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11394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0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铜线孔、电机、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第一输送轮、与第一输送轮结构相同的第二输送轮,第一齿轮中央设置有第一轴,第二齿轮中央设置有第二轴,第一输送轮包括轮毂、多个伸缩部,伸缩部均围合在轮毂的四周,轮毂与伸缩部之间固设有弹簧,第一轴的一端与轮毂连接且另一端与电机连接,第二轴与第二输送轮中央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可以多个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结合在一起同步使用,且,输送铜编织持续且稳定,同时避免在输送铜编织线过程中,铜编织线无法被压紧而产生参差不齐、杂乱的问题。

A conveying device for copper braided wi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opper braiding line convey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in which a copper wire hole, a motor, a first gear, a second gear meshing with the first gear, a first conveying wheel, and a second conveying wheel having the same structure as the first conveying wheel are provided with a first shaft in the center and a second gear in the center. There is a second shaft, the first conveying wheel includes a hub and a plurality of expansion parts, the expansion parts are all around the hub, a spring is fixed between the hub and the expansion part, one end of the first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hub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the second shaf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conveying wheel, and the copper braided wire conveying device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Multiple copper braiding line conveyors can be combined to use synchronously, and the delivery of copper braiding is continuous and stable, while avoiding the copper braiding line can not be compressed during the delivery of copper braiding line, resulting in uneven and disorderly probl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编织线
,特别涉及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铜编织线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中,铜编织线为成股的细铜线,在铜编织线输送过程中,需要对铜编织线施加力使其向前输送,但往往铜编织线因所受夹持力不足,使得铜编织线在输送过程中铜编织线内的铜线之间会产生相对滑动,铜编织线将变得参差不齐、杂乱,而夹持力过大也会对铜编织线有损伤,同时铜编织线在输送时,输送断断续续,对铜编织线的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大大折扣铜编织线的生产效率,部分铜编织线的输送装置体积较大、结构复杂,造价昂贵,加大了铜编织线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其结构简单,同时,可以有效夹紧铜编织线并连续稳定输送。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铜线孔、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输送轮、与第一输送轮结构相同的第二输送轮,所述第一齿轮中央设置有第一轴,所述第二齿轮中央设置有第二轴,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输送轮的边缘和第二输送轮的边缘均延伸入铜线孔内,所述第一输送轮包括轮毂、多个伸缩部,所述伸缩部均围合在轮毂的四周,所述轮毂与伸缩部之间固设有弹簧,所述第一轴的一端与轮毂中央连接、第一轴的另一端与电机连接,所述第二轴与第二输送轮中央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伸缩部的一端为夹持端,所述夹持端的夹持面为弧面,所述伸缩部的另一端为安装端,所述安装端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柱,所述轮毂的毂面处设置有与导向柱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弹簧位于滑槽内,所述弹簧一端与滑槽槽底固定连接,弹簧的另一端与导向柱端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设置有至少2个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安装孔。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两个引线口,其中一个引线口位于铜线孔的前端,另外一个引线口位于铜线孔的后端,所述引线口的形状呈圆环状,且圆环状的引线口内径分为大端和小端,引线口的内径小端与铜线孔相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可以多个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结合在一起同步使用,安装在各自需要的位置,简单方便;铜编织线输送装置通过壳体内部的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保持同步转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一输送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二输送轮转动,保持同步转动,铜编织线通过铜线孔进入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第一输送轮与第二输送轮对铜编织线夹紧并向前输送,由于电机转速稳定,使得第一输送轮与第二输送轮转速稳定,进而使得铜编织线在输送时连续稳定,同时,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对铜编织线输送时,因输送机构对铜编织线夹持松弛而导致铜编织线参差不齐、杂乱的问题得到解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的第一输送轮主视图;图3为关于图2第一输送轮主视图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铜编织线输送装置输送铜编织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所述前端、后端都是相对图3而言的。