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肖为民专利>正文

一种立交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6614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交桥,旨在提供一种不需要红绿灯,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层次少,建设难度小,耗资小;车道之间无干扰,通车容易的立交桥。该立交桥主要由向直行车道(A1)、去向直行车道(A2)、左向右直行车道(A3)、右向左直行车道(A4)、右转车道(B1)、右边右转车道(B2)、对面右转车道(B3)、左边右转车道(B4)、左转车道(C1)、右边左转车道(C2)、对面左转车道(C3)、左边左转车道(C4),直遂道(D1、D2)、下沉弯通道(E1、E2)、高架道(F1、F2)、人行遂道(J1、J2)、人行通道(K1、K2)、横过车道(M1、M2、M3、M4)组成。该立交桥可以广泛建设在城市道路交通复杂的地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立交桥
技术介绍
目前的立交桥在结构设计上,尚有部分需要红绿灯,工程设计占地面积大,并且整体结构设计复杂层次多,建设难度大,耗资巨大;且通车难度也大;有的转盘式立交桥在左转弯时有三个交会点,前后容易出现干扰不畅通现象故。中国专利公开号CN1373256A,公开日2002年10月9日,公开了名称为“联通立交桥”的专利,该桥多为环形桥路,其缺点是占地面积大、方向性差。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需要红绿灯,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层次多,建设难度大,耗资大;车道之间有干扰,通车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立交桥,该立交桥不需要红绿灯,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层次少,建设难度小,耗资小;车道之间无干扰,通车容易。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包括来向直行车道、去向直行车道、左向右直行车道、右向左直行车道、右转车道、右边右转车道、对面右转车道、左边右转车道、左转车道、右边左转车道、对面左转车道、左边左转车道,所述右转车道、右边右转车道、对面右转车道、左边右转车道分别设置在地面,它还包括设置在地下的直遂道、位于地面之下和所述遂道之上的下沉弯通道、设置在地面之上的高架道,所述来向直行车道和去向直行车道分别通过所述地下直遂道相连通,所述左向右直行车道和右向左直行车道设置在地面,所述左转车道和对面左转车道分别通过所述高架道连通,所述右边左转车道和左边左转车道分别通过所述下沉弯通道连通。它还包括人行遂道、人行通道,所述人行遂道分别设置在立交桥左右横向干道的地下,所述人行通道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左向右直行车道和右向左直行车道的外侧,且所述人行通道分别位于所述来向直行车道、去向直行车道、右边左转车道和所述来向直行车道、去向直行车道、对面左转车道的上面,所述人行通道两端分别与所述人行遂道相连通。在立交桥周边设置有横过车道。又由于设置有横过车道,故地道、高架桥的空间都可以降低,故耗资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地上一层,故层次少,占地面积小;由于左行、直行、右行均直截了当,故标示直观,结构简单;由于各车道完全分离,各行其道,互不交汇,人行道独立,人车分流,故不需要红绿灯,道间无干扰,通车容易;又由于设置有横过车道,地道、高架桥的空间都可以降低,故层次少,耗资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T字路口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来向直行车道A1,去向直行车道A2,左向右直行车道A3,右向左直行车道A4,右转车道B1,右边右转车道B2,对面右转车道B3,左边右转车道B4,左转车道C1,右边左转车道C2,对面左转车道C3,左边左转车道C4,直遂道D1、D2,下沉弯通道E1、E2,高架道F1、F2,人行遂道J1、J2,人行通道K1、K2,横过车道M1、M2、M3、M4。右转车道B1、右边右转车道B2、对面右转车道B3、左边右转车道B4分别设置在地面位于立交桥的外侧,直遂道D1、D2,下沉弯通道E1、E2和高架道F1、F2位于立交桥的中心区,直遂道D1、D2设置在地下且别连通来向直行车道A1和去向直行车道A2,使来向直行车道A1和去向直行车道A2分别与其它车道不在平面上相交,高架道F1、F2设置在地面之上分别连通左转车道C1和对面左转车道C3,使左转车道C1和对面左转车道C3分别与其它车道不在平面上相交,左向右直行车道A3和右向左直行车道A4分别设置在地面,下沉弯通道E1、E2设置在地面之下及D1、D2之上分别连通右边左转车道C2和左边左转车道C4,从而使所有车道都成为单行车道不会在平面上相交,各车道都成为单行道,车与车相互不干扰,且整体上结构简单明了,车辆易于通过。