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路面层间渗滞水防渗方法及其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在公路中央隔离带的路缘石内侧或外侧设置防渗墙,防渗墙底部进入路基相对隔水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防渗墙与路基相对隔水层组成一道相对封闭的防渗系统,以阻止地表水和滞水从中央隔离带和路缘石两侧的裂隙中渗入路面层及以下的结构层中,保证路基上部,二灰土层和稳定碎石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干燥状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渗滞水的主要来源有1、人工绿化灌溉形成的地表水,灌溉用水通过树周围未硬化处理区域直接或绕渗到路面层以下的各结构层中。2、通过长期运行路缘石两侧与路面之间已形成裂缝,地表水通过裂缝侵入面层以下各结构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在公路中央隔离带的路缘石内侧或外侧设置防渗墙,防渗墙底部进入路基相对隔水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防渗墙与路基相对隔水层组成一道相对封闭的防渗系统,以阻止地表水和滞水从中央隔离带和路缘石两侧的裂隙中渗入路面层及以下的结构层中,保证路基上部,二灰土层和稳定碎石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干燥状态。上述防渗墙包括位于中间的防渗膜和位于防渗膜两侧的水泥高岭石粉混合浆液凝结体。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水泥高岭石粉混合浆液凝结体是因为其良好的性能,不排除采用其他凝结体的可能。用防渗膜来满求防渗水要求,提供了很好的的抗渗性能。凝结体将防渗膜固定在防渗墙中间,并充填接触面外岩土层微裂隙,提高防渗墙两侧接触面部分抗渗性能。上述防渗膜可采用PE土工膜。考虑到上述防渗墙的性能,墙宽一般为11mm~40mm。墙宽小于11mm宽对铺塑及注浆施工均有一定影响,不利于塑料的平整入槽,注浆不易密实均匀。大于40mm宽对铺塑和注浆均无影响,但因为稳定碎石层在该种宽度槽施工中期坍塌,给清槽工作带来很大麻烦,其返渣量大、给场地清理造成困难。同时其返渣粒径较大,影响施工安全,加快机具磨损,进速相当缓慢。11mm~40mm墙宽其造槽速度适中,铺塑注浆质量均能得到保证,其它方面亦比较合理。例如上述防渗墙宽可为20mm、23mm、25mm、27mm、30mm。考虑到上述防渗墙的性能,其中水泥和高岭石重量配比一般为1比0.3~0.5。这种配合比所形成的混合浆液凝结体能较好的满足强度和适应变形能力方面的要求。例如上述配比可为1比0.3或0.35或0.4或0.45或0.5。考虑到上述防渗墙的性能,上述防渗膜厚度一般为0.25mm~0.35mm。若防渗膜厚度小于0.25mm,不利于防渗膜的平整入槽;若其厚度大于0.35mm,会增加施工成本。防渗膜厚度为0.25mm~0.35mm既能保证防渗膜平整入槽,又节约成本。例如上述防渗膜厚度可为0.25mm或0.30mm或0.35mm。上述路面层间渗滞水防渗墙的构建方法1)利用开槽机在公路中央隔离带的路缘石内侧或外侧开出槽,槽底部进入路基相对隔水层;2)铺设防渗膜;3)向槽内防渗膜两侧注入水泥高岭石粉混合浆液。所述槽宽为11mm~40mm。本防渗墙抗渗压力大于0.5Mpa。图中1.中央隔离带,2.路缘石,3.防渗墙,4.路基相对隔水层,5.PE土工膜,6.水泥高岭石粉混合浆液凝结体。其施工方法为1)利用开槽机在公路中央隔离带1的路缘石2内侧开出槽,槽底部进入路基相对隔水层4;2)铺设PE土工膜;3)向槽内PE土工膜5两侧注入水泥高岭石粉混合浆液。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公路中央隔离带1的路缘石2外侧设置防渗墙3。如图2所示,防渗墙3底部进入路基相对隔水层4,防渗墙3包括墙体中间的PE土工膜5和位于PE土工膜5两侧的水泥高岭石粉混合浆液凝结体6。本实施例中PE土工膜5厚度、防渗墙3墙宽、水泥和高岭石配比为可采用上述数据组合中的任一组数据组合。其施工方法为1)利用开槽机在公路中央隔离带1的路缘石2外侧开出槽,槽底部进入路基相对隔水层4;2)铺设PE土工膜5;3)向槽内PE土工膜5两侧注入水泥高岭石粉混合浆液。权利要求1.一种路面层间渗滞水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公路中央隔离带(1)的路缘石(2)内侧或外侧设置防渗墙(3),防渗墙(3)底部进入路基相对隔水层(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面层间渗滞水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墙(3)包括位于中间的防渗膜和位于防渗膜两侧的水泥高岭石粉混合浆液凝结体(6)。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面层间渗滞水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墙(3)宽为11mm~40mm。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路面层间渗滞水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水泥和高岭石重量配比为1比0.3~0.5。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路面层间渗滞水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膜厚度为0.25mm~0.35mm。6.权利要求1或2所述路面层间渗滞水防渗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1)在公路中央隔离带(1)的路缘石(2)内侧或外侧开出槽,槽底部进入路基相对隔水层(4);2)铺设防渗膜;3)向槽内防渗膜两侧注入水泥高岭石粉混合浆液。7.如权利要求6所述路面层间渗滞水防渗墙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宽为11mm~40m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在公路中央隔离带的路缘石内侧或外侧设置防渗墙,防渗墙底部进入路基相对隔水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防渗墙与路基相对隔水层组成一道相对封闭的防渗系统,以阻止地表水和滞水从中央隔离带和路缘石两侧的裂隙中渗入路面层及以下的结构层中,保证路基上部,二灰土层和稳定碎石在大部分时间内处于干燥状态。文档编号E01C3/06GK1477267SQ0311247公开日2004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4日专利技术者丁若冰, 丁诺 申请人:丁若冰, 冯质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路面层间渗滞水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公路中央隔离带(1)的路缘石(2)内侧或外侧设置防渗墙(3),防渗墙(3)底部进入路基相对隔水层(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若冰,丁诺,
申请(专利权)人:丁若冰,冯质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