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以及具有该固定结构的布线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7440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7:13
一种金属板(10)与合成树脂部件(11)的固定结构(12),金属板(10)具有:底壁(14);以及第1压接片(15)和第2压接片(16),其从底壁(14)的两侧缘分别延伸出,并且以卷绕于合成树脂部件(11)的周围的方式压接。在合成树脂部件(11)形成有第1被压接部(18)以及第2被压接部(19),第1被压接部(18)以及第2被压接部(19)通过合成树脂部件(11)的两侧缘凹陷而形成。第1压接片(15)压接于第1被压接部(18),第2压接片(16)压接于第2被压接部(1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以及具有该固定结构的布线部件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以及具有该固定结构的布线部件。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已知有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以及通过粘合剂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其中,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关于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53998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中,需要用于抑制由合成树脂部件的应力缓和而引起的松动的构成。并且,形成为螺栓的轴部突出的形态。因此,在采用螺栓的情况下,存在固定结构难以小型化的问题。另外,在采用通过粘合剂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的情况下,因为另外需要用于抑制伴随粘合剂的劣化而导致的剥离、错位的结构,所以依然存在难以使固定结构小型化的问题。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是基于上述事情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小型化。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所述金属板具有底壁和压接片,所述压接片从所述底壁的侧缘延伸出,并且以卷绕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周围的方式压接,形成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凹部设为被压接部,在所述被压接部压接有所述压接片。根据上述构成,通过将压接片压接于被压接部这类的简易的手段,从而能够将金属板和合成树脂部件固定。因为压接片以卷绕于合成树脂部件的周围的方式压接,所以从合成树脂部件突出的突出尺寸比通过螺栓进行固定的固定结构小。因此,能够使固定结构小型化。另外,与采用粘合剂的情况相比,因为不需要抑制伴随粘合剂的劣化而导致的剥离、错位的构成,所以能够使固定结构小型化。作为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优选为以下方式。优选为所述压接片是从所述底壁的两侧缘分别延伸出的压接片,所述压接片以所述压接片的前端缘彼此对置的方式压接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所述被压接部。通过上述构成,能够用均匀的力将金属板材压接于合成树脂部件。由此,能够使金属板材与合成树脂部件之间的接合力提高。优选构成为:所述被压接部通过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两侧缘凹陷而成,当将所述被压接部中的形成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一方的侧缘的被压接部的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侧缘凹陷的凹陷深度尺寸设定为PD1,将所述被压接部中的形成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另一方的侧缘的被压接部的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侧缘凹陷的凹陷深度尺寸设定为PD2,将所述合成树脂部件中的介于所述被压接部之间的区域的宽度尺寸设定为PW1,将所述压接片中的形成于所述底壁的一方的侧缘的压接片的从所述底壁的一方的侧缘延伸的延伸高度尺寸设定为MH1,将形成于所述底壁的另一方的侧缘的压接片的从所述底壁的另一方的侧缘延伸的延伸高度尺寸设定为MH2,将所述压接片中的形成于所述底壁的一方的侧缘的压接片的与从所述底壁的一方的侧缘延伸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MW1,将形成于所述底壁的另一方的侧缘的压接片的与从所述底壁的另一方的侧缘延伸出的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宽度尺寸设定为MW2,将所述底壁的宽度尺寸设定为MW3时,满足下述公式(1)以及(2):PW1<MW3<PW1+PD1+PD2(1)MH1=MH2(2)。通过设定为PW1<MW3,从而能够获得如下效果:以不钩挂于压接片的方式设置合成树脂部件。另外,通过设定为MW3<PW1+PD1+PD2,从而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在压接时将合成树脂材临时保持于所需的位置,并且在压接之后防止合成树脂部件脱落。另外,通过设定为MH1=MH2,从而能够获得如下效果:在压接时通过均匀地按压压接片,从而防止压接片旋转以及变形,在压接之后也通过在中央中心对称地按压合成树脂部件,从而能防止合成树脂部件相对于拉伸发生扭曲变形而脱落,且提高拉伸强度。优选为当将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厚度尺寸设定为T1,将所述金属板的厚度尺寸设定为T2,将在所述被压接部压接有所述压接片的状态的、从所述底壁的底面到所述压接片为止的最大高度尺寸设定为H时,满足下述公式(3):0.8≤H/(T1+T2×2)≤1.5(3)。通过上述构成,能够使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接合力提高。另外,优选为通过满足下述公式(4),从而使金属板10和合成树脂部件11的接合力进一步提高。