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箱。其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至少一个电池模组和至少一个散热装置;电池模组和散热装置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散热装置在电池模组与下壳体之间;散热装置包括蒸发腔以及冷凝腔;蒸发腔在冷凝腔的表面上,且蒸发腔与冷凝腔均为真空腔室并填充冷却液,二者相互连通;蒸发腔与冷凝腔的内壁设置毛细芯层;蒸发腔和冷凝腔和毛细芯层采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包括泡沫铝金属层和石墨烯层,泡沫铝金属层含有相变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散热装置,并且散热装置的材料为相变材料,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向电池的外壳导热的效率,提升了电池箱的使用安全与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箱。
技术介绍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电动汽车电池系统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电池系统在充电与放电过程中都伴随着废热的产生。废热如果不及时排出电池系统,将会造成热量累计,电芯温度上升。电池适合工作温度范围一般为20℃-40℃,如果超出该温度范围,电芯寿命下降,严重程度情况下可能引发热失控风险。因此电池系统热管理,特别是如何将废热排除是电池系统技术的关键问题。当前对电池箱内部进行散热冷却所采用的主要散热方式为风冷、水冷与被动冷却管理。风冷是指在电池箱上加装风扇,增大空气对流,将电芯表面热量带走。风冷的缺点是:往往需要在电池箱体开进风口与出风口,开了进风口和出风口后,电池箱难以满足IP67/IP68(IP是指防护等级试验及认证)等防尘、防水等级要求;由于空气扰流等因素的影响,风冷很难达到对电池箱温度均匀性的要求。水冷是指将冷水管引入到电池箱内部,与电芯表面进行热交换,带走电芯热量。水冷的缺点是:水冷结构往往比较复杂,成本较高,还存还冷凝水泄露的危险。被动冷却的电池系统,无疑在系统可靠性与成本上都存在优势,而当前的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也均使用了被动冷却的电池系统。但是,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的散热系统,存在模组到pack外箱体之间的热阻比较大的缺点,模组产生的热量不能很快的传递到壳体与外界自然环境进行热交换;同时整车端对电池系统的快充要求,及短时大倍率放电的要求,模组短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积累无法传递到电池箱体外部,造成电芯温度快速上升,引发电池系统安全隐患,并且降低了电芯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箱,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箱,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至少一个电池模组和至少一个散热装置;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中空长板形的蒸发腔以及中空平板形的冷凝腔;所述蒸发腔垂直固定在冷凝腔的表面上,组成横截面为“T”形的立体结构,且蒸发腔与冷凝腔均为真空腔室并填充冷却液,二者相互连通;所述蒸发腔与冷凝腔的内壁设置毛细芯层;所述蒸发腔和冷凝腔采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所述毛细芯层采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所述复合相变材料包括以层状结构交替设置的泡沫铝金属层和石墨烯层,所述泡沫铝金属层含有相变材料。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的材质为水。进一步的,所述毛细芯层的厚度为0.1mm~100mm,孔隙比率为50%。进一步的,所述蒸发腔为长方形,冷凝腔为圆形;且所述冷凝腔的厚度大于蒸发腔的厚度。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上靠近所述下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包括多层交替设置的泡沫铜金属层和石墨烯层。进一步的,所述泡沫铜金属层和石墨烯层至少为三层。进一步的,电池箱还包括侧板;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分别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固定连接,形成箱体;所述侧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均匀设置有多个翅片。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底部为斜面。进一步的,所述斜面与所述侧板的水平线呈角度设置。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遮板;所述遮板与所述凹槽之间形成两个通风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池箱,其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散热装置,并且散热装置的材料为相变材料,进而提高了电池模组向电池的外壳导热的效率,提高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提高了电池箱的散热能力,降低了电池的温度,提升了电池箱的使用安全与寿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池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横截面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的翅片安装位置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箱的侧板散热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去除遮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的C-C剖视图;图10为图7的B-B剖视图。附图标记:1:上壳体;2:下壳体;3:电池模组;4:散热装置;401:蒸发端;402:冷凝端;403:蒸发腔;404:冷凝腔;405:毛细芯层;406:散热壳;407:气相冷却液;408:液相冷却液;5:翅片;6:侧板;7:遮板8:第一通风孔;9:第二通风孔;10: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附图1-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箱,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至少一个电池模组3和至少一个散热装置4;电池模组3和散热装置4设置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散热装置4设置在电池模组3与下壳体2之间;散热装置4包括中空长板形的蒸发腔404以及中空平板形的冷凝腔;蒸发腔404垂直固定在冷凝腔的表面上,组成横截面为“T”形的立体结构,且蒸发腔404与冷凝腔均为真空腔室并填充冷却液,二者相互连通;蒸发腔404与冷凝腔的内壁设置毛细芯层405;蒸发腔404和冷凝腔采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毛细芯层405采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复合相变材料包括以层状结构交替设置的泡沫铝金属层和石墨烯层,泡沫铝金属层含有相变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电芯封装在电池模组3之中,电池模组3安装在电池箱的内部;电池箱上下使用金属外壳,即上壳体1和下壳体2组成,电池模组3也具有金属外壳,或者具有至少一面金属外壳或者导热板,能够及时的将电池模组3产生的废热导出。散热装置4设置在电池模组3与上壳体1或下壳体2之间,起到热传导介质作用与吸收短时产生的大量废热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散热装置4设置在上壳体1与电池模组3之间,且电池模组38为多组,同时散热装置4也设置为多组,与电池模组3的数量一一对应,以保证能够将电池模组3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热及时的导出,避免废热聚集过度而对电池造成损害。具体来说,散热装置4包括中空长板形的蒸发端401以及中空圆板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至少一个电池模组和至少一个散热装置;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中空长板形的蒸发腔以及中空平板形的冷凝腔;所述蒸发腔垂直固定在冷凝腔的表面上,组成横截面为“T”形的立体结构,且蒸发腔与冷凝腔均为真空腔室并填充冷却液,二者相互连通;所述蒸发腔与冷凝腔的内壁设置毛细芯层;所述蒸发腔和冷凝腔采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所述毛细芯层采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所述复合相变材料包括以层状结构交替设置的泡沫铝金属层和石墨烯层,所述泡沫铝金属层含有相变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下壳体、至少一个电池模组和至少一个散热装置;所述电池模组和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散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电池模组与所述下壳体之间;所述散热装置包括中空长板形的蒸发腔以及中空平板形的冷凝腔;所述蒸发腔垂直固定在冷凝腔的表面上,组成横截面为“T”形的立体结构,且蒸发腔与冷凝腔均为真空腔室并填充冷却液,二者相互连通;所述蒸发腔与冷凝腔的内壁设置毛细芯层;所述蒸发腔和冷凝腔采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所述毛细芯层采用复合相变材料制备;所述复合相变材料包括以层状结构交替设置的泡沫铝金属层和石墨烯层,所述泡沫铝金属层含有相变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的材质为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芯层的厚度为0.1mm~100mm,孔隙比率为50%。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强,罗洪旭,孙高峰,李卓,杨广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国能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