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热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9606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3 01:39
一种由扁管、隔板、转接座、安装座和集流管构成的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热水机,扁管的背板向两侧延伸设置为翼板,可以加大换热面,装配后翼板的端部触靠在集流管上,可以限位扁管在集流管中的插接深度;隔板装配后小头部上端口两侧的小凸起撑靠在集流管的内壁上,大头部两侧外缘底部向外延伸的耳凸被冲压箍靠在集流管的外壁上,内撑外箍使得隔板在集流管上的预固定效果非常好,搬移震动隔板也不易移位。采用改进后的扁管和隔板装配在集流管上构成换热器,再将换热器装配在水箱上构成热水器,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8‑16mm宽度的窄体扁管,在相同长度的集流管上可以多装配扁管,加长了冷媒的流程回路,也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

A parallel flow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and a water heater with the heat exchanger

A heat exchanger consisting of a flat tube, a baffle, a transfer seat, a mounting seat and a collector tube and a water heater with the heat exchanger are provided. The back plate of the flat tube extends to both sides and is provided with a fin plate, which can enlarge the heat exchange surface. The end of the assembled rear fin plate touches the collector tube and can limit the insertion depth of the flat tube in the collector tube. The small bulges on both sides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rear small head are propped against the inner wall of the collector, and the ear bulges extending outward from the bottom of the outer edges of the two sides of the large head are propped against the outer wall of the collector by the stamping hoop. The inner support and outer hoop make the separator have a good pre-fixing effect on the collector, and it is not easy to move the vibration separator. The improved flat tube and baffle are assembled on the collector tube to form the heat exchanger, and then the heat exchanger is assembled on the water tank to form the water heater. The overall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design is reasonable. The narrow flat tube with the width of 8_16 mm can be used to assemble more flat tubes on the same length of the collector tube, which lengthens the refrigerant flow loop and is conducive to entering one. Step to improve heat transfer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热水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换热器及热水机
,具体是涉及一种由扁管、隔板、转接座、安装座和集流管构成的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热水机。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带有平行流换热器的热水机技术日趋成熟,平行流换热器通常由两根集流管和插接在两根集流管间的若干扁管构成,集流管还设有若干节流隔板。现有技术中,为降低生产成本,集流管上的扁管插口冲压制作,受冲压工艺限制,相邻扁管插口间的距离为通常为5-10mm,装配后相邻扁管的间隔距离较大,影响换热效果;为限位扁管在集流管中的插接深度,需要在集流管内设置限位挡板等,结构较为复杂,增加了集流管的制作难度;受节流隔板结构的影响,装配后节流隔板在集流管上的预固定效果差,搬移震动后节流隔板易移位,导致钎焊后漏液,降低换热效果;由于带有平行流换热器的热水机中集流管需紧贴在水箱外壁上,现有两侧卡板一样长的转接座和安装座不能适用,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由扁管、隔板、转接座、安装座和集流管构成的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热水机。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扁管,包括扁管主体,所述扁管主体经由两端的插接部插接在集流管上的扁管插口内,所述扁管主体两端的插接部之间,扁管的背板向两侧延伸设置为翼板,扁管主体插接在扁管插口内后翼板的端部触靠在集流管上。作为优选,所述集流管上相邻扁管插口间的距离为2.5-3.0mm,扁管主体的宽度为8-16mm,翼板的宽度为1.0-1.4mm,扁管主体插接在扁管插口内后相邻扁管中相对的两个翼板之间的距离为0.2-0.5mm。一种隔板,包括小头部和大头部,插接在集流管上的隔板插口内,所述小头部比半圆略大,所述大头部比半圆略小,所述小头部的直径等于集流管的内径,大头部的直径比集流管的外径大1.0-1.5mm,小头部的上端口两侧最宽处设有小凸起,小凸起的高度为0.2-0.5mm且与小头部边缘光顺连接,隔板插接在集流管上的隔板插口内后,小头部上端口两侧的小凸起撑靠在集流管的内壁上,小头部其余边缘部分触靠在集流管的内壁上,大头部嵌置在隔板插口内,大头部的外缘露出集流管的外表面。作为优选,所述大头部两侧的外缘底部向外延伸设置为耳凸,隔板插接在集流管上的隔板插口内后,耳凸被冲压箍靠在集流管的外壁上。一种转接座,卡接在集流管上,包括座基,所述座基的一侧延伸设有短卡板,另一侧延伸设有长卡板,短卡板、座基和长卡板三者连为一体的内凹面与集流管外表面一致,座基外侧延伸设有冷媒进出管,冷媒进出管连通到集流管内腔。一种安装座,卡接在集流管上,包括座基,所述座基的一侧延伸设有短卡板,另一侧延伸设有长卡板,短卡板、座基和长卡板三者连为一体的内凹面与集流管外表面一致,座基外侧延伸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孔。一种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包括左右集流管和插接在两根集流管间的若干扁管,集流管内还插接有若干隔板,其中一根集流管上卡接有两个转接座,所述扁管为上述扁管,所述隔板为上述隔板,所述转接座为上述转接座。