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架设于街道或铁道上供行人通过的人行天桥。它是由主拱和副拱组成,其中主拱斜向支撑在副拱的侧上方,在基础中设有偏心于副拱支承点的拉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人行天桥不但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梁柱结构,不需在道路中设置柱,较现有天桥成本低,适用范围广,而且造型非常新颖,简洁,能够与现代化的城市熔为一体。(*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架设于道路上供行人通过的天桥。随着城市的发展,车流与人流的矛盾日益加剧,为此人们在道路旁修建过街天桥以缓解上述矛盾。但是,目前设计的人行天桥均为梁柱体系。这种结构较为笨重,并且必须在道路中设有桥墩,因此不但对道路有一定的妨害,影响驾驶员的视线,而且此种人行天桥的造型也显得不够简洁美观。另一方面,此类人行天桥造价较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洁,美观,经济实用的人行天桥。本专利技术的提供的人行天桥是由主拱和副拱组成,其中主拱斜向支撑在副拱的侧上方,副拱将力传至基础,在基础中设有平衡上述拱产生的推力的拉梁。主拱是跨过道路的大拱,副拱是道旁供行人上下的小拱,它们均为板式结构。在主拱和副拱上均可设有阶梯。本专利技术中所说的拱是广义的拱,即可是无铰也可是有铰的,可以是折线形的,也可是弧线形的,可以在一个平面内,也可是空间的,不在一个平面内,还可以是变截面的。它可用不同的材料建筑。根据不同的需要,通过主拱与副拱的搭配,可形成平面上形式不同的人行天桥,如由两个副拱和一个主拱组成的″I″型;有三个副拱和三个主拱组成的″Y″型;由四个副拱和四个主拱形成的″X″型;还可以是″ ″型,″十″型,″ ″型等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主拱斜向支撑在副拱的肩上,并在基础中设有平衡推力的拉梁。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1.各个节点变形均很小,结构是稳定的,符合规范要求;2.各个杆件的受力状态符合一般结构力学的规律。每个节点,每个杆件,每个局部或整体,六个方向的力都是平衡的(在误差允许范围内)。3.每个杆件所受力的大小并没有超过该杆件所能产生的抗力的极限值,它不单可以直接配筋,用于工程,而且有可能承担更大的荷载,是有潜力的。如果加大杆件的断面或改用强度更大的材料,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行天桥还可满足更大跨度的要求,一般道路均可适应。4.歇台高度对结构有较大的影响,太高对结构和使用均不利,对于城市道路交通而言,歇台高度以3-4.5M为宜。也可增高。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天桥还可在板两边挑出一定宽度,以增加天桥的宽度。阶梯可以有不同的倾斜度。主拱一般有较大的跨度。它的端点可能有6个方向的力作用在副拱上,但其中主要是重力及水平推力。水平推力可达100T以上。处理好它是一个关键。而副拱一般需要2M以上的宽度。如果将本来就必须有的阶梯板适当加厚,就可有效地承受上述水平力以及其它的力,将它们传至基础,并通过偏心拉梁使基础稳定。整个结构变形都较小。下面以非常简明的方式说明副拱顶点的位移是可以控制的。以实施例1为例,其副拱顶部所受水平推力为984.24KN,梯板倾斜角为TAN-1(0.75/2.5)=16.7度。按下面的两种情况计算其位移,然后叠加与电算比较。1.按两端固定的梁中点承受集中力(984.24KN),此时L-18M,梁高2.2M,梁宽0.25M/CosA=0.261M,I1=0.231594,E=3*107。△1=(PL3)/(192EI1)=(984.24*183)/(192*3*107*0.231594)=0.004303M2.按底点固定的柱此时集中力在顶点,为984.24/2KN,此时H=2.75M,柱截面高为2.2M,宽为0.25/SinA=0.870M,I2=0.77198△2=(PH3)/(3EI2)=(492.14*2.753)/(3*3*107*0.77198)=0.0001473M△=△1+△2=0.00445M而电算结果为0.00701,显然,电算结果是可信的,计算更充分。