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道路技术领域。为了解决四车道以上,一般十字路口的停行等路和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的要点,简单的概括为:十字路口地上、下两层通道,地下一对直行主干地道,五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地下通道。地上、下两层通道:地上设行人和非机动车通道,地下设机动车通道;地下一对直行主干地道:地下设一对相互对行的两条直行主干地道;五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地下通道,包括:一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直行地道、两对绕主干地道的左拐地道、两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右拐地道。使通往各方向的人、车顺畅快捷地通过十字路口,克服了停行等路和现有技术的缺陷,地道经科学组合,大大简化了结构,无新增占地面积,行程短,造价低,取消了红绿灯和值勤交警,两层通道,确保安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道路结构,是涉及一般四车道以上的十字路口人、车畅通的地上、下通道。
技术介绍
当今我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交通拥挤,特别是十字路口停行等路的现象更为突出。十字路口解决交叉换向技术,是共有的技术特征,已有技术主要有三种立交桥多层交叉换向技术、环形换向岛顺行交叉换向技术、红绿灯控向交叉换向技术。由于交叉换向技术的特征不同,其效果也各异立交桥解决了停行等路,但占地面积大、路程长、造价高、结构复杂,不宜在市区内普遍实施;换向岛解决了停行等路,但也存在占地面积大的问题,特别是在交叉换向时缺乏安全感;红绿灯解决了十字路口的混乱、堵塞问题,但停行等路没有解决。本专利技术突出的实质性特点错位交叉换向技术,也就是上下错位和平面错位相结合的交叉换向技术,比现有技术有显著的进步三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全部加以解决;十字路口通往各个方向的人、车,实现了畅通无阻;取消了红绿灯和值勤交警。本专利技术属道路结构的固定产品,在一般四车道以上的十字路口均可制造,并产生积极效果。据有关地下通道的信息报导集中在专用地下通道方面,例如地下存车场与公共交通连接的地下通道,以及为居住区降低噪音的机动车专用地下通道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采用了错位交叉换向技术,专利技术了本专利。本专利技术技术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简单的概括为“二、一、五”三要点即“二”,地上、下两层通道地上设置行人和非机动车地上通道,地下设置机动车地下通道;“一”,地下一对直行主干地道地下通道中设置一对相互对行的两条直行主干地道;“五”,五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地下通道包括一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直行地道,两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左拐地道,两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右拐地道。根据十字路口机动车流量大、小的不同,采取了三种线路图。本专利技术还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所述地道由进口引道、地道主体和出口引道三部分构成。所述地道包括合用的(图3及图2两条线路中部分合用地道)地道主体、进口引道和出口引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错位交叉换向技术,地上、下两层通道,克服了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占地面积大、结构复杂、行程长、造价高、不宜在市区内普遍实施和换向岛在交叉换向时缺乏安全感的不足。附图说明图1十字路口人、车畅通的地上、下通道6D示意图。图2十字路口人、车畅通的地上、下通道6D2H示意图。图3十字路口人、车畅通的地上、下通道4D示意图。上述示意图为地上、下通道实施案例,局部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案例及其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但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方式。如图所示实施案例,图中实线为地上通道,虚线内为地下通道,车辙线(双细线)加箭头表示地道线路的走向。为了叙述方便,十字路口的各引道口以长方形加A、B、C、D表示,字母右侧的数字表示引道口的序号,车辙线上的A、B、C、D字母加箭头表示线路的出口方向。线路走向按照现行交通规则靠右行驶设计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地上通道,按照现行交通规则通行。关于机动车地下通道的线路走向,下面按照示意图1、2、3分别说明示意图1适用于车流量大,六车道以上的一般十字路口,示意图名称上的6D表示六车道,D是“道”字汉语拼音dao的第一个字母。线路的走向,按“二、一、五”三要点分别说明“二”,地上、下两层通道行人和非机动车在地上通道按照现行交通规则通行;机动车在地下专用通道通行。“一”,一对相互对行的直行主干地道按照路标从A2、C2进口引道入,沿车辙线直行至C5、A5出口引道出去即可。“五”,五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地下通道一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直行地道按路标分别从B1、D1进口引道入,沿车辙线绕行至D6、B6出口引道出去即可;两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左拐地道一对按路标从A3、C3进口引道入,沿车辙线迂回左拐至B5、D5出口引道出去即可;一对按路标从B3、D3进口引道入,沿车辙线左拐绕行至C4、A4出口引道出去即可;两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右拐地道一对按路标从A1、C1进口引道入,沿车辙线行至D4、B4出口引道时进入D4、B4出口引道,出去即可;一对按路标从B2、D2进口引道入,沿车辙线右拐,进入A6、C6出口引道出去即可。