一种热水机,包括水箱和设置在水箱外壁上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上述平行流微通道换热器,其中所述左右集流管背离扁管的两侧之间设有若干拉紧装置,拉紧装置将左右集流管拉紧,以使左右集流管和扁管均紧贴在水箱外壁上,所述转接座的短卡板卡置在集流管紧贴水箱的一侧,转接座的长卡板卡置在集流管远离水箱的一侧,其中所述拉紧装置为拉簧或螺栓;作为优选,所述左右集流管背离扁管的两侧设有若干对的上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短卡板卡置在集流管紧贴水箱的一侧,安装座的长卡板卡置在集流管远离水箱的一侧,安装座的连接板设置有拉紧装置,拉紧装置连接在连接板上的连接孔中进而将左右集流管拉紧。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中的扁管进行改进,巧妙地将扁管的背板向两侧延伸设置为翼板,装配后相邻扁管中相对的两个翼板之间的距离为0.2-0.5mm,既可以保证相邻扁管不接触串热,又可以加大换热面,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同时装配后翼板的端部触靠在集流管上,可以限位扁管在集流管中的插接深度,无需在集流管中设置限位挡板等复杂的结构,简化了集流管的结构。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中的隔板进行改进,装配后小头部上端口两侧的小凸起撑靠在集流管的内壁上,小头部其余边缘部分触靠在集流管的内壁上,大头部嵌置在隔板插口内,大头部的外缘露出集流管的外表面,大头部两侧外缘底部向外延伸的耳凸被冲压箍靠在集流管的外壁上,内撑外箍使得隔板在集流管上的预固定效果非常好,搬移震动隔板也不易移位,钎焊后大头部的外缘与集流管的外表面之间形成光顺的焊料堆积,密封效果好,不漏液,利于保证换热效果。本专利技术对现有技术中的转接座和安装座进行改进,将卡板设计成一短一长,短卡板卡置在集流管紧贴水箱的一侧,长卡板卡置在集流管远离水箱的一侧,既能卡接牢靠,有不影响集流管紧贴在水箱外壁。本专利技术采用改进后的扁管和隔板装配在集流管上构成换热器,再将换热器装配在水箱上构成热水器,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8-16mm宽度的窄体扁管,在相同长度的集流管上可以多装配扁管,加长了冷媒的流程回路,也利于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扁管正面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扁管背面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扁管装配在集流管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放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隔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集流管上隔板插口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隔板装配在集流管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隔板上的耳凸被冲压箍靠在集流管外壁上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转接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安装座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热水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扁管主体,2-插接部,3-翼板,4-隔板,5-集流管,6-焊料堆积,7-隔板插口,8-大头部,9-小头部,10-小凸起,11-耳凸,12-水箱,13-扁管,14-拉紧装置,15-扁管插口,16-转接座,17-座基,18-短卡板,19-长卡板,20-冷媒进出管,21-安装座,22-连接板,23-连接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参看图1-图11,本专利技术的扁管包括扁管主体,所述扁管主体经由两端的插接部插接在集流管上的扁管插口内,所述扁管主体两端的插接部之间,扁管的背板向两侧延伸设置为翼板,扁管主体插接在扁管插口内后翼板的端部触靠在集流管上。作为优选,所述集流管上相邻扁管插口间的距离为2.5-3.0mm,扁管主体的宽度为8-16mm,翼板的宽度为1.0-1.4mm,扁管主体插接在扁管插口内后相邻扁管中相对的两个翼板之间的距离为0.2-0.5mm。本专利技术的隔板包括小头部和大头部,插接在集流管上的隔板插口内,所述小头部比半圆略大,所述大头部比半圆略小,所述小头部的直径等于集流管的内径,大头部的直径比集流管的外径大1.0-1.5mm,小头部的上端口两侧最宽处设有小凸起,小凸起的高度为0.2-0.5mm且与小头部边缘光顺连接,隔板插接在集流管上的隔板插口内后,小头部上端口两侧的小凸起撑靠在集流管的内壁上,小头部其余边缘部分触靠在集流管的内壁上,大头部嵌置在隔板插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管,包括扁管主体,所述扁管主体经由两端的插接部插接在集流管上的扁管插口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主体两端的插接部之间,扁管的背板向两侧延伸设置为翼板,扁管主体插接在扁管插口内后翼板的端部触靠在集流管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管,包括扁管主体,所述扁管主体经由两端的插接部插接在集流管上的扁管插口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主体两端的插接部之间,扁管的背板向两侧延伸设置为翼板,扁管主体插接在扁管插口内后翼板的端部触靠在集流管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上相邻扁管插口间的距离为2.5-3.0mm,扁管主体的宽度为8-16mm,翼板的宽度为1.0-1.4mm,扁管主体插接在扁管插口内后相邻扁管中相对的两个翼板之间的距离为0.2-0.5mm。3.一种隔板,包括小头部和大头部,插接在集流管上的隔板插口内,所述小头部比半圆略大,所述大头部比半圆略小,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头部的直径等于集流管的内径,大头部的直径比集流管的外径大1.0-1.5mm,小头部的上端口两侧最宽处设有小凸起,小凸起的高度为0.2-0.5mm且与小头部边缘光顺连接,隔板插接在集流管上的隔板插口内后,小头部上端口两侧的小凸起撑靠在集流管的内壁上,小头部其余边缘部分触靠在集流管的内壁上,大头部嵌置在隔板插口内,大头部的外缘露出集流管的外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头部两侧的外缘底部向外延伸设置为耳凸,隔板插接在集流管上的隔板插口内后,耳凸被冲压箍靠在集流管的外壁上。5.一种转接座,卡接在集流管上,包括座基,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基的一侧延伸设有短卡板,另一侧延伸设有长卡板,短卡板、座基和长卡板三者连为一体的内凹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庆王旭余海庆姚忠华徐志鹏周乔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久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