如图1-2所示,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铜线孔11、电机20、第一齿轮30、第二齿轮40、第一输送轮50、与第一输送轮50结构相同的第二输送轮60,所述第一齿轮30中央设置有第一轴31,所述第二齿轮40中央设置有第二轴41,所述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40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输送轮50的边缘和第二输送轮60的边缘均延伸入铜线孔11内,所述第一输送轮50包括轮毂51、多个伸缩部52,所述伸缩部52均围合在轮毂51的四周,所述轮毂51与伸缩部52之间固设有弹簧53,所述第一轴31的一端与轮毂51中央连接、第一轴31的另一端与电机20连接,所述第二轴41与第二输送轮60中央连接。如图1所示,第一轴31的一端与电机20连接,第一轴31的另一端与第一输送轮50连接,第二轴41的一端为自由端,第二轴41的自由端与壳体10上设置的凹槽相适配,第二轴41的另一端为与第二输送轮60连接,电机20上设置有电源线21,用于外接电源,如图1和4所示,铜编织线T从铜线孔11前端进入铜编织线输送装置,电机20带动第一齿轮30转动,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40啮合,使得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40同步相向转动,第一齿轮30带动第一输送轮50转动,第二齿轮40带动第二输送轮60转动,使得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同步相向转动,由于电机10转速稳定,使得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转速稳定,进而使得铜编织线T在输送时连续稳定,由于第一输送轮50由轮毂51、弹簧53、伸缩部52所组成,轮毂51为圆形,多个伸缩部52均围合在轮毂51的四周,并通过多个弹簧53将轮毂51与伸缩部52连接,使得轮毂51与伸缩部52之间处于弹性状态,且相比于一些弹性材料,更具有弹性,弹性材料输送时,表层容易破损,所以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在制造时使用刚性材料,而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结构相同,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都具有弹性,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的边缘延伸入铜线孔70内,使得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共同作用,有效将铜编织线T夹紧,使得铜编织线T中每个铜线不会产生相对滑动,同时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对铜编织线T夹紧为弹性夹紧而不是刚性夹紧,不会因对铜编织线T夹持过紧而损坏铜编织线T,又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同步相向稳定转动,从而,第一输送轮50与第二输送轮60有效的将铜编织线T向铜线孔11后侧连续平稳输送。进一步的,所述伸缩部52的一端为夹持端521,所述夹持端521的夹持面为弧面,所述伸缩部52的另一端为安装端522,所述安装端522设置有至少一个导向柱522a,所述轮毂51的毂面处设置有与导向柱522a相适配的滑槽51a,所述弹簧53位于滑槽51a内,所述弹簧53一端与滑槽51a槽底固定连接,弹簧53的另一端与导向柱522a端部固定连接;将伸缩部52上的夹持端521为设置为曲面状,方便伸缩部52对铜编织线T的夹紧、输送,轮毂51的毂面即为轮毂51的外圆面,滑槽51a设置在轮毂51的毂面处,导向柱522a与滑槽51a结合具有导向作用,使得导向柱522a运动方向、弹簧53伸缩方向,伸缩部52在轮毂51上伸缩时有条有序有方向,运动方向精度高、平稳,使得第一输送轮50上的伸缩部52与轮毂51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受力自动调节,第一输送轮50、第二输送轮60可以更好的对铜编织线T进行夹紧、连续平稳输送。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外设置有至少2个安装座12,所述安装座12上设置有安装孔;使得铜编织线T输送装置可以在任意需要的位置进行安装固定,对铜编织线T进行连续平稳输送。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上还设置有两个引线口13,其中一个引线口13位于铜线孔11的前端,另外一个引线口13位于铜线孔11的后端,所述引线口13的形状呈圆环状,且圆环状的引线口13内径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包括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铜线孔(11)、电机(20)、第一齿轮(30)、第二齿轮(40)、第一输送轮(50)、与第一输送轮(50)结构相同的第二输送轮(60),所述第一齿轮(30)中央设置有第一轴(31),所述第二齿轮(40)中央设置有第二轴(41),所述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40)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输送轮(50)的边缘和第二输送轮(60)的边缘均延伸入铜线孔(11)内,所述第一输送轮(50)包括轮毂(51)、多个伸缩部(52),所述伸缩部(52)均围合在轮毂(51)的四周,所述轮毂(51)与伸缩部(52)之间固设有弹簧(53),所述第一轴(31)的一端与轮毂(51)中央连接、第一轴(31)的另一端与电机(20)连接,所述第二轴(41)与第二输送轮(60)中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包括壳体(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铜线孔(11)、电机(20)、第一齿轮(30)、第二齿轮(40)、第一输送轮(50)、与第一输送轮(50)结构相同的第二输送轮(60),所述第一齿轮(30)中央设置有第一轴(31),所述第二齿轮(40)中央设置有第二轴(41),所述第一齿轮(30)与第二齿轮(40)相互啮合,所述第一输送轮(50)的边缘和第二输送轮(60)的边缘均延伸入铜线孔(11)内,所述第一输送轮(50)包括轮毂(51)、多个伸缩部(52),所述伸缩部(52)均围合在轮毂(51)的四周,所述轮毂(51)与伸缩部(52)之间固设有弹簧(53),所述第一轴(31)的一端与轮毂(51)中央连接、第一轴(31)的另一端与电机(20)连接,所述第二轴(41)与第二输送轮(60)中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铜编织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部(52)的一端为夹持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克珍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集思意特种编织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