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色产品成型模具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876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2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色产品成型模具及设备,其包括产品基座和设置在产品基座上方的模具滑块;模具滑块具有第一产品型腔、与第一产品型腔连通的硬胶注道、第二产品型腔、与第二产品型腔连通的软胶注道;模具滑块拆分为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能够沿产品基座的宽度方向相互对接以使硬胶能够通过硬胶注道进入第一产品型腔内成型/以使软胶能够通过软胶注道进入第二产品型腔内成型,或者相互远离以使第一产品型腔内已成型的硬胶脱离第一产品型腔;当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处于相互远离状态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能够沿产品基座的长度方向同步运动以使第二产品型腔与位于产品基座上的已成型的硬胶对应。

Two color product mold and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two-color product molding mold and equipment, which comprises a product base and a mold slider arranged above the product base; a mold slider has a first product cavity, a hard glue injection channel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product cavity, a second product cavity, and a soft glue injection channel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product cavity; and a mold slider disassembly. The first slide and the second slide are divided into the first slide and the second slide; the first slide and the second slide can butt each other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product base so that the hard glue can pass through the hard glue injection path into the first product cavity forming/so that the soft glue can pass through the soft glue injection path into the second product cavity forming, or away from each other so as to make the first product cavity forming. The formed hard glue is detached from the first product mold cavity; when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rs are in a state of mutual detachment, the first and second sliders can move synchronously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product base so that the second product mold cavity corresponds to the formed hard glue on the product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色产品成型模具及设备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色产品成型模具及设备。
技术介绍
一般地,双色产品由一套硬胶和一套软胶模具配合完成生产,此方法需要两套模具,对应需要两台注塑机及相应的人员,过于浪费人力和物力;或者,在同一套模具里,使用机械手移动产品进行二次注塑;或者使用旋转的后模镶件完成产品的移动注塑,后两种方法均需要较大的模具,以及特殊的双色注塑机。针对机台容量较小且需要自动生成的情况,以上传统的双色模具很难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色产品成型模具,该双色产品成型模具用于双色产品的注塑,对注塑机的要求低,且适于自动化生产。本技术提供一种双色产品成型模具,该双色产品成型模具包括产品基座和设置在所述产品基座上方的模具滑块,两者长度方向一致;其中,所述模具滑块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依次设置的第一产品型腔、与所述第一产品型腔连通的硬胶注道、第二产品型腔、与所述第二产品型腔连通的软胶注道;沿所述模具滑块的长度方向的中线,所述模具滑块拆分为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并且,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所述产品基座的宽度方向相互对接以使硬胶能够通过所述硬胶注道进入所述第一产品型腔内成型/以使软胶能够通过所述软胶注道进入所述第二产品型腔内成型,或者相互远离以使所述第一产品型腔内已成型的硬胶脱离所述第一产品型腔;当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处于相互远离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所述产品基座的长度方向同步运动以使所述第二产品型腔与位于所述产品基座上的已成型的硬胶对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沿所述产品基座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斜导柱;其中,两个所述斜导柱的两个上端相互靠近,两个所述斜导柱的两个下端相互远离;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与两个所述斜导柱一一对应插接且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两个所述斜导柱的长度方向运动以相互对接或远离。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位于所述斜导柱下方的行位移动块,所述行位移动块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模具滑块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行位移动块上设置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滑道,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行位移动块均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滑道滑动连接;在第一外力的驱动下,所述行位移动块能够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斜导柱的方向运动,所述行位移动块能够同步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沿两个所述斜导柱的长度方向移动且同时沿所述第一导向滑道的长度方向移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模座,所述产品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模座上,所述模座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行位移动块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模座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向滑道,所述行位移动块与所述模座通过所述第二导向滑道滑动连接;在第二外力的驱动下,所述行位移动块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二导向滑道的长度方向同步运动以使所述第二产品型腔与位于所述产品基座上的已成型的硬胶对应。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插接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运动的伸缩部;所述行位移动块与所述伸缩部连接,所述伸缩部用于提供所述第二外力。