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管道以及微波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783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气流管道以及微波炉,其中,气流管道包括进气道以及主流道,进气道包括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主流道远端设有烟道出口,主流道近端的下侧壁设有与第一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一主流道入口和与第二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二主流道入口,主流道与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进气道平缓流入主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微波炉内设置独立的气流管道,避免了现有中需要设置隔板,导致增加加工难度的问题,并且减小了对气流管道内烟气流动的阻碍,大大地提升了微波炉的抽吸油烟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流管道以及微波炉
本技术涉及微波烹饪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气流管道以及微波炉。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很多微波炉同时具有微波加热和抽吸油烟的功能,比如壁挂式微波炉通常安装在炉灶上方,一般能够同时进行微波加热和抽吸油烟,此类微波炉内部一般设有供抽吸的烟气通过的烟气通道。现有技术中,如图1所示,微波炉内部的烟气通道均通过在微波炉内设置隔板205而隔设形成,这一方面导致对微波炉的组装精度要求较高;另一方面,隔设形成的烟气通道中拐角较多,烟气流经烟气通道的拐角时容易形成涡流,从而阻碍烟气的流动,导致抽吸油烟的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气流管道以及微波炉,旨在解决现有的微波炉的烟气通道设置方式存在各种弊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气流管道,安装于微波炉的内壁腔,所述气流管道包括:进气道,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下端均设有烟道入口,上端均设有进气道出口;以及,主流道,沿左右向延伸以形成近端和远端,所述远端设有烟道出口,所述近端的下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一主流道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二主流道入口,所述主流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在前后向并排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烟道出口设于所述远端的上侧壁上,且位于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与远端壁的交界处。优选地,所述主流道的远端壁与下侧壁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所述主流道内的烟气平缓地自所述远端壁导流自所述烟道出口流出;和/或,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与近端壁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自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第二主流道入口进入的烟气平缓导引至所述主流道内。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包括依次自下至上包括第一进气道入口段、第一进气道中间段以及第一进气道出口段,所述第一进气道中间段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和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进气道包括第二进气道入口段、第二进气道中间段以及第二进气道出口段,所述第二进气道中间段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优选地,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朝同一侧偏离各自所述进气道出口设置,且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更靠近所述主流道的入口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所述第一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外侧突出的第一样条曲面和第二样条曲面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内侧突出的第三样条曲面和第四样条曲面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内侧突出的第五样条曲面和第六样条曲面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侧壁位于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外侧突出第七样条曲面和第八样条曲面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1,所述第二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2,所述第三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3,所述第四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4,所述第五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5,所述第六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6,所述第七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7,所述第八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8;其中,0.5≤T1、T2、T3、T4≤1;和/或,0.5≤T5、T6、T7、T8≤1优选地,所述气流管道还包括辅助烟道,所述辅助烟道沿上下向延伸,且所述辅助烟道的下端为辅助烟道入口,且所述辅助烟道入口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下端连通,所述辅助烟道的上端为辅助烟道出口。优选地,所述主流道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所述主流道的截面积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所述烟道出口的面积与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和/或,所述烟道出口的面积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的面积之和相当。优选地,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以及所述主流道的截面均为方形,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的宽度为b1,所述第二主流道入口的宽度为b2,所述主流道的宽度为B;其中,0.6≤b1/B≤1;和/或,0.7≤b2/B≤1。优选地,所述进气道和/或所述主流道的截面呈方形、圆形或椭圆形设置。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微波炉,包括:外壳,具有容纳腔,所述外壳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内壳,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限定出内壁腔;气流管道,所述气流管道包括进气道以及主流道,所述进气道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下端均设有烟道入口,上端均设有进气道出口,所述主流道沿左右向延伸以形成近端和远端,所述远端设有烟道出口,所述近端的下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一主流道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二主流道入口,所述主流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烟道出口对应所述出风口连通,以共同形成烟气流路;以及,风机,设于所述烟气流路中,用以将所述进风口的烟气沿着所述气流管道向所述出风口输送。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设置在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处在左右方位上的相邻两个旁侧壁之间。优选地,所述风机设于所述烟道入口与所述进风口之间,且所述烟道入口通过法兰装置与所述风机的外罩的出风端相连;和/或,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后侧壁,所述烟道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后侧壁相连,或者,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外壳的顶壁,所述烟道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顶壁连接或者与设于所述外壳的顶壁内侧的上出风口挡板连接。优选地,所述气流管道还包括辅助烟道,所述辅助烟道沿上下向延伸,且所述辅助烟道的下端为辅助烟道入口,且所述辅助烟道入口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下端连通,所述辅助烟道的上端为辅助烟道出口,其中,所述辅助烟道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内壁腔的前侧壁相连;所述外壳的前侧壁内形成有腔体,所述前侧壁的上端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辅助出风口,其中,所述辅助烟道出口通过螺接件与所述外壳的前侧壁相连,以与所述腔体连通。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微波炉内设置独立的所述气流管道,来实现所述微波炉抽吸油烟的功能,所述气流管道可以减少烟气通道中拐角较多的问题,并且,所述进气道与所述主流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如此减小了对所述气流管道内烟气流动的阻碍,大大地提升了所述微波炉的抽吸油烟的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流管道,安装于微波炉的内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道包括:进气道,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下端均设有烟道入口,上端均设有进气道出口;以及,主流道,沿左右向延伸以形成近端和远端,所述远端设有烟道出口,所述近端的下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一主流道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二主流道入口,所述主流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流管道,安装于微波炉的内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管道包括:进气道,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下端均设有烟道入口,上端均设有进气道出口;以及,主流道,沿左右向延伸以形成近端和远端,所述远端设有烟道出口,所述近端的下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一主流道入口、以及与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进气道出口对接的第二主流道入口,所述主流道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连接处呈平滑过渡设置,以使得自所述烟道入口进入的烟气自所述进气道平缓流入所述主流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第二进气道在前后向并排间隔设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烟道出口设于所述远端的上侧壁上,且位于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与远端壁的交界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道的远端壁与下侧壁之间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所述主流道内的烟气平缓地自所述远端壁导流自所述烟道出口流出;和/或,所述主流道的上侧壁与近端壁的交界处呈圆弧过渡设置,以将自所述第一主流道入口和第二主流道入口进入的烟气平缓导引至所述主流道内。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包括依次自下至上包括第一进气道入口段、第一进气道中间段以及第一进气道出口段,所述第一进气道中间段与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和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所述第二进气道包括第二进气道入口段、第二进气道中间段以及第二进气道出口段,所述第二进气道中间段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与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的连接处均呈平滑过渡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与所述近端平滑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在前后向上,所述第一进气道的烟道入口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朝同一侧偏离各自所述进气道出口设置,且所述第二进气道的烟道入口更靠近所述主流道的入口设置。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和所述第二进气道相互背离的方向为向外,相互靠近的方向为向内;所述第一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入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外侧突出的第一样条曲面和第二样条曲面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进气道入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内侧突出的第三样条曲面和第四样条曲面设置;所述第一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进气道出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内侧突出的第五样条曲面和第六样条曲面设置;所述第二进气道处在外侧的侧壁和处在内侧侧壁位于所述第二进气道出口段的部分,对应呈向外侧突出第七样条曲面和第八样条曲面设置。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流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1,所述第二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2,所述第三样条曲面所对应的样条曲线的张度为T3,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健陈金鑫赵涛行晓亮彭定元黄志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