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材料用粉碎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785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2: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材料用粉碎工艺,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建筑材料通过进料管输送至弹性筒体围成的空腔中,每半小时输送1‑1.5吨建筑材料;步骤2,启动前转轴、后转轴,其中前转轴、后转轴的转速均为30‑45r/min;步骤3,将铁质空心粉碎球投入到气囊围成的粉碎腔中,然后用线圈将气囊进行捆扎加固;步骤4,向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每隔半小时通电5‑10分钟;步骤5,待加工完成后,关闭进料管,前转轴、后转轴继续运行2‑3min后再关闭。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材料的粉碎工艺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材料用粉碎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粉碎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用粉碎工艺。
技术介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是人们用泥土,砖,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钢筋砼,型材)等建筑材料构成的一种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间,如住宅,桥梁,厂房、体育馆,窑洞,水塔,寺庙等等。建筑材料的粉碎工艺需要使用粉碎机,现有的粉碎机在使用时进料出料时,略显不通顺,粉碎物粉碎容易不彻底,需要经过二次、三次的重复粉碎,才能达到需要效果,并且可能导致堵塞,不易清理,大大浪费了人力跟物力,生产效率因此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材料用粉碎工艺,意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建筑材料的粉碎工艺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一种建筑材料用粉碎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建筑材料通过进料管输送至弹性筒体围成的空腔中,每半小时输送1-1.5吨建筑材料;步骤2,启动前转轴、后转轴,其中前转轴、后转轴的转速均为30-45r/min;步骤3,将铁质空心粉碎球投入到气囊围成的粉碎腔中,然后用线圈将气囊进行捆扎加固;步骤4,向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每隔半小时通电5-10分钟;步骤5,待加工完成后,关闭进料管,前转轴、后转轴继续运行2-3min后再关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中粉碎球的投入不仅能够利于粉碎建筑材料,还能够利用自重对气囊的形变造成影响;2、本方案中的气囊不仅能够缓冲粉碎球对弹性筒壁的冲击,还能够在被挤压、冲击变形时通过出气单向阀喷出气体,这不仅能够吹动建筑材料,增强建筑材料与粉碎球的碰撞挤压机率,还能够对建筑材料起到清洁干燥的作用。3、本方案中的粉碎腔转动,这有利于对将建筑材料进行翻滚,增加粉碎的效率,提升粉碎效果,而且转动过程也给予气囊充足的时间进行弹性回复,从而在转动过程实现气囊的往复收缩回复。4、向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从而产生涡流效应,对粉碎球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实现对建筑材料的烘干或者加温;5、本专利技术粉碎效果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建筑用粉碎机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进一步,步骤1中建筑材料每半小时输送1.3吨;如此设置下,建筑材料既能被充分粉碎,又保证了加工效率。进一步,步骤2中前转轴、后转轴的转速均为34r/min;该转速下粉碎效果最佳。进一步,步骤3中粉碎球的数量沿物料行进方向逐渐增加;而粉碎球的数量沿物料行进方向逐渐增加,这就保证了气囊后端形变量大于气囊前端,从而在气囊上形成利于物料前进的斜面。进一步,步骤4中每隔半小时通电6分钟;如此设置,既能够保证不浪费电能,而且保持粉碎球的温度及干燥性,还能够避免气囊被损伤。