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两面钻孔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8562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2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卧式两面钻孔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控组件,所述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台,所述机台的顶部开设有线性导轨,所述线性导轨内腔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靠膜组件,所述靠膜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油缸、线性导轨、压紧组件、靠膜组件、升降机组件、钻盘组件、变速档组件、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传动轴、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主动轴和驱动组件的配合使用,达到了提高钻孔效率的效果,避免了普通钻孔机只有一个工作钻盘的状况,解决了一个工作钻盘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该卧式两面钻孔机的工作效率,适合推广使用。

Horizontal two side drill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rizontal two-sided drill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the positive surface of which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n electronic control component, the top of which is fixed and connected with an organic platform, the top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linear guide rail, and the center of the cavity of the linear guide rail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a membrane assembly, and the bottom of the membrane assembly. There are elevator components in the Department.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the drilling efficiency by combining the cylinder, the linear guide rail, the compression component, the membrane assembly, the lifting unit, the drill plate assembly, the transmission component, the first belt wheel, the second belt wheel, the belt drive shaft, the first gear group, the second gear group, the driving shaft and the driving component. It avoids the common drilling machine having only one working drill pipe, and solves the problem of low efficiency of one working drill pipe, thereby improving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horizontal two-sided drilling machine, which is suitable for popularization and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两面钻孔机
本技术涉及钻孔设备
,具体为卧式两面钻孔机。
技术介绍
钻孔机是指利用比目标物更坚硬、更锐利的工具通过旋转切削或旋转挤压的方式,在目标物上留下圆柱形孔或洞的机械和设备统称,也有称为钻机、打孔机、打眼机、通孔机等,通过对精密部件进行钻孔,来达到预期的效果,钻孔机有半自动钻孔机和全自动钻孔机,随着人力资源成本的增加;大多数企业均考虑全自动钻孔机作为发展方向,随着时代的发展,自动钻孔机的钻孔技术的提升,采用全自动钻孔机对各种五金模具表带钻孔表带钻孔首饰进行钻孔优势明显。钻孔机的使用无处不在,在一些领域需要使用到卧式钻孔机,然而现有的卧式钻孔机结构简单,只具有一个钻孔组件,只能够对目标物进行单面钻孔,具有效率低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卧式两面钻孔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普通卧式钻孔机效率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卧式两面钻孔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控组件,所述机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台,所述机台的顶部开设有线性导轨,所述线性导轨内腔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靠膜组件,所述靠膜组件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组件,所述靠膜组件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压紧组件,所述机台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油缸固定座,所述机台正表面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控箱支架,所述机台正表面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感应器调整座,所述机台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油缸,所述机台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座板,所述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轴箱,所述主轴箱的底部通过固定板与油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箱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皮带传动轴,所述皮带传动轴的表面套设有第一齿轮组,所述皮带传动轴的左侧贯穿至主轴箱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主轴箱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齿轮组,所述主动轴的右端贯穿主轴箱并活动连接有钻盘组件,所述主轴箱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皮带轮,所述主轴箱的正表面设置有变速档组件,所述主轴箱的背表面设置有驱动组件。优选的,所述皮带传动轴表面的右侧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表面与主轴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盖。优选的,所述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压紧组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机台的背表面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主动轴与主轴箱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表面与主轴箱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内腔与主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轴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油缸、线性导轨、压紧组件、靠膜组件、升降机组件、钻盘组件、变速档组件、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传动轴、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主动轴和驱动组件的配合使用,达到了提高钻孔效率的效果,避免了普通钻孔机只有一个工作钻盘的状况,解决了一个工作钻盘效率低的问题,从而提高了该卧式两面钻孔机的工作效率,适合推广使用。