示意图2,与图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就是有两对线路其中部分合用地道。即一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直行地道,按路标从B1、D1进口引道入,沿车辙线绕行至A1、C1进口引道右侧并入一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左拐地道C3至D5、A3至B5地道,行至D6、B6出口引道出去即可,其余四对线路的走向与图1完全相同,不在赘述。图2适用于机动车流量稍小的十字路口,示意图名称上的2H表示两对线路中部分合用地道,H是“合”字汉语拼音he的第一个字母。选型时以车流高峰时合用地道不发生停车等路,适当留有余地,同时还要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来确定选用那种型式。示意图3,适用于四车道的一般十字路口,示意图名称4D表示四车道,四个路口A、B、C、D各设一对进出口引道,各线路均采取合用通道。线路的走向,按“二、一、五”三要点分别叙述“二”,地上、下两层通道行人和非机动车在地上通道按现行交通规则通行;机动车在地下合用通道通行。“一”,一对相互对行的直行主干地道从A、C进口引道入,沿车辙线直行至C、A出口引道出去即可。“五”,五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地下通道一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直行地道从B、D进口引道入,沿车辙线右拐绕行至D、B出口引道出去即可;两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左拐地道从A、C进口引道入,沿车辙线过中线后进入B、D向车辙线向左迂回至B、D出口引道出去,从B、D进口引道入,沿车辙线右拐,行至A、C出口引道左侧进入C、A方向的车辙线,行至C、A出口引道时出去即可;两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右拐地道从A、C进口引道入,沿向D、B方向车辙线右拐进入D、B出口引道出去即可。从B、D进口引道入,沿A、C方向车辙线右拐进入A、C出口引道出去即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表示人、车通道的线路走向,具体施工图的设计,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当地人、车流量、地势等情况,全方位考虑有关选型、人、车通道的宽、高、长度、坡度、进口引道的安全防护装置、防进水、地道排水、照明等。本专利技术是较大的道路结构工程项目,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要按照上级有关法规程序办理。权利要求1.十字路口人、车畅通的地上下通道。解决十字路口的交叉换向技术,是共有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就是错位交叉换向技术,也就是地上下错位和平面错位相结合的交叉换向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简要的概括为十字路口地上、下两层通道,地下一对直行主干地道,五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地下通道三句话。地上、地下两层通道地上设置行人和非机动车地上通道,地下设置机动车地下通道;地下一对直行主干地道地下通道中,设置一对相互对行的两条直行主干地道;五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地下通道包括一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直行地道、两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左拐地道,两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右拐的地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上、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道由进口引道、地道主体和出口引道三部分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上、下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道包括合用的两条直行主干地道及地下通道主体、进口引道和出口引道。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道路
为了解决四车道以上,一般十字路口的停行等路和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十字路口人、车畅通的地上下通道。解决十字路口的交叉换向技术,是共有的技术特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特征就是错位交叉换向技术,也就是地上下错位和平面错位相结合的交叉换向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的主要内容,简要的概括为:十字路口地上、下两层通道,地下一对直行主干地道,五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地下通道三句话。地上、地下两层通道:地上设置行人和非机动车地上通道,地下设置机动车地下通道;地下一对直行主干地道:地下通道中,设置一对相互对行的两条直行主干地道;五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地下通道:包括一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直行地道、两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左拐地道,两对绕直行主干地道的右拐的地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凤岐,
申请(专利权)人:李凤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