进一步,步骤5中前转轴、后转轴继续运行2.5min后再关闭;如此设置下,前转轴、后转轴加工完成后还能够及时对气囊上残留的建筑材料进行清理,从而利于下一次的建筑材料粉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建筑用粉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环形筛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前转轴10、进料管11、前支撑架12、弹性筒壁20、出气单向阀21、粉碎球22、进气单向阀23、环形筛网24。实施例1: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建筑用粉碎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上沿着物料行进方向依次倾斜设置有进料管、前转轴、前支撑架、弹性筒壁、粉碎机构、后支撑架以及后转轴。其中弹性筒壁由若干沿周向独立设置的气囊围成,气囊均匀设置且相邻两个气囊之间粘接固定,气囊外壁上设置有进气单向阀,气囊内壁上设有若干出气单向阀,出气单向阀自前向后数量逐渐减少,粉碎机构包括设置在气囊内壁上的环形筛网。如图2所示,环形筛网上设置有若干筛孔,可根据加工要求更换不同筛孔直径的环形筛网。气囊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环形筛网的螺纹孔,可利用螺钉将环形筛网安装在气囊上。环形筛网将弹性筒壁分隔为若干空间,每个空间内均设置有粉碎球,粉碎球为铁质球,粉碎球表面设置为粗糙的,粉碎球的数量沿物料行进方向逐渐增加。前支撑架、后支撑架上均设置有防止粉碎球脱离弹性筒壁的环形筛板,进料管下端朝向弹性筒壁围成的空腔中,前支撑架与后支撑架均与气囊之间通过粘接固定,出气单向阀在气囊内壁上倾斜设置,倾斜方向朝向物料行进方向,如此设置,出气单向阀不仅能够吹动建筑材料,增强建筑材料与粉碎球的碰撞挤压,还能够对建筑材料起到清洁干燥的作用,此外倾斜设置的出气单向阀还能够对物料行进起到助推作用,推动物料前进。弹性筒壁外周螺旋缠绕有用于将气囊加固的线圈,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利用线圈将气囊缠绕成稳定的整体,还可以向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从而产生涡流效应,对粉碎球进行加热处理,从而实现对建筑材料的烘干或者加温。机架的设置用于支承固定本装置的零部件,进料管用于向弹性筒壁围成的空腔输送建筑材料,粉碎球自重较大,在气囊转动至粉碎球处时,粉碎球在弹性筒壁转动时会相互碰撞并对建筑材料进行挤压撕裂,同时气囊会受到粉碎球的挤压、冲击而收缩,气囊受到挤压时能够通过出气单向阀喷出气体,当气囊远离粉碎球后会重新回复,回复过程中会从外界处吸收空气,而粉碎球的数量沿物料行进方向逐渐增加,这就保证了气囊后端形变量大于气囊前端,从而在气囊上形成利于物料前进的斜面,同时气囊前端能够喷出大量的气体,出气单向阀不仅能够吹动建筑材料,增强建筑材料与粉碎球的碰撞挤压机率,还能够对建筑材料起到清洁干燥的作用,在气囊回复时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单向阀进入气囊;环形筛网不仅能够支撑气囊结构,还能够对物料进行筛分,使得符合要求的物料前进,不合要求的继续被粉碎,同时也能够避免粉碎球在几个空间内窜动,影响筛分效果和运行稳定性。建筑材料用粉碎工艺,其借助于上述建筑用粉碎装置,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建筑材料通过进料管输送至弹性筒体围成的空腔中,每半小时输送1吨建筑材料;步骤2,启动前转轴、后转轴,其中前转轴、后转轴的转速均为30r/min;步骤3,将铁质空心粉碎球投入到气囊围成的粉碎腔中,然后用线圈将气囊进行捆扎加固;步骤4,向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材料用粉碎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建筑材料通过进料管输送至弹性筒体围成的空腔中,每半小时输送1‑1.5吨建筑材料;步骤2,启动前转轴、后转轴,其中前转轴、后转轴的转速均为30‑45r/min;步骤3,将铁质空心粉碎球投入到气囊围成的粉碎腔中,然后用线圈将气囊进行捆扎加固;步骤4,向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每隔半小时通电5‑10分钟;步骤5,待加工完成后,关闭进料管,前转轴、后转轴继续运行2‑3min后再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材料用粉碎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将建筑材料通过进料管输送至弹性筒体围成的空腔中,每半小时输送1-1.5吨建筑材料;步骤2,启动前转轴、后转轴,其中前转轴、后转轴的转速均为30-45r/min;步骤3,将铁质空心粉碎球投入到气囊围成的粉碎腔中,然后用线圈将气囊进行捆扎加固;步骤4,向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每隔半小时通电5-10分钟;步骤5,待加工完成后,关闭进料管,前转轴、后转轴继续运行2-3min后再关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吉邦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