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建平专利>正文

杂交中稻生育后期的生存环境与剑叶早衰及其综合治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8046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02 20:44
杂交中稻生育后期的生存环境与剑叶早衰及综合治理。技术领域:土壤调理剂。剑叶早衰是环境影响,高温导致气孔关闭,土壤缺氧及Fe++超标都造成剑叶早衰。6BA+甲壳胺+水杨酸合剂能进一步增强叶片的光合效率,持续期及光合产物转运入库速度,是由于该产品能解决水稻的生存环境几个技术问题。1、促进气孔开放,化解高温热害;2、快速通道的形成,根系从叶片上获得更多的氧气,水气矛盾迎刃而解;3、络合屏蔽Fe++的加速氧化作用;4、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对细胞成分的伤害。5、快速修复受损器官的康复功能。杂交水稻三大优势因土壤缺氧根系优势消失,而分蘖优势和穗粒优势得不到发挥,挖掘增产潜力,高产基础上可再提升产量。

Survival environment and early decay of flag leaves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n hybrid mid season rice

Survival environment and early decay of flag leaf and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hybrid mid season rice. Technical field: soil conditioner. Flag leaf premature senescence is an environmental impact. High temperature results in stomatal closure, soil anoxia and Fe ++ excess all cause flag leaf premature senescence. 6BA + chitosan + salicylic acid mixture can further enhance the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of leaves, duration and the rate of transporting photosynthate into sink, because the product can solve several technical problems of rice survival environment. 1. Promote stomatal opening, dissolve high temperature heat damage; 2. Rapid channel formation, root from the leaf to get more oxygen, water and gas contradiction solved; 3. Complex shielding Fe ++ accelerated oxidation; 4. scaveng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free radicals damage to cell components. 5, rapid repair of damaged organs rehabilitation function. The three main advantages of hybrid rice disappeared because of the soil anoxic root dominance, but tillering dominance and panicle-grain dominance could not be brought into full pl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杂交中稻生育后期的生存环境与剑叶早衰及其综合治理配方组成:6BA+甲壳胺+水杨酸合剂(简称BCS技术)
:土壤调理剂相关技术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稻生育后期剑叶早衰正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它不但影响产量也影响大米的外观质量,国内专家学者针对剑叶早衰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发表了不少论文,本文收集了部分相关的论文: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龙继锐采用“施氮肥”,蔡一霞“基肥后移”,杨建昌“保穗肥”,彭春瑞解决“生育后期营养不足”。中科院水稻所张玉屏认为“高温对水稻剑叶生长和气孔导度的影响”,郑飞认为“高温胁迫导致ATP酶活性下降”,“高温胁迫对水稻结实和大米质量的影响”(李木英),吴荣生认为“杂交水稻旗叶衰老过程中氧自由基与SOD的变化”,汤日圣“高温对杂交水稻籽粒灌浆和剑叶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张文学采用“外源激素调控解决剑叶早衰”的办法。