由于基础并非绝对固定,以及混凝土受弯开裂后,刚度降低等因素,我们仍然应该慎重对待此处的变形问题。在主拱和副拱相交处的歇台板内及板边缘都有较大的弯矩和扭矩,为此,可以加厚歇台板。但本申请人认为上述较大的弯矩和扭矩其实并不存在。以实施例1为例结构实际传力状况是10点处Qz并不是由10传至9,再由9传至7,8点,而是通过板肋直接由10点传至7,8点,因而上述较大的弯矩和扭矩并不存在。歇台板受力比较复杂,配筋应该注意加强。各拱的水平推力最终由基础和拉梁来平衡,除了双向的推力和重力外,还有Mx,My,Mz三个方面的转矩。其中Mz可采用拉梁偏心的方法来平衡,其他只能用结构自重来平衡。即基础在X,Y两个方向均有偏心,以抗倾复。基础宜设计成刚体。此天桥设计的原则是主拱要轻,副拱要坚,基础要稳。拉梁的埋置深度在不影响路表面的前提下,越浅越好,并宜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以减少变形。由于此结构的各杆均为压杆,所以变形较小。由半跨荷载引起的变形就更小,而由于此外形的变化而对内力的影响就十分微小了,因此它的内力级数是收敛的,所以是稳定的。在主拱各计算节点上,宜增设小肋连接左右主肋,小肋断面宽可为0.15M,与主肋等高。本专利技术可按一般施工方法施工。虽然在使用中变形很小,但施工中还是适当起拱,预留一点变形空间为好,或者在副拱中施加预应力。另一方面,由于人行天桥一般是建立在繁华路段,因此施工时对道路交通有影响。如果在主拱拱肋内的配筋用钢构架代替,那么钢构架可预制,能很快安装。在混凝土施工时,桥下可不设支撑或少设支撑,施工荷载由钢构架承受,从而减少对路面交通的影响。主拱中无阶梯部分,计算中的折线形宜施工成弧线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行天桥的优点是明显的。首先它不需在道路中设置柱,露出地面的部分只有副拱与地面的几个支承点,占用地面少,因而不影响道路交通;其次,它是非常经济的,拱主要由不太厚的RC板组成,工程量非常小,例如一座跨度30M的天桥,仅需约100M3的钢筋混凝土,主要工程是基础部分,全部费用不到20万元,而传统设计所需费用可能达到它的好几倍,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人行天桥造型非常新颖,简洁,能够与现代化的城市熔为一体。本专利技术不但可以架设在街道上,也可架设于铁道上,方便旅客通过。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平面图;图2是实施例1的立面图;图3是实施例1的侧面图;图4是实施例1中拉梁位置示意图;图5是实施例2的平面图;图6是实施例3的平面图;图7是实施例4的平面图;图8是弯矩的正负座标图;图9是实施例1的点坐标图;图10是实施例2的点坐标图;图11是实施例3的点坐标图;图12是实施例4的点坐标图。实施例1实施例1提供的人行天桥由两个副拱1和一个主拱2组成(I型),在基础中设有拉梁3,如图4所示。外形见图1,2和图3。计算采用江见鲸,崔金浩所著″结构分析常用微机程序″一书中的″空间刚架内力计算程序″,在原程序所给的四项内力结果Nx,Mx,My,Mz的基础上补充另两项内力结果Qy,Qz。计算书中混凝土材料为C30。计算书中长度单位为M,力的单位为KN,荷载按4KN/M2计算。该程序对杆件受力的正负号规定为轴力杆件受压为正,受拉为负;剪力在剪力传递中,形成反时针旋转时为正;弯矩如图8箭头方向为正。实施例1的计算书如下节点数约束数假想节点数截面数杆数1417 4 3131.点坐标No. XY Z1 0 2.5.752 0 20.5 .753 0 5 1.54 0 18 1.55 0 7.52.256 0 15.5 2.257 0 10 38 0 13 39 0 11.5 310 1.1 11.5 311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人行天桥,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主拱和副拱组成,其中主拱斜向支撑在副拱的侧上方,副拱将力传至基础,在基础中设有平衡上述拱产生的推力的拉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帆,金武陵,
申请(专利权)人:金帆,金武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