0.8≤H/(T1+T2×2)≤1.3(4)。另外,特别优选为通过满足下述公式(5),从而能使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接合力进一步提高。0.8≤H/(T1+T2×2)≤1.2(5)。另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所涉及的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能够适宜地适用于具备与电气机器连接的金属板的布线部件。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能够使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在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中,在将金属板的第1压接片以及第2压接片压接于合成树脂部件之前的状态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2是示出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4是示出沿图3的IV-IV线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在模型实验中使用的试验片的俯视图。图6是示出试验片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图7是示出试验片所涉及的合成树脂部件的俯视图。图8是示出试验片所涉及的金属板的俯视图。图9是示出试验片所涉及的金属板的局部放大俯视图。图10是示出试验片所涉及的金属板的局部放大侧视图。图11是示出试验片所涉及的金属板的局部放大主视图。图12是示出相对于H/(T1+T2×2)的接合力的变化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参照图1至图12对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金属板10与合成树脂部件11的固定结构12。金属板10设为与未予图示的电气机器连接的布线部件13。作为构成金属板10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宜地选择铁、铁合金、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任意的金属。在金属板10的表面也可以形成有镀层。作为构成镀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宜地选择锡、焊锡、镍等任意的金属。金属板10通过冲压加工等加工成预定的形状。金属板10具有细长地延伸的底壁14。在底壁14的靠前端部的位置、且沿延伸方向的两个侧缘形成有向外方突出的第1压接片15(压接片的一个例子)和第2压接片16(压接片的一个例子)。第1压接片15和第2压接片16形成为同一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压接片15以及第2压接片16在压接于合成树脂部件11之前的阶段,沿与底壁14的壁面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出。在金属板10中,相对于第1压接片15以及第2压接片16,在底壁14的与前端部相反的一侧的位置形成有两个凹部17,两个凹部17通过底壁14的两侧缘凹陷而成。两个凹部17形成为同一形状。合成树脂部件11包含合成树脂制的板材、薄片材料、薄膜。作为构成合成树脂部件11的合成树脂,能够根据需要选择聚乙烯、聚丙烯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尼龙6、尼龙66等聚酰胺、聚苯乙烯、聚碳酸酯等任意的合成树脂。合成树脂部件11可以具有绝缘性,另外,也可以具有导电性。在合成树脂部件11具有绝缘性的情况下,与电气机器连接的金属板10被合成树脂部件11绝缘。另外,在合成树脂部件11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金属板具有底壁和压接片,所述压接片从所述底壁的侧缘延伸出,并且以卷绕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周围的方式压接,形成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凹部设为被压接部,在所述被压接部压接有所述压接片。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2.02 JP 2016-0177611.一种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金属板具有底壁和压接片,所述压接片从所述底壁的侧缘延伸出,并且以卷绕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周围的方式压接,形成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凹部设为被压接部,在所述被压接部压接有所述压接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压接片是从所述底壁的两侧缘分别延伸出的压接片,所述压接片以所述压接片的前端缘彼此对置的方式压接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所述被压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金属板与合成树脂部件的固定结构,其中,所述被压接部通过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两侧缘凹陷而形成,当将所述被压接部中的形成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一方的侧缘的被压接部的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侧缘凹陷的凹陷深度尺寸设定为PD1,将所述被压接部中的形成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另一方的侧缘的被压接部的从所述合成树脂部件的侧缘凹陷的凹陷深度尺寸设定为PD2,将所述合成树脂部件中的介于所述被压接部之间的区域的宽度尺寸设定为PW1,将所述压接片中的形成于所述底壁的一方的侧缘的压接片的从所述底壁的一方的侧缘延伸的延伸高度尺寸设定为MH1,将形成于所述底壁的另一方的侧缘的压接片的从所述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田泰次高濑慎一松村畅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