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49904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调味料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抹茶8‑10份、盐2‑3份、南姜2‑3份、花椒1‑3份、白胡椒1‑2份、小葱1‑2份、八角0.8‑1.5份、味精0.2‑0.5份。制备时将各原料粉碎后目数达400目以上,再加入三维混料机使其充分混合,最后将混合后的原料定量密封包装制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新颖、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易实施,能够保持成品的营养成分和滋味,并且茶膳制品兼有抹茶的营养保健功效,满足市场对茶膳制品包括茶卤制品、茶熏制品、茶腊制品、茶烧烤制品等茶膳多样化需求,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腌制调味料,具体是一种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调味是食品加工的重要过程,调味时根据制品品种、调味料的特性和作用关系加入特定调味料,使调味料和制品一起在煮制的过程中,形成特殊风味。调味料的配方配比决定了制品的咸味、鲜味和香气,同时增进产品的色泽。固体型腌制调味料,其加工技术研究比较晚,腌制调味料的粉体粒度不细,甚至一些为颗粒型,使卤制品腌制过程很难入味,基本靠煮制过程中添加调味料来入味,因此卤制时间久,消耗能量多。茶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深受各国人民喜爱,茶叶具有抗氧化、消除自由基、抗突变、抗衰老、抗癌、抗心血管疾病等功效。近年来,抹茶风味的食品,尤其是茶膳菜肴类研究颇多。田国军等研究发现以草鱼鱼糜为原料,2%抹茶粉为辅料,开发了茶香风味鱼脯。产品既有鱼的原有风味,又具有抹茶的清香。杨锋等研制的抹茶风味迷你肠,与传统迷你肠相比,在风味上独具创新。肉制品脂肪含量高,极易发生氧化腐败,食品的货架期短,过量添加防腐剂不利于人体健康,在肉制品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抹茶可延长茶膳肉制品货架期,同时可提高制品的品质。目前,市面上的腌制调味料大多为香辛料复合型腌制调味料,鲜有关于茶膳制品专用腌制调味料的研究和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调味料粒度细,易渗透、吸附于动植物原料的内部和表皮,用其制作的茶膳,容易入味,同时可延长产品的保质期,尤其可保障茶膳肉制品的品质。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抹茶8-10份、盐2-3份、南姜2-3份、花椒1-3份、白胡椒1-2份、小葱1-2份、八角0.8-1.5份、味精0.2-0.5份。优选的,各原料的重量份配比为:抹茶9份、盐2.5份、南姜2.5份、花椒2份、白胡椒1.5份、小葱1.5份、八角1份、味精0.3份。抹茶,目前较为认可的定义是:采用茶树鲜叶,经蒸汽或热风杀青方式、干燥加工的叶片为原料,再经超微粉碎技术加工而成的微粉状茶产品。抹茶具有杀菌排毒、促进新陈代谢、抗癌、抗氧化、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重保健功效。本专利技术抹茶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按任意比例混合,进行超微粉碎的超微茶粉。抹茶可以采用现有产品,或者采用现有设备自己加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的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取各原料,抹茶8-10份、盐2-3份、南姜2-3份、花椒1-3份、白胡椒1-2份、小葱1-2份、八角0.8-1.5份、味精0.2-0.5份;(2)粉碎:将南姜、花椒、白胡椒、八角分别进行超微粉碎,使其粒径达400目以上;(3)冻干、粉碎:将小葱进行冻干,水分含量为4%时,对其粉碎;(4)混料:将步骤(1)称取的抹茶、盐和味精与步骤(2)粉碎的原料,以及经步骤(3)处理的小葱,加入三维混料机使其充分混合;(5)成品及包装:将混合后的原料定量密封包装,制成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本专利技术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配方中包括常用调味料盐和味精,香辛料南姜、花椒、白胡椒、八角,以及小葱。专利技术人在常用配方中加入抹茶,区别于常用加入的茶叶,抹茶是超微茶粉,细腻,入味快。本专利技术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制备时,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原料粉碎后目数达400目以上,现阶段粉体调味料目数都为80-120目之间,不易入味。本专利技术茶膳制品专用腌制调味料有利于香味物质的浸入与渗透,达到入味快的特点,节省烹制时间,还起到了延长制品的货架期,原因在于抹茶中含有茶多酚等功能成分,实验数据表明抹茶含有12%的茶多酚(见下表),对微生物繁殖起到抑制作用,防止其腐败变质。抹茶的营养成分数据表:本专利技术配方新颖、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操作方便、易实施,能够保持成品的营养成分和滋味。使茶膳制品其既有抹茶风味,还带有清新和浓郁的茶香,同时含有其他常用香辛料的浓郁芬芳与鲜爽,并且茶膳制品兼有抹茶的营养保健功效,满足市场对茶膳制品包括茶卤制品、茶熏制品、茶腊制品、茶烧烤制品等茶膳多样化需求,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一种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原料:按重量份配比取各原料,抹茶8份、盐2份、南姜2份、花椒1份、白胡椒1份、小葱1份、八角0.8份、味精0.2份;(2)粉碎:将南姜、花椒、白胡椒、八角分别进行超微粉碎,使其粒径达400目以上;(3)冻干、粉碎:将小葱进行冻干,水分含量为4%时,对其粉碎;(4)混料:将步骤(1)称取的抹茶、盐和味精与步骤(2)粉碎的原料,以及经步骤(3)处理的小葱,加入三维混料机使其充分混合;(5)成品及包装:将混合后的原料定量密封包装,制成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用实施例1所得的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开发了茶香风味鱼脯,产品既有鱼的原有风味,又具有抹茶的清香。实施例2:一种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步骤是:按重量份配比取各原料,抹茶9份、盐2.5份、南姜2.5份、花椒2份、白胡椒1.5份、小葱1.5份、八角1份、味精0.3份;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用实施例2所得的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做出的茶腊肉制品保持了抹茶的特有的风味,对香肠具有调香作用,而且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实施例3:一种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的步骤是:按重量份配比取各原料,抹茶10份、盐3份、南姜3份、花椒3份、白胡椒2份、小葱2份、八角1.5份、味精0.5份;其他步骤同实施例1。用实施例3所得的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做出的茶香卤鹅,与传统卤鹅相比,在风味上独具创新,茶味明显。所述抹茶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按任意比例混合,进行超微粉碎的超微茶粉。抹茶可以采用现有产品,或者自己加工。当抹茶的原料由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中两种以上的任意比例的混合制得时,所获得的茶膳制品的色泽和滋味由具体的原料所决定,由于配方组合众多,在此不详述,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任意组合,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文所述的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它做出各种修改或变化,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的情况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抹茶8‑10份、盐2‑3份、南姜2‑3份、花椒1‑3份 、白胡椒1‑2份、小葱1‑2份、八角0.8‑1.5份、味精0.2‑0.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抹茶8-10份、盐2-3份、南姜2-3份、花椒1-3份、白胡椒1-2份、小葱1-2份、八角0.8-1.5份、味精0.2-0.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抹茶9份、盐2.5份、南姜2.5份、花椒2份、白胡椒1.5份、小葱1.5份、八角1份、味精0.3份。3.如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的茶膳专用腌制调味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抹茶为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按任意比例混合,进行超微粉碎的超微茶粉。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敬涵何志贵戴瑞唐红王晓涵杜密英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旅游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