人行遂道J1、J2分别设置在立交桥左右横向干道的地下,人行遂道J1、J2的入口分别对称设置在设置在右转车道B1,右边右转车道B2,对面右转车道B3,左边右转车道B4的拐弯处,人行通道K1、K2分别设置在左向右直行车道A3和右向左直行车道A4的外侧,人行通道K1位于来向直行车道A1、去向直行车道A2、右边左转车道C2的上面,人行通道K2位于来向直行车道A1、去向直行车道A2、对面左转车道C3的上面,人行通道K1、K2两端分别与人行遂道J1、J2相连通,从而使人车通行各行其道。横过车道M1、M2、M3、M4设置在立交桥周边起连通右转车道B1、右边右转车道B2、对面右转车道B3和左边右转车道B4的作用,当有超高车辆通过立交桥时让其走右转道再穿过相应的横过车道绕到对面,从而可以使立交桥空间大大变低,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当然,在三岔路口时,如图2所示,它包括来向直行车道A1,去向直行车道A2,左向右直行车道A3,右向左直行车道A4,右转车道B1,左边右转车道B4,左转车道C1,右边左转车道C2,此时成为直行道的右边右转车道B2,对面左转车道C3与左边左转车道C4在地面连通形成的直行道C4,下沉通道E1,高架道F1,人行遂道J1、J2,人行通道K1,横过车道M1、M2、M4。来向直行车道A1和左向右直行车道A3连通形成新的左边右转车道A1,去向直行车道A2直接在地面与左向右直行车道A3连通形成新的右转车道A2,左转车道C1通过高架道F1连通,右边左转车道C2通过下沉通道E1连通,人行通道K1变成地下人行隧道且与人行遂道J1、J2相连通。权利要求1.一种立交桥,它包括来向直行车道(A1)、去向直行车道(A2)、左向右直行车道(A3)、右向左直行车道(A4)、右转车道(B1)、右边右转车道(B2)、对面右转车道(B3)、左边右转车道(B4)、左转车道(C1)、右边左转车道(C2)、对面左转车道(C3)、左边左转车道(C4),所述右转车道(B1)、右边右转车道(B2)、对面右转车道(B3)、左边右转车道(B4)分别设置在地面,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地下的直遂道(D1、D2)、位于地面之下及所述遂道(D1、D2)之上的下沉弯通道(E1、E2)、设置在地面之上的高架道(F1、F2),所述来向直行车道(A1)和去向直行车道(A2)分别通过所述地下直遂道(D1、D2)相连通,所述左向右直行车道(A3)和右向左直行车道(A4)设置在地面,所述左转车道(C1)和对面左转车道(C3)分别通过所述高架道(F1、F2)连通,所述右边左转车道(C2)和左边左转车道(C4)分别通过所述下沉弯通道(E1、E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人行遂道(J1、J2)、人行通道(K1、K2),所述人行遂道(J1、J2)分别设置在立交桥左右横向干道的地下,所述人行通道(K1、K2)分别平行设置在所述左向右直行车道(A3)和右向左直行车道(A4)的外侧,且所述人行通道(K1)位于所述来向直行车道(A1)、去向直行车道(A2)、右边左转车道(C2)的上面,所述人行通道(K2)位于所述来向直行车道(A1)、去向直行车道(A2)、对面左转车道(C3)的上面,所述人行通道(K1、K2)两端分别与所述人行遂道(J1、J2)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立交桥,其特征在于在立交桥周边设置有横过车道(M1、M2、M3、M4)。专利摘要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交桥,它包括来向直行车道(A1)、去向直行车道(A2)、左向右直行车道(A3)、右向左直行车道(A4)、右转车道(B1)、右边右转车道(B2)、对面右转车道(B3)、左边右转车道(B4)、左转车道(C1)、右边左转车道(C2)、对面左转车道(C3)、左边左转车道(C4),所述右转车道(B1)、右边右转车道(B2)、对面右转车道(B3)、左边右转车道(B4)分别设置在地面,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地下的直遂道(D1、D2)、位于地面之下及所述遂道(D1、D2)之上的下沉弯通道(E1、E2)、设置在地面之上的高架道(F1、F2),所述来向直行车道(A1)和去向直行车道(A2)分别通过所述地下直遂道(D1、D2)相连通,所述左向右直行车道(A3)和右向左直行车道(A4)设置在地面,所述左转车道(C1)和对面左转车道(C3)分别通过所述高架道(F1、F2)连通,所述右边左转车道(C2)和左边左转车道(C4)分别通过所述下沉弯通道(E1、E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为民
申请(专利权)人:肖为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