2、本技术通过第二轴承盖的设置,达到了防护第一轴承的效果,避免了在长时间使用时,第一轴承内进入灰尘的状况,解决了第一轴承因进入灰尘而生锈或损坏的问题,从而大大提了第一轴承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该卧式两面钻孔机的使用寿命,通过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增强座板与油缸的连接强度,避免了长时间使用时,座板与油缸连接不稳固造成定位不精确的状况,从而提高了钻孔精度,大大提高了该卧式两面钻孔机的实用性,通过支撑板的设置,能够对驱动组件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避免了驱动组件在长期工作后脱落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驱动组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中:1、机座;2、座板;3、油缸;4、油缸固定座;5、机台;6、连接块;7、线性导轨;8、压紧组件;9、靠膜组件;10、升降机组件;11、钻盘组件;12、电控组件;13、感应器调整座;14、电控箱支架;15、变速档组件;16、支撑板;17、主轴箱;18、第一皮带轮;19、第一轴承盖;20、第二皮带轮;21、皮带传动轴;22、第一齿轮组;23、第二齿轮组;24、第一轴承;25、第二轴承盖;26、第二轴承;27、主动轴;28、驱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卧式两面钻孔机,包括机座1,机座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控组件12,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台5,机台5的顶部开设有线性导轨7,线性导轨7内腔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靠膜组件9,靠膜组件9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组件10,靠膜组件9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压紧组件8,机台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油缸固定座4,机台5正表面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控箱支架14,机台5正表面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感应器调整座13,机台5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油缸3,机台5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座板2,座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轴箱17,主轴箱17的底部通过固定板与油缸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主轴箱1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皮带传动轴21,皮带传动轴21的表面套设有第一齿轮组22,皮带传动轴21的左侧贯穿至主轴箱17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0,主轴箱1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主动轴27,主动轴27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齿轮组23,主动轴27的右端贯穿主轴箱17并活动连接有钻盘组件11,主轴箱17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皮带轮18,主轴箱17的正表面设置有变速档组件15,主轴箱17的背表面设置有驱动组件28。本技术中:皮带传动轴21表面的右侧套设有第一轴承24,第一轴承24的表面与主轴箱17固定连接,第一轴承2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盖25,通过第二轴承盖25的设置,达到了防护第一轴承24的效果,避免了在长时间使用时,第一轴承24内进入灰尘的状况,解决了第一轴承24因进入灰尘而生锈或损坏的问题,从而大大提了第一轴承24的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该卧式两面钻孔机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中:座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6,连接块6的一侧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本技术中:压紧组件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6,支撑板16的一侧与机台5的背表面固定连接,通过支撑板16的设置,能够增强座板2与油缸3的连接强度,避免了长时间使用时,座板2与油缸3连接不稳固造成定位不精确的状况,从而提高了钻孔精度,大大提高了该卧式两面钻孔机的实用性。本技术中:主动轴27与主轴箱17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轴承26,第二轴承26的表面与主轴箱17固定连接,第二轴承26的内腔与主动轴27的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轴承2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盖19,通过支撑板16的设置,能够对驱动组件28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避免了驱动组件28在长期工作后脱落的问题,从而提高了驱动组件28的稳定性。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28转动,驱动组件28通过皮带带动第二皮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卧式两面钻孔机,包括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控组件(12),所述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台(5),所述机台(5)的顶部开设有线性导轨(7),所述线性导轨(7)内腔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靠膜组件(9),所述靠膜组件(9)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组件(10),所述靠膜组件(9)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压紧组件(8),所述机台(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油缸固定座(4),所述机台(5)正表面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控箱支架(14),所述机台(5)正表面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感应器调整座(13),所述机台(5)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油缸(3),所述机台(5)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座板(2),所述座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轴箱(17),所述主轴箱(17)的底部通过固定板与油缸(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箱(1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皮带传动轴(21),所述皮带传动轴(21)的表面套设有第一齿轮组(22),所述皮带传动轴(21)的左侧贯穿至主轴箱(17)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0),所述主轴箱(1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主动轴(27),所述主动轴(27)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齿轮组(23),所述主动轴(27)的右端贯穿主轴箱(17)并活动连接有钻盘组件(11),所述主轴箱(17)的左侧设置有第一皮带轮(18),所述主轴箱(17)的正表面设置有变速档组件(15),所述主轴箱(17)的背表面设置有驱动组件(28)。...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两面钻孔机,包括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座(1)的正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控组件(12),所述机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机台(5),所述机台(5)的顶部开设有线性导轨(7),所述线性导轨(7)内腔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靠膜组件(9),所述靠膜组件(9)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组件(10),所述靠膜组件(9)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压紧组件(8),所述机台(5)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油缸固定座(4),所述机台(5)正表面右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控箱支架(14),所述机台(5)正表面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感应器调整座(13),所述机台(5)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油缸(3),所述机台(5)的顶部通过固定块固定连接有座板(2),所述座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主轴箱(17),所述主轴箱(17)的底部通过固定板与油缸(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主轴箱(1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皮带传动轴(21),所述皮带传动轴(21)的表面套设有第一齿轮组(22),所述皮带传动轴(21)的左侧贯穿至主轴箱(17)的左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20),所述主轴箱(17)的内腔活动连接有主动轴(27),所述主动轴(27)的表面套设有第二齿轮组(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冰良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南大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