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行位移动块的中间区域设置有贯穿所述行位移动块厚度的容纳空间,所述产品基座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产品基座的底端与所述模座固定连接,所述产品基座的顶端用于支撑产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向滑道和所述第二导向滑道均为两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导向滑道沿所述行位移动块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导向滑道沿所述模座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硬胶注道中插接有硬胶热嘴,所述软胶注道中插接有软胶热嘴;所述硬胶热嘴和所述软胶热嘴上均套设有流道镶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注塑料容纳体;所述注塑料容纳体具有硬胶热流道和软胶热流道;所述硬胶热流道的出口与所述硬胶热嘴连接;所述软胶热流道的出口与所述软胶热嘴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双色产品成型模具包括产品基座和设置在产品基座上方的模具滑块,两者长度方向一致;其中,模具滑块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依次设置的第一产品型腔、与第一产品型腔连通的硬胶注道、第二产品型腔、与第二产品型腔连通的软胶注道;沿模具滑块的长度方向的中线,模具滑块拆分为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并且,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能够沿产品基座的宽度方向相互对接以使硬胶能够通过硬胶注道进入第一产品型腔内成型/以使软胶能够通过软胶注道进入第二产品型腔内成型,或者相互远离以使第一产品型腔内已成型的硬胶脱离第一产品型腔;当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处于相互远离状态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能够沿产品基座的长度方向同步运动以使第二产品型腔与位于产品基座上的已成型的硬胶对应。具体应用时,当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产品基座的宽度方向相互对接时,第一产品型腔、硬胶注道、第二产品型腔、软胶注道均对接完整,第一产品型腔与硬胶注道连通,此时,硬胶能够通过硬胶注道进入第一产品型腔内成型。待硬胶在第一产品型腔内成型后,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产品基座的宽度方向相互远离,此时,第一产品型腔内已成型的硬胶脱离第一产品型腔,已成型的硬胶支撑在产品基座上,第一产品型腔、硬胶注道、第二产品型腔、软胶注道均被对半拆分。当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处于相互远离状态时,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产品基座的长度方向同步运动,由于产品基座相对于模具模块不动,因此支撑在产品基座上的已成型硬胶处于原位置,对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产品基座的长度方向的位移进行设定,移动该设定位移后,已成型的硬胶与第二产品型腔对应。待产品基座上已成型的硬胶与第二产品型腔对应后,再次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产品基座的宽度方向相互对接,则第一产品型腔、硬胶注道、第二产品型腔、软胶注道均对接完整,第二产品型腔与软胶注道连通,此时,软胶能够通过软胶注道进入第二产品型腔内,在原已成型的硬胶的基础上成型,以此完成双色产品的注塑。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双色产品成型模具,其整体尺寸远小于传统双色模具的尺寸,并且对注塑机的要求低且适于自动化生产。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双色产品成型设备,该双色产品成型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双色产品成型模具。本技术提供的双色产品成型设备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同于本技术提供的双色产品成型模具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色产品成型模具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色产品成型模具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对接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色产品成型模具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远离的第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色产品成型模具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远离的第二示意图;图5为图4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产品基座;2-模具滑块;3-第一产品型腔;4-硬胶注道;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色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产品基座和设置在所述产品基座上方的模具滑块,两者长度方向一致;其中,所述模具滑块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依次设置的第一产品型腔、与所述第一产品型腔连通的硬胶注道、第二产品型腔、与所述第二产品型腔连通的软胶注道;沿所述模具滑块的长度方向的中线,所述模具滑块拆分为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并且,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所述产品基座的宽度方向相互对接以使硬胶能够通过所述硬胶注道进入所述第一产品型腔内成型/以使软胶能够通过所述软胶注道进入所述第二产品型腔内成型,或者相互远离以使所述第一产品型腔内已成型的硬胶脱离所述第一产品型腔;当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处于相互远离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所述产品基座的长度方向同步运动以使所述第二产品型腔与位于所述产品基座上的已成型的硬胶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色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产品基座和设置在所述产品基座上方的模具滑块,两者长度方向一致;其中,所述模具滑块具有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依次设置的第一产品型腔、与所述第一产品型腔连通的硬胶注道、第二产品型腔、与所述第二产品型腔连通的软胶注道;沿所述模具滑块的长度方向的中线,所述模具滑块拆分为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并且,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所述产品基座的宽度方向相互对接以使硬胶能够通过所述硬胶注道进入所述第一产品型腔内成型/以使软胶能够通过所述软胶注道进入所述第二产品型腔内成型,或者相互远离以使所述第一产品型腔内已成型的硬胶脱离所述第一产品型腔;当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处于相互远离状态时,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所述产品基座的长度方向同步运动以使所述第二产品型腔与位于所述产品基座上的已成型的硬胶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色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所述产品基座的宽度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斜导柱;其中,两个所述斜导柱的两个上端相互靠近,两个所述斜导柱的两个下端相互远离;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与两个所述斜导柱一一对应插接且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能够沿两个所述斜导柱的长度方向运动以相互对接或远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色产品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斜导柱下方的行位移动块,所述行位移动块的宽度方向与所述模具滑块的宽度方向一致;所述行位移动块上设置有沿其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滑道,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行位移动块均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滑道滑动连接;在第一外力的驱动下,所述行位移动块能够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斜导柱的方向运动,所述行位移动块能够同步带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沿两个所述斜导柱的长度方向移动且同时沿所述第一导向滑道的长度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方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