治作物细菌性软腐病提供了新思路、新想法。

A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C3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trolling bacterial soft rot of crop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strain of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C3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ontrolling bacterial soft rot of crops. The strain of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C3 was preserved in Guangdong Provincial Microbial Species Conservation Center on April 30, 2008, and the preservation number was GDMCC NO. 60367. The strain SC3 has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many bacterial diseases, especially on bacterial soft rot fungus, bacterial wilt fungus and xanthomonas. It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bacterial soft rot in crops and has good control effect in pot experiment. Moreover, strain SC3 itself has no pathogenicity and can be used to develop biopesticides against crop bacterial diseases, providing new ideas and ideas for the use of biological control of crop bacterial soft r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荧光假单胞菌SC3及其在防治作物细菌性软腐病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病害生防
更具体地,涉及一株荧光假单胞菌SC3及其在防治作物细菌性软腐病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细菌性病害是由细菌病菌侵染所致的植物病害,如软腐病、青枯病等,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萎蔫、腐烂、枯萎等,发病后期遇潮湿天气,在病害部位溢出细菌粘液,有明显恶臭味,是细菌病害的特征。例如玉米狄克氏菌(Dickeyazeae),该菌寄主范围广泛,除侵染单子叶植物外,还可同时侵染双子叶植物,其寄主范围包括除水稻、玉米、甘蔗、香蕉、臂形草、鸢尾、射干、萱草、狼尾草、菠萝、马铃薯、烟草、大白菜、胡萝卜、花生、凤仙花、菊花等。已报道的由D.zeae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包括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和香蕉细菌性软腐病,其引起的病害有潜伏侵染的现象,造成作物的大量严重减产损失。由于病原菌繁殖速度快,传播途径多样,病菌还能够在土壤中长时间存活,且菌系分化明显,变异速度快,致病机理复杂,故防治比较困难。目前的防治方法主要有:(1)种植抗病品种:这是防治水稻、香蕉细菌性软腐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有研究表明,大蕉、巴西蕉、皇帝蕉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有一定的抗性。然而,随着抗病品种种植时间的延长,病原菌可能会产生新的生理小种,从而使抗病品种变成感病品种。(2)使用化学药剂:目前防治细菌病害包括软腐病的药剂品种较少,主要有铜制剂、抗生素类杀菌剂等。陈远凤等的研究结果表明,用高于5mg/L的二氧化氯(ClO2)进行水体消毒可有效预防细菌性软腐病通过水源传播,用1500mg/L以上的ClO2对发病蕉穴土壤消毒可以达到清除病原的目的。另外,有研究指出,水合霉素和菌毒清对香蕉细菌性软腐性病害起到防治作用,但未进行田间试验。然而,化学药剂对人畜有一定的毒性,还会引起病菌抗药性、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因此,寻找合适的生物防治方法是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发展方向和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细菌性病害防治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对多种作物细菌性病害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的生防菌,为使用微生物代替化学合成杀菌剂提供新的开发资源,可作为生物农药进行开发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株荧光假单胞菌SC3。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荧光假单胞菌SC3在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方面的应用。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筛选鉴定得到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SC3,并于2018年4月3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60367,保藏地址为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经研究发现,所述菌株SC3在含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EC1、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2和MS3菌液的平板上能形成明显抑菌圈,并且在温室盆栽试验中没有影响水稻和粉蕉苗的生长,并且能有效抑制EC1对水稻、MS2对粉蕉苗的侵染。