小麦旗叶衰老的研究及其所用方法与本专利技术有一定的关联,水杨酸(SA)对高温胁迫小麦叶片蛋激酶和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李利红)。中国农业大学对小麦叶片衰老进行过系统的研究(陆宝志1983韩碧文1984);“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氧自由基与激素含量的变化”(岳松涛1990);“小麦叶片衰老过程中内源激素的调控”(朱中华1993硕士论文);“小麦源库关系和叶片衰老及6BA的作用”(孙振文1995博士论文);“6BA对小麦旗叶衰老过程中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小麦籽粒发育期源库关系及其调控(段留生1997博士论文)”。本专利技术BCS专利技术对剑叶早衰产生原因、防治办法、应用效果以及作用机理具有原始创新、国际先进水平,产生的社会效益巨大。如何调控环境因素来最大限度增强叶片的光合强度,是现代农业一项重大的研究课题。许多开展多年的研究,至今未见成果公布,本专利技术对6BA延缓叶片衰老提出新的见解,对水稻生产进一步提升产量,提出:源足库容增大以及源库间的快速通道的增产理念。(1)土壤缺氧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性:土壤缺氧,影响根系活力,根败又导致叶衰。传统的耕耘技术,实质就是解决土壤缺氧的耕作方法,并告诫后人多一份耕耘就多一份收获的道理。现今为推广杂交水稻,有些地区采用“水旱轮作”,有些地区采用“开沟排水,实行半旱湿润灌溉的办法”,对于冷僵田、通气性差采用“秋后晒垡”。这些方法其目的就是为土壤增氧。而现今常规技术采用的“浅水勤灌,露田轻搁,过度晒田”来协调水稻的用水与用气的矛盾。上面的办法虽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水份需求临界期的特殊时期就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缺氧性。我们大家都知道,在穗分化到抽穗时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的高峰期,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水层,满足生理需水外,还能以水调温,以水调气,以利授粉。否则会形成“卡脖旱”,产生空秕粒。与此同时,该时期又要有充足的氧气,供根生长。根系发育好,吸收力强,有利分蘖,促大穗,争粒重。对上述观点在学术界并不是大家都赞成。比如有些专家学者在编写“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一书中”提倡稻草返田,能增加有机肥和硅肥。。。。。。,对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有机物稻草在田中沤制发酵,不但消耗了土壤中为数不多的氧气,而且还会生成大量的有害性气体(CH4、CO2、H2S及有机酸)充斥在根际周围,不但影响根系活力,严重的情况还会造成根皮脱落,俗话说“白根有力,黑根送命”。水中溶氧量,随着气温上升而减少,有资料报导,25C水温水中溶氧量为5.74毫升/L,当水温上生到50C时,水中溶氧量下降到3.88毫升/L,有人在现场取样检测的结果只有0.75ML/L。生育后期水稻茎节的细胞老化,通气组织也不如前期发达,输导距离增加,阻力加大,同时水稻根系也不再增加,并逐渐老化,活力下降,根系从叶片上获得的氧气越来越少,随着气温上升,呼吸加强,氧的消耗量增多,出现入不敷出的缺氧状态。总之出现入不敷出的缺氧状态。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可看到浮根(表根)浮出水面吸氧。实际上是水稻根系对缺氧逆境的一种逃避,求生存的本能。土壤缺氧,根系的优势很快消退,而分蘖优势和穗粒优势也得不到发挥,转化为弱势。土壤缺氧也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壤的理化性状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氮肥的硝化及矿物化作用。不利根系的吸收利用。土壤增氧是提高氮肥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根内植物细胞吸收氧气,发生氧化分解反应:C6H12O6+6O2---6CO2+6H2O+2185千卡热量。该反应的重要性不光是为水稻生长发育提供热量,更重要的是该反应的中间产物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色素等,现今从植物的伤流液中还检查出细胞分裂素,是促进水稻生长的重要内源激素。氧营养和其他NPK一样都是水稻生长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系对氧的需求,远大于对NPK的需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BCS技术的实施,达到延缓叶片衰老的进程,进一步增强叶片的光合强度,提升水稻的产量。缩短杂交水稻高产试验纪录与全国平均亩产的差距,达到平衡增产20%左右的目的。同时,通过土壤增氧来增加土壤中有益种群微生物的迅速增加,通过微生物分解K、P和氮肥的硝化作用,提高NPK的有效利用率。1BCS技术解决问题之一,促进土壤增氧,提高根系活力。