除此之外,发现SC3对许多植物病原细菌包括茄科青枯病菌EP1、野油菜黄单胞感觉Xcc、水稻白叶枯病菌Xoo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但是对许多植物致病真菌包括辣椒炭疽菌、胶胞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稻瘟病菌和甘蔗鞭黑粉病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不明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菌株SC3可被用于开发针对作物细菌性病害的生物农药。该菌株的发现,有利于减轻化学药剂滥用的问题,也为利用生物防治方法防治植物细菌性病害提供了资源。因此,所述荧光假单胞菌SC3在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方面的应用,也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优选地,所述作物细菌性病害包括但不限于由Dickeyazeae或Erwinia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优选地,所述细菌性病害包括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软腐病、茄科青枯病、十字花科黑腐病或水稻白叶枯病等。其中,细菌性软腐病包括香蕉、粉蕉、君子兰、萝卜、胡萝卜、大白菜、马铃薯等上的细菌性软腐病。所述茄科青枯病是由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所述十字花科黑腐病是由Xanthomonascampetrispv.campetris引起的。所述水稻白叶枯病是由Xanthomonasoryzaepv.oryzae引起的。另外,包含所述荧光假单胞菌SC3的作物细菌性病害的生防制剂,也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优选地,所述生防制剂中荧光假单胞菌SC3的浓度为OD6001.0~1.5。作为一种可选择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的方法,将上述生防制剂接种于植物材料即可。优选地,所述接种可采用注射接种法。优选地,所述接种可采用刺伤接种法。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荧光假单胞菌SC3,对多种细菌性病害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作物细菌性软腐病菌、青枯病菌和黄单胞杆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减轻作物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并且在盆栽试验中防治效果较好。本专利技术研究表明,菌株SC3在含EC1、MS2、MS3、EP1、Xcc和Xoo菌液的平板上能形成抑菌圈;在接种试验中发现SC3对萝卜、胡萝卜、大白菜、马铃薯、水稻、粉蕉均无致病力,但能很好的抑制病原菌对萝卜、胡萝卜、大白菜、马铃薯、水稻苗和粉蕉苗的侵染,降低其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病率。而且,菌株SC3本身无致病力,可用于开发针对作物细菌性病害的生物农药,为利用生物防治作物细菌性软腐病提供了新思路、新想法。附图说明图1为菌株SC3基于16SrDNA基因序列的聚类图。图2为菌株SC3基于gyrB基因序列的聚类图。图3为菌株SC3基于rpoB基因序列的聚类图。图4为菌株SC3基于rpoD基因序列的聚类图。图5为生防菌SC3对重要作物病原细菌的抑菌谱测定。图6为生防菌SC3对重要作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谱测定。图7为菌株SC3显著减轻双子叶寄主植物细菌性软腐病症状的发生。图8为菌株SC3显著减轻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症状的发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
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实施例1假单胞菌SC3的分离和筛选1、菌株分离样本采集:在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田中,拔取水稻苗出现基部腐烂的植株,连同水稻根部的土样,装袋保存,带回实验室进行菌株分离。菌株分离:土壤样本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菌株的分离。具体地,采得的土壤样品用手充分混匀后,称取4.0g,用20mL无菌水浸泡摇匀后于28℃,180rpm摇床震荡培养20min,进行梯度稀释。取稀释倍数为105-109的稀释液100µL涂布于LB平板上,室温吹干后封口,倒置在28℃培养箱培养24h。挑取LB平板上生长的单菌落,标号,置于含500µL液体LB的2mL离心管中,于28℃,180rpm摇床过夜震荡培养,待用。2、菌株筛选:在LB平板上活化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MS2,挑取单菌落于含15mLLB培养液的50mL离心管里,28℃、180rpm摇床过夜震荡培养,待用。取已融化的15mL固体LB培养基在10×10cm的方形培养皿里倒板,吹干后,将15mL浓度为1%的琼脂糖(先冷却到50-60℃后分别加入150µLMS2菌液)倒在铺有LB的方形培养皿上,吹干。用直径为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株荧光假单胞菌SC3及其在防治作物细菌性软腐病中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1.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SC3,其特征在于,于2018年4月3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 NO. 6036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SC3,其特征在于,于2018年4月30日保藏于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GDMCCNO.60367。2.权利要求1所述荧光假单胞菌SC3在防治作物细菌性病害方面的应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作物细菌性病害包括由Dickeyazeae或Erwinia引起的细菌性病害。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性病害包括细菌性软腐病、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茄科青枯病、十字花科黑腐病或水稻白叶枯病。5.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佳暖李洁玲胡明张炼辉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