从上述情况看出,常规技术解决不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淹水层生产管理模式带来的根系缺氧的难题。国内外许多农业科学家在寻求新技术时,对化学调控的发展潜力寄予厚望。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娄成后院士曾指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遗传基因在功能上的表达、放大与变异,以及多基因间的协同效应,大多数是在环境变化的启动下才实现的”。BCS产品具有以下生理功能:激活植物细胞,促进原生质流动,产生兴奋感,从而改善输导组织的老化程度,促使输导组织顺畅,在蒸腾气流的作用下而产生的牵引力,构成上通下达的快速通道。在通道内液流速度从扩散型转变为扩散加牵引型,最终达成根系从叶片上获得更多的有机物及氧气,根系活力加强,以气养根,以根保叶的效果。即使在淹水层的阻隔下,水稻的用水与用气各行其道,互不干扰。BCS技术还有另一条土壤增氧渠道,是BCS产品具有较大的凝聚性,在稻田表面氧化层中产生大小不等的团粒结构,粒与粒之间在凝聚力的作用下产生微小裂缝,有利“跑马水”与空气都渗入地下,提高表根的生理活性,对穗粒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同时BCS产品又能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种群的迅速增长,分解土壤中的钾肥,磷肥及氮肥在氧气的作用变成有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的硝基肥,从而提高NPK的有效利用率,减少肥料的流失而造成污染环境。2BCS技术解决问题之二,打开叶片气孔大门,体内的累积的热气伴随气流排出体外。气孔是植物气体代谢的门户,气孔的关闭直接影响CO2的同化及水分蒸腾的速率,气孔运动的机制向来倍受植物生理学家的重视。气孔关闭,体内的热量累积,高热不散是造成ATP酶在高温下失去活性。同时,由于热量累积,当热量达到能进行化学反应的所必须的活化能时,(一般发生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20千卡/克分子以上),处在激活状态下的氧分子和过剩电子相结合而生成氧自由基,所以打开气孔大门是延缓叶片衰老的关键,也是争论的焦点。目前关于气孔关闭的机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植物感知水分胁迫,根部产生的脱落酸(ABA),通过化学信号使ABA与保卫细胞相应位点相接合,启动一系列信号输导过程,最终造成气孔关闭。在探讨气孔开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配方组成:6BA+甲壳胺+水杨酸合剂(简称BCS技术)。

【技术特征摘要】
1.配方组成:6BA+甲壳胺+水杨酸合剂(简称BCS技术)。2.水中溶氧量,随着气温上升而减少,有资料报导,25C水温水中溶氧量为5.74毫升/L,当水温上升到50C时,水中溶氧量下降到3.88毫升/L,有人在现场取样检测的结果只有0.75ML/L。生育后期水稻茎节的细胞老化,通气组织也不如前期发达,输导距离增加,阻力加大,同时水稻根系也不再增加,并逐渐老化,活力下降,根系从叶片上获得的氧气越来越少,随着气温上升,呼吸加强,氧的消耗量增多,出现入不敷出的缺氧状态。总之出现入不敷出的缺氧状态。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可看到浮根(表根)浮出水面吸氧。实际上是水稻根系对缺氧逆境的一种逃避,求生存的本能。3.土壤缺氧,根系的优势很快消退,而分蘖优势和穗粒优势也得不到发挥,转化为弱势。土壤缺氧也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壤的理化性状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氮肥的硝化及矿物化作用。不利根系的吸收利用。土壤增氧是提高氮肥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4.从上述情况看出,常规技术解决不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淹水层生产管理模式带来的根系缺氧的难题。国内外许多农业科学家在寻求新技术时,对化学调控的发展潜力寄予厚望。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娄成后院士曾提出:“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遗传基因在功能上的表达、放大与变异,以及多基因间的协同效应,大多数是在环境变化的启动下才实现的”。5.BCS产品具有以下生理功能:激活植物细胞,促进原生质流动,产生兴奋感,从而改善输导组织的老化程度,促使输导组织顺畅,在蒸腾气流的作用下而产生的牵引力,构成上通下达的快速通道。在通道内液流速度从扩散型转变为扩散加牵引型,最终达成根系从叶片上获得更多的有机物及氧气,根系活力加强,以气养根,以根保叶的效果。即使在淹水层的阻隔下,水稻的用水与用气各行其道,互不干扰。6.BCS技术解决问题之二,打开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达有
申